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旧物与新隙 ...
-
宋槐回到公司时,财务总监正带着团队在会议室门口等她。签协议的手稳得没一丝颤抖,可等送走所有人,独自坐在空旷的办公室里,她才缓缓打开那个藏在抽屉最深处的铁盒。
里面是半块泛黄的奶糖,一张边角卷翘的合照。照片上,十七岁的苏念安扎着高马尾,举着刚买的甜筒,笑容亮得像盛夏的太阳,而她站在旁边,指尖轻轻碰着苏念安的袖口,眼底藏着没说出口的温柔。
手机在这时震动,是母亲发来的消息:“晚上回家吃饭,你爸说要好好谢谢你那位朋友。”宋槐盯着“朋友”两个字,指尖在屏幕上悬了许久,只回了个“好”。
傍晚的宋家老宅比往日热闹,厨房飘出糖醋排骨的香气——那是苏念安以前最爱吃的菜。宋世铮拿着酒瓶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念叨:“得好好跟苏董道谢,要是能让念安那丫头也来,你们年轻人也好聊聊天。”
宋槐没接话,只是坐在沙发上翻着财经杂志,目光却总落在扉页上苏念安的专访照片。照片里的人穿着剪裁得体的西装,眼神锐利,和记忆里那个会因为她一句“怕黑”就陪她走夜路的小姑娘,判若两人。
“槐槐,发什么呆呢?”母亲端着水果过来,见她盯着照片出神,轻轻叹了口气,“当年你非要出国,还不告而别,现在人家出息了,你倒不敢认了?”
宋槐捏着杂志的指尖泛白,“妈,那时候是有原因的,我没得选。”
“可念安有得选吗?”母亲放下果盘,声音轻了些,“她找了你整整半年,天天在你学校门口等,最后还是你爸跟她说,你不想见她,她才没再去的。”
宋槐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闷得发疼。她一直以为当年的不告而别,是对两人都好的选择,却忘了苏念安从来不是会轻易放弃的人。
晚饭吃到一半,门铃突然响了。宋世铮兴冲冲地跑去开门,嘴里说着“肯定是苏董来了”,可门口站着的,却是拎着公文包的苏念安助理。
“宋总,苏总让我送份补充协议过来,顺便带句话。”助理将文件递给宋槐,语气恭敬,“苏总说,后续合作细节她会让团队跟进,就不亲自上门打扰了。”
宋槐接过文件,指尖碰到纸张的瞬间,忽然想起刚才在杂志上看到的话——苏念安在专访里说,“商业合作最忌讳掺杂私人情绪,我只看项目,不看人。”
助理走后,饭桌上的热闹瞬间冷了下来。宋世铮拿着筷子的手顿了顿,“这丫头,怎么还跟小时候一样,脾气倔得很。”
宋槐没说话,只是翻开补充协议。最后一页的落款处,苏念安的签名利落有力,旁边还贴着一张便签,上面是她熟悉的字迹:“协议第7条关于回款周期的条款已调整,更符合宋家现阶段现金流,无需额外感谢。”
宋槐盯着那张便签,眼眶忽然有些发热。苏念安总是这样,明明心里在意,却偏要装出公事公办的样子。就像当年,她明明知道自己怕打雷,却只会在下雨天默默把自己的伞塞给她,然后说“我妈让我早点回家,伞你先用着”。
晚饭后,宋槐回到自己房间,拿出手机点开与苏念安的聊天框。输入框里打了又删,删了又打,最后只发了一句:“补充协议已收到,谢谢。”
消息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她盯着屏幕等了很久,直到屏幕暗下去,也没等到回复。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落在那半块奶糖上,泛着淡淡的光。
她忽然想起苏念安当年说过的话:“槐槐,等我们以后都长大了,我要跟你一起开家公司,一起赚钱,一起住在能看到星星的房子里。”
可现在,她们确实一起“合作”了,却隔着一份冰冷的注资协议,隔着五年没说出口的解释,隔着连一句“好久不见”都不敢说的距离。
手机在这时又震动了一下,宋槐连忙点开,却只是系统推送的新闻。她轻轻叹了口气,将手机放在床头柜上,目光重新落回铁盒里的合照上。
或许,有些结,不是靠一份协议就能解开的。而有些话,也不是靠一句“谢谢”就能说清楚的。但宋槐知道,她不能再像当年那样逃跑了。苏念安已经主动递出了橄榄枝,这一次,该轮到她迈出那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