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城市人对晴天的理解,大抵止于日历上那个简单的太阳图标,或是天气预报里那句“今日晴,西南风三到四级”。然而在我童年的皖南乡村,晴天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宇宙系统,是天地万物共同参与的一场盛大交响。
      那时的天空,蓝得让人心生敬畏。不是城市上空那种被高楼切割、被尾气稀释的浅蓝,而是一种从苍穹深处弥漫开来的钴蓝,厚重、澄澈、具有天鹅绒般的质感。清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把头探出窗外,用皮肤测量空气的湿度和温度,用鼻孔分辨风向——东风带腥,西风带尘,南风湿润,北风干烈。祖母会眯着眼看云:“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她便知道今天是个响晴天。
      晴天的到来从来不是突兀的。先是一阵晨风拨开夜雾,然后是东方天际那抹鱼肚白慢慢晕染成橘红。太阳不是“跳”出来的,而是被大地一寸寸“请”出来的。当第一道金光越过山脊,整个村庄便苏醒了。草叶上的露珠开始蒸腾,散发出青草、泥土和野花混合的香气。这种香气只有在晴天的早晨才能闻到,是一种生命的呼吸。
      农人们走向田野时,脊背还没有感受到太阳的炙烤。他们根据阳光的角度判断时辰:“太阳一竿高,该吃早饭了;太阳两竿高,该下地了。”没有钟表的年代,太阳就是最精确的时钟。我的祖父甚至能通过阳光在屋檐投下的阴影长度,准确判断是否该回家吃午饭。
      正午的晴天是一场光的盛宴。阳光垂直泻下,将万物照得通体透亮。树叶绿得像是要滴下油来,红砖墙焕发出火焰般的色泽,连最不起眼的瓦片也泛着釉光。蝉鸣是晴天的背景音乐,它们藏在槐树叶间,把阳光转化成声波,一浪高过一浪。孩子们光着脚丫在晒场上跑,脚底板被烫得不停跳跃,却乐此不疲。那种微痛的灼热感,成为我对晴天最鲜活的触觉记忆。
      大人们则躲在树荫下歇晌。男人们抽着旱烟,女人们做着针线活。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随风轻轻晃动,像是一场光与影的嬉戏。没有人说话,一切都静得只剩下风声和蝉鸣,却自有一种安宁的丰足。
      晴天的午后适合仰望天空。那时的云朵格外有性格,有时如棉絮散落,有时如骏奔驰,有时又如山峦叠嶂。孩子们躺在草垛上,指着云朵编故事:“看那朵像白马!”“那朵更像帆船!”云朵的变化莫测,满足了所有关于远方的想象。偶尔有飞机掠过,拖出一道白色的尾迹,我们会追着那条白线跑出很远,仿佛这样就能抵达云端。
      黄昏的晴天最为壮丽。太阳西沉时不再刺眼,变成一枚温润的红玉。霞光染遍天际,从玫红到橙黄再到淡紫,色彩层次丰富得像打翻了画家的调色盘。归巢的鸟群掠过天空,翅膀被镀上金边。农人荷锄而归,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很长。炊烟袅袅升起,笔直向上——只有晴天的炊烟才会如此挺拔,因为空气宁静无风。
      夜晚的晴天另有一番景象。因为没有云层遮挡,星空格外璀璨。银河横跨天际,像一条发光的巨川。大人们摇着蒲扇,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孩子们则数着星星,直到眼皮打架。露水悄悄降临,带来丝丝凉意,预告着明天的又一个晴天。
      如今我生活在城市里,天气预报说“晴”,不过意味着不需要带伞。玻璃幕墙反射的阳光刺眼却无温度,空调房恒温恒湿,我们失去了感知晴天的能力。城市的晴天是单维度的,只剩下紫外线指数和空气质量报告。
      有时我会想起故乡的晴天,那种全方位、多感官的晴天。想起阳光如何从山脊漫过来,如何爬过窗棂,如何在傍晚收敛锋芒。想起祖父古铜色的脸庞如何被阳光刻出深深的皱纹,那些皱纹里藏着多少关于晴天的智慧。
      也许,真正的晴天不只是一种气象状态,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要求我们打开所有感官,与天地万物建立联结。它教会我们观察云朵的走向、感受风的变化、聆听蝉鸣的节奏。在晴天的世界里,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参与自然韵律的一个音符。
      那个午后,我看见阳光穿过高楼缝隙,在水泥地上投下一小片光亮。忽然想起多年前的某个晴天,阳光铺满稻浪,风吹过田野,天地间一片金光灿烂。那一刻我明白,无论身在何处,只要还记得如何感受一个真正的晴天,我们就还没有完全失去与天地的联系。
      晴天的记忆,是我精神世界里永不阴霾的故乡。每当现实生活乌云密布时,我就会回到那个故乡——看阳光如何一寸寸照亮大地,听蝉鸣如何一阵阵响彻云霄,感受生命如何在与天地的共振中获得最本真的欢愉。
      苍穹之下,每一个晴天都是大地的节日。而我们这些现代人,是否还保留着赴约的能力?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