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恐非幸事 ...
-
这几日,莫轻寒已经和青羽多次在梦中相会,青羽能入梦的能力实在有趣,仿佛不是梦境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莫轻寒常常在梦中修炼,不需要在用精血炼化,梦中的灵气十分充沛且纯净,让她修炼起来事半功倍。
青羽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她修炼,时不时还会提出一些关于修炼的古怪问题,莫轻寒总是耐心地为她解答。
莫轻寒缓缓睁开双眼,从昏沉的睡梦中苏醒过来。
她的意识逐渐恢复清明,睫毛轻轻颤动了几下,这才完全睁开了眼睛。
经过一夜的修炼,她只觉浑身舒畅,体内灵力充盈,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她坐起身来,活动了一下筋骨。便开始准备新的一天。
晨曦微露,薄雾尚未散尽,兵部尚书府邸的后院已有了细微的动静。
莫轻寒端着盛满温水的铜盆,悄步走进唐书华的闺房。画黛正利落地挽起纱幔,让晨光透入室内。墨青则已备好了今日要穿的衣裙,正仔细检查着是否有褶皱或线头。
“小姐,该起身了。”莫轻寒轻声唤道,声音柔和,带着丫鬟特有的恭顺。
唐书华已醒,拥被坐起,乌黑的长发披散在肩头,更衬得肌肤如玉。她接过莫轻寒拧好的温帕敷了敷脸,清醒了几分。
梳妆时分,便是丫鬟们各司其职的时候。
画黛手脚麻利地整理床铺,嘴上也不闲着,说着从外面听来的趣闻轶事,逗得墨青抿嘴直笑。
墨青心细,负责挑选搭配首饰珠花,每每都能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唐书华的清雅气质。
莫轻寒则安静地立于一旁,或递上梳篦,或捧来妆匣,目光低垂,却将一切井然有序地安排妥当。
现在她已经能手法熟练地帮唐书华梳理长发,指尖穿梭于青丝之间,动作轻柔而精准。
用过早膳,唐书华通常会在书房习字或作画。画黛有时会在院中练练拳脚,活动筋骨。墨青则安静地在一旁绣花或整理书册。
莫轻寒默默做着洒扫擦拭的活计,耳中却留意着书房内外的动静。她发现唐书华虽年纪不大,但处事极为稳重,心思缜密,府中事务即便有继母梁竹盈打理,她也能看出些关窍,只是不多言。
画黛性子爽利,武艺不俗,是唐书华安全的保障;墨青温柔胆小,却将唐书华的生活起居打理得细致入微。
这般看似平静无波的日常里,也藏着些许涟漪。
这日,继母梁竹盈邀唐书华到花园凉亭品茗。梁竹盈年纪不过三十出头,性情温和,与唐书华相处倒也融洽。
“书华,近日可读了什么新诗?”梁竹盈闲闲问道,将一碟精致的荷花酥推到她面前。
“回母亲,正在重读《文选》,偶有些心得。”唐书华恭敬回答。
梁竹盈点点头,状似无意地提起:“昨日听你父亲说起,今科秋闱,江南才子顾文卿高中解元,不仅文采斐然,人品也敦厚,听说尚未婚配…”她顿了顿,观察着唐书华的神色,“还有忠勤伯家的次子,年纪与你相仿,虽不袭爵,但已在御林军中任职,英武不凡……”
唐书华端着茶盏的手顿了顿,脸上飞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红晕,垂下眼睫:“母亲……女儿年纪尚小,还想多陪父亲母亲几年。”
梁竹盈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语气慈爱:“傻孩子,女儿家终归是要觅得良人的。母亲不是要逼你,只是希望你将来能像我和你父亲一般,寻个知冷知热、彼此心意相通的人相伴一生。若有觉得合眼缘的,不妨悄悄告诉母亲,母亲替你留意着。”
唐书华心中微暖,知道继母是真心为她考量,只低声道:“女儿明白,谢母亲关心。”心中却并无太多波澜,她的婚事,终究不只是她一人之事,更关乎家族。
又一日,梁竹盈得了空,又借着赏新送来的锦缎料子,与唐书华闲话。
“书华,你看这匹云锦,色泽多正。若是做成衣裙,定是好看。”梁竹盈抚摸着缎面,笑问:“你平日喜欢清雅些的颜色,不知将来会希望未来的郎君是偏好文墨的才子,还是习武的将军?”
唐书华被问得有些羞窘,轻声道:“此事但凭父亲母亲做主便是。”语气虽柔顺,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她深知自己的身份,婚姻大事,自由心证太过奢侈。
梁竹盈见她如此,也不再多逼,只温和道:“好,母亲知道了。总归要寻个你自己也瞧着顺眼的才好。”
这般旁敲侧击的询问,偶尔便会发生一次。
画黛得知后,曾私下打趣:“小姐,夫人这是真急了,恨不得把京城里的好儿郎都搜罗来让您挑呢!”墨青则有些担忧:“小姐…您心里可有想法?”
