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药香下的暗流 ...


  •   第十四章:药香下的暗流

      莫霍尺留下的那瓶“宁神散”,如同一条色彩斑斓的毒蛇,盘踞在听雪轩内,散发着若有若无的、带着甜腻药草香的气息。邱莹莹命碧珠将它收在妆奁最底层,与那枚“墨”字令牌和黑色玉扣放在一起,眼不见为净,但心底的警惕却丝毫未减。

      她知道,这瓶药绝不仅仅是药。它是莫霍尺的试探,是柳哲勉默许的观察,也可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喝下它,或许会暴露她并非真正“失忆”,或许会让她变成莫霍尺控制的傀儡,又或许……会悄无声息地要了她的命。

      她不能喝,但也不能直接拒绝或丢弃,那无异于不打自招。

      如何处置这瓶药,成了摆在邱莹莹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成了她在这座静心苑中,能否掌握一丝主动权的关键。

      莫霍尺来访后的几日,静心苑表面依旧风平浪静。邱莹莹每日按部就班地“养病”,举止愈发沉静,甚至带着几分病弱的慵懒。她不再去关注苑外的箫声是否响起,对下人们偶尔流露出的异常也视若无睹,仿佛真的将外界的一切纷扰都隔绝在了高墙之外。

      但暗地里,她的心思却从未停止转动。她仔细回忆着莫霍尺诊脉时的每一个细节,回忆着他指尖那股诡异的寒意,回忆着他话语里的每一个暗示。她试图从中找出破绽,找出可以利用的地方。

      她注意到,莫霍尺在提到“心结”和“特质”时,眼神中除了探究,似乎还隐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狂热?那是一种对未知事物、对特殊“病例”的痴迷。或许,莫霍尺对她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她可能知道清心庵的秘密,更因为她这个“死而复生”、神魂“稳固”的异常状态本身?

      这个念头让邱莹莹不寒而栗,但也让她看到了一丝微弱的希望。如果莫霍尺的软肋在于他对“特殊病例”的痴迷,那么,她是否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有限度的、反向的试探?

      机会很快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到来。

      这日午后,负责教导邱莹莹礼仪的老嬷嬷照例前来。这位嬷嬷姓严,面容刻板,眼神锐利,是静心苑中少数几个敢对邱莹莹流露出审视目光的人,显然是柳哲勉极为信任的心腹。她教授礼仪时一丝不苟,要求严苛,但除此之外,绝不多言半句。

      今日的课程是茶道。严嬷嬷演示着如何温壶、置茶、冲泡、分汤,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近乎禅意的宁静。邱莹莹垂眸静听,看似专注,心思却飘到了别处。

      当严嬷嬷讲到某种茶叶需要特定的水温,过高则苦,过低则涩时,邱莹莹忽然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带着病弱气息的困惑,轻声问道:“嬷嬷,这水温的把握,倒让臣女想起莫神医前几日留下的‘宁神散’。神医嘱咐需用温水送服,却未言明水温几何。是温而不烫即可,还是需如泡这‘雾里青’一般,精准到八分热呢?”

      她问得自然而然,仿佛只是一个久病之人对服药细节的寻常关切,目光纯净,不带丝毫杂质。

      严嬷嬷正在斟茶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平稳。她抬起眼皮,那双锐利的眼睛看了邱莹莹一眼,目光深沉,似乎想从她脸上看出些什么。

      邱莹莹坦然回望,眼神里只有纯粹的疑问和一丝因病而生的脆弱。

      片刻沉默后,严嬷嬷放下茶壶,声音依旧刻板无波:“药石之事,老身不通。姑娘既得神医亲自诊治,遵医嘱便是。”她避开了具体水温的问题,将皮球踢回给莫霍尺。

      这个反应在邱莹莹意料之中。她本也没指望能从严嬷嬷这里得到答案。她真正的目的,是抛出“宁神散”这个话题,观察严嬷嬷(也就是柳哲勉)的反应。

      严嬷嬷没有表现出惊讶或警惕,只是公事公办地回避。这说明,柳哲勉对莫霍尺赠药之事是知情的,并且持一种默许甚至观察的态度。他或许也想看看,邱莹莹会如何应对这瓶药。

      这初步验证了邱莹莹的猜测。

      茶道课结束后,严嬷嬷如同往常一样,面无表情地告辞离开。但邱莹莹敏锐地察觉到,她离开时的脚步,似乎比平时略微急促了一点点。

      当晚,邱莹莹在例行“服用”安神汤药时(她每次都是假装喝下,实际都悄悄倒进了窗台上的盆栽里),故意让碧珠去询问送药的丫鬟,关于“宁神散”服用水温的细节。她的理由很充分——莫神医的药,不敢怠慢,需谨慎行事。

