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冰融初现 ...
-
清晨六点整,酒店餐厅刚开门迎客,云惟止准时出现在门口。他穿着一身简单的黑色运动装,素颜,头发柔软地搭在额前,与平日荧幕上那个精致冷峻的形象判若两人,多了几分随和的少年感。
餐厅角落里,风予暄已经坐在那里,面前放着两杯冒着袅袅热气的咖啡。看到云惟止,他举起手示意了一下,脸上带着清新的笑容。
云惟止走过去,心里却掠过一丝讶异:果然,私下里的风予暄,和镜头前那种标准的、光芒四射的笑容,有着微妙却真实的不同,是一种更松弛、更真实的味道。
“早。”云惟止在对面的位置坐下,“你居然比我还早。”
风予暄将其中一杯咖啡推到他面前,解释道:“习惯了早起练声开嗓。尝尝看,这家酒店的手冲咖啡豆还不错,我特意让厨师长准备的。”
云惟止有些意外地接过咖啡。他的目光落在风予暄面前摊开的剧本上,上面已经用各种颜色的笔做了密密麻麻的标记、批注和划线,显然它的主人已经为此准备了很久。
“第七场是林见羽意外发现顾青临手腕上自残旧痕的那场戏,”风予暄没有寒暄,直接切入正题,语气认真,“我觉得这里的情感转变层次非常关键,不能表现得太过外放戏剧化,但也不能收得太紧,显得麻木。”
云惟止点头,认可他的判断:“顾青临这种人,极度骄傲也极度自卑,他会把脆弱藏得极深,最厌恶的就是怜悯。你的反应应该是瞬间的震惊,但很快就要转化为一种更深层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同情。”
两人就着清晨微苦的咖啡香气,开始深入讨论角色和表演的细节。令云惟止暗自惊讶的是,风予暄对林见羽这个角色的理解深度和细腻程度远超他的预期,提出的几个观点都精准而深刻,直指角色内核。
“我没想到……你会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林见羽的行为动机。”云惟止实话实说,语气里带着一丝难得的赞赏。
风予暄笑了笑,笑容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因为某种程度上,我也曾经是那个必须用笑容和阳光来掩饰所有负面情绪的人。对于见羽,我有时甚至觉得……我们是不同平行世界的同一个灵魂。”
这句话让云惟止微微一怔。他下意识地看向风予暄,第一次真正注意到,那双总是盛满笑意、弯如月牙的眼睛里,在清澈的底色下,确实藏着不易察觉的阴影与疲惫。
不远处,助理杨阳偷偷躲在装饰柱后面,用手机快速抓拍下两人清晨对坐、专注讨论的画面,飞快地发给了杨琳:“琳姐快看!世纪同框!氛围良好,正在深入讨论剧本![图片]”
杨琳很快回复,语气冷静而克制:“很好,继续保持这种专业的交流氛围,但注意分寸,不要过度。”
与此同时,沈清姿也收到了云惟止助理发来的类似汇报,她看着照片,满意地点头:“总算有点实质性进展了,是好事。”
上午的拍摄果然异常顺利。经过清晨那场高效的讨论,云惟止和风予暄之间的配合越发默契,情感对接精准无比。原本计划要拍一整天的几场重头戏,竟然在中午之前就高质量地全部完成了。
陈锋导演难得地眉开眼笑,对着监视器连连点头:“太好了!感觉完全对了!下午给你们放个假,好好休息一下,调整状态,明天还有情绪更重的戏要拍。”
回到酒店,风予暄主动提议:“要不要去健身房活动一下?听说这里的设施很不错。”
云惟止有些意外:“拍了一上午戏,你还有精力健身?”
“嗯,拍戏期间反而更要保持运动习惯,能更好地管理体能和情绪状态。”风予暄解释道,活动了一下肩膀,“而且今天下午突然空出来,确实还有点多余的精力需要发泄一下。”
云惟止思考了片刻,出人意料地答应了:“可以。一小时后健身房见。”
酒店的健身房里,两人各自进行着训练。风予暄明显是这里的常客,动作流畅标准,带着一种经常锻炼的熟练感;云惟止则更注重核心力量和身体控制力的训练,动作沉稳而精准。
训练中途休息时,风予暄一边擦汗一边忍不住问:“你平时也这么……一丝不苟地健身吗?”他找了个相对委婉的词。
云惟止拿起水瓶喝了一口,语气平淡:“演戏是体力活,尤其是这种需要长期保持高度情绪张力的戏,身体状态是基础。”他瞥了一眼风予暄刚才的训练姿势,难得地多说了几句,“你的深蹲姿势,膝盖可以再往后收一点,重心稍微靠后,能更有效保护膝关节,避免受伤。”
风予暄惊讶地转头:“你还懂运动康复这些?”