唐书华只是淡淡一笑,并不接话。她的心思,藏得很深。
这日,唐书华带着画黛与莫轻寒出府,去有名的“玲珑阁”取一套之前订制的头面。刚出店门,便见一辆装饰华贵却不失雅致的马车停在路边,车帘掀开,露出一张温润带笑的脸庞。
“唐小姐,真巧。”三皇子魏诚佑下了马车,步履从容地走近。他今日穿着一身宝蓝色常服,更显身姿挺拔,气度不凡。
“参见三殿下。”唐书华微微屈膝行礼,姿态端庄。
“不必多礼。”魏诚佑笑容和煦,目光落在她手中的锦盒上,“唐小姐也来玲珑阁选首饰?看来姑娘家爱好总是相近,本王方才也在为母妃挑选寿礼。”
他言语自然,又看向街上熙攘人群,提议道:“此处人多喧杂,相遇即是缘分,不知小王是否有幸,请唐小姐到前面的听雪楼小坐片刻?那里的茶点和雪水泡的云顶茶,还算入口。”
他态度热情,理由也恰当,更兼身份尊贵,让人难以拒绝。言语神态间,流露出几分超乎寻常的熟稔与关注。
唐书华心中微讶,面上却不显,只婉拒道:“殿下盛情,臣女心领。只是方才出来已久,恐家中母亲挂念,需得回去了。”
魏诚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随即又笑道:“是本王唐突了。既然如此,便不强求了。只是近日读了些扬州风物志,对那边的人文景致心向往之,日后若有机会,还想向唐小姐多多请教。”这话语中,已带了几分明显的亲近之意。
“殿下过谦了。”唐书华保持着得体的距离,再次行礼,“臣女告退。”
带着丫鬟离开后,画黛忍不住小声嘀咕:“小姐,三殿下似乎对您格外留意?”墨青则有些紧张:“三殿下身份尊贵,这般示好……”
唐书华沉默不语,纤长的手指轻轻拢在袖中。
三皇子的突然出现和热情相邀,绝非偶然。他那看似温和的目光深处,藏着一种审视与算计,让她本能地感到一丝不安。这份“青睐”,于她而言,恐非幸事。
莫轻寒跟在最后,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三皇子这人心思极重,想必这次“偶遇”乃是三皇子有意为之,他看似随意的邀约和闲谈,实则是在试探唐书华的态度,更有可能在向兵部尚书府释放某种信号。
莫轻寒联想到最近夫人正在给唐书华选夫婿之事,心中暗自警惕。三皇子此举,怕是不仅仅看中了唐书华本人,更是在觊觎兵部尚书府背后的势力。
不过唐书华虽未明言,但她的拒绝与疏离已表明了立场。而三皇子可能不会罢休,只怕还会有后续动作。
莫轻寒思索着,目光落在唐书华纤细的背影上,这位看似柔弱的小姐,实则有着超乎常人的清醒与定力。
回府的路上,画黛还在小声议论三皇子的事,墨青则一脸担忧地不时偷看唐书华。唐书华始终保持着平静的神色,仿佛方才的插曲并未在她心中激起太多涟漪。
莫轻寒却注意到,唐书华放在膝上的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看来三皇子的事,确实让她有所顾虑。
回到尚书府,刚进二门,便见继母梁竹盈身边的嬷嬷迎上来:“小姐,夫人请您去正厅一趟。”
唐书华微微颔首,带着三个丫鬟往正厅走去。莫轻寒心中一凛,继母此时相召,恐怕与三皇子的事脱不了干系。
正厅里,梁竹盈正端坐在主位上喝茶,见唐书华进来,放下茶盏笑道:“书华回来了?方才三殿下派人送了些江南进贡的新茶来,说是给你赔不是,方才在街上唐突了。”
唐书华行礼后在一旁坐下,轻声道:“殿下客气了,臣女并未放在心上。”
梁竹盈观察着女儿的神色,继续道:“三殿下倒是心细,还特意问起你平日爱读什么书,喜欢什么花样。我瞧着他对你倒是真心实意……”
“母亲。”唐书华打断道,“女儿年纪尚小,且父亲常说女儿家婚事当以家族为重,不可仅凭儿女私情。”
梁竹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却仍劝道:“我知你懂事,只是三殿下身份尊贵,若能结亲,对咱们府上也是好事……”
“母亲。”唐书华再次打断,“女儿愿听父母之命,但求所选之人能与父亲同心,共保家国。”
这番话说得委婉却坚定,梁竹盈听出女儿的