      碧珠依言去问,得到的回复依旧是“遵医嘱即可”,但送药丫鬟的眼神里,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闪烁。

      这些小细节,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虽然微小,却足以证明邱莹莹的举动引起了暗处眼线的注意。信息正在按照她预想的方向传递。

      又过了两日,邱莹莹正在水榭临帖,苑中的管事嬷嬷前来禀报,说苑内小库房需要整理,有些药材需要晾晒,请示姑娘是否介意药味。

      邱莹莹心中一动,放下笔,温和地说道:“无妨。正好我这几日总觉得心神不宁,闻些药香或许能安神。嬷嬷可否让人将需要晾晒的药材,拣选几样气味清淡平和的,送到我这水榭附近的回廊下?我也可顺便辨识一二,打发时间。”

      她这个要求合情合理,既表现了配合,又带着一丝久病成医的好奇,符合她目前“静养”的人设。

      管事嬷嬷迟疑了一下,还是应了下来。不久,几个小丫鬟便搬来几个竹筛,里面放着一些常见的枸杞、菊花、甘草等药材,铺在回廊下的长凳上晾晒。淡淡的药香随风飘入水榭。

      邱莹莹看似随意地走到回廊下,拿起几颗枸杞看了看,又拈起一朵干菊花闻了闻,状似无意地对身旁伺候的碧珠感叹道:“这些药材看似平常,配伍得当却是良药。只是不知,与莫神医那等神医圣手所用的珍稀药材相比,又有何不同?”

      她的声音不大,但足够让附近负责晾晒药材、实则可能身负监视之责的丫鬟听见。

      说完,她便不再多言,回到水榭继续临帖,仿佛刚才真的只是一时兴起的感慨。

      然而,她相信,这句关于“莫神医珍稀药材”的话,一定会被原封不动地汇报上去。

      她在小心翼翼地释放一个信号:她对莫霍尺的药,并非全然抗拒,甚至怀有几分好奇,但这种好奇是建立在“久病”和“无知”的基础上的。她在试探柳哲勉的底线,也在试探莫霍尺可能做出的反应。

      这是一场极其危险的走钢丝。她必须让对方觉得她有用,有接触的价值,但又不能显得太有目的性,不能引起更深的怀疑。

      日子一天天过去,静心苑依旧平静。苑外的箫声不知何时彻底消失了,仿佛从未出现过。下人们的举止也更加规矩,那些细微的试探似乎也停止了。

      但邱莹莹能感觉到,水面下的暗流,正在加速涌动。

      终于,在莫霍尺来访后的第十日,傍晚时分,一辆没有任何标识的马车,再次悄无声息地停在了静心苑的侧门外。

      来的不是莫霍尺,而是柳哲勉身边那个如同影子般的黑衣侍卫。他直接来到听雪轩,面无表情地对邱莹莹传达了一个简短的消息:

      “王爷有令,明日巳时,莫神医会再次前来为姑娘诊脉。请姑娘早做准备。”

      侍卫说完,便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退走了。

      邱莹莹站在原地,手心微微出汗。

      柳哲勉终于做出了反应。他让莫霍尺再次前来。这意味着,她之前那些小心翼翼的试探和信号,起到了作用。柳哲勉或许是想借莫霍尺的手,进一步确认她的状态,也可能是想看看,在莫霍尺的再次接触下,她会露出怎样的破绽。

      而莫霍尺的再次到来,对她而言,是危机,也是机会。

      她需要好好“准备”一下。

      这一次,她不能再仅仅被动防守。她要在药香弥漫的诊脉中,在那位疯批神医的注视下,为自己,博取一线更大的生机。

      夜色渐深,邱莹莹坐在灯下,看着铜镜中自已苍白却眼神坚定的脸,缓缓地,将一枚细小的、几乎看不见的银针,藏入了袖口的暗袋之中。

      明日,将是另一场无声的较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