“以前为角色专门学过一点运动科学和人体力学。”云惟止简短回答,却主动走上前,亲自示范并指导风予暄调整了几个容易受伤的动作细节。
这一幕又被一位偶然来健身的剧组副导演看到,很快就在剧组小范围内传开了:
“我的天!云老师亲自手把手指导风老师健身!”
“真的假的?他俩关系这么好了?”
“千真万确!我亲眼所见!氛围特别自然!”
“我去,这互动……莫名有点好磕啊……”
下午,两人在酒店房间外的走廊再次相遇。风予暄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我刚收到陈导发来的新调整的剧本邮件,结尾部分有一些改动,你要不要看看?”
云惟止点头,很自然地侧身打开了自己的房门:“进来吧。”
这是风予暄第一次进入云惟止的房间。与他想象中可能有的冰冷和极简不同,房间里虽然整洁,但有不少个人生活的痕迹,最显眼的是靠窗书桌上堆满的各类剧本、小说以及厚厚的表演理论书籍。
“你这里……还挺温馨的,书卷气很浓。”风予暄有些意外地说,他原本以为会看到一个更像样板间的空间。
云惟止挑眉:“你以为会是什么样?冰山洞穴?还是无菌实验室?”
风予暄被他的反问逗笑了,坦诚道:“……差不多吧。”
两人就剧本修改部分讨论了近一小时。云惟止发现风予暄不仅对角色理解深入,还能从演员表演的角度提出非常有见地和可操作性的修改建议,这让他再次刮目相看。
“这个地方的改动很好,”云惟止指着一处关于顾青临心理转折的修改,“让他的转变更加合理,也更深刻,减少了突兀感。”
风予暄眼睛一亮,像是找到了知音:“你也这么觉得?我跟陈导提这个建议的时候还有点担心会不会太主观了。”
讨论结束后,风予暄正准备离开,目光无意间扫过云惟止的书桌,注意到上面放着一本《表演心理学》的高级教材,书里夹着密密麻麻的彩色便签,显然被反复翻阅过。
“你在看这本书?”风予暄好奇地问,“我最近也在试着读,有点吃力。”
云惟止这次真的有些惊讶了:“这本偏重理论,学术性很强,很少会有演员真的去啃。”
“所以我读得特别慢,很多术语和理论都不太明白,”风予暄不好意思地笑笑,摸了摸鼻子,“经常需要查很多资料。”
云惟止思考片刻,从书堆里精准地抽出了另一本稍薄一些的书递给他:“你可以先看这本入门,它是那本大部头的基础导读,框架清晰,案例也多,更容易理解。”
风予暄接过书,随手一翻,就发现书页空白处已经有了不少云惟止亲笔写下的批注和心得,字迹凌厉有力。“这……这太珍贵了,都是你的心血,我不能……”
“借给你。”云惟止淡淡地说,语气不容拒绝,“记得还就行。”
风予暄郑重地点头,将书抱在怀里:“一定。谢谢……云老师。”
当晚,风予暄在房间里认真地阅读云惟止借给他的书,很快就被里面详实又极具启发性的批注所震撼。他忍不住拿起手机,发短信问道:“第132页关于‘情感记忆的提取与屏蔽’那个观点,你是怎么理解的?我有点绕不出来。”
片刻后,他的手机直接响了起来——云惟止打来了电话。接下来的二十分钟里,云惟止用清晰冷静的语言,详细解释了那个复杂的理论概念,以及他自己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和规避其陷阱的。
通话结束时,风予暄真心实意地说:“谢谢你,云老师。真的学到了很多,豁然开朗。”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云惟止依旧平静,却似乎柔和了那么一丝丝的声音:“……以后不用叫老师,叫我阿止就好。”
这一刻,风予暄握着手机,清晰地意识到,横亘在两人之间那堵无形却坚厚的冰墙,终于开始真正地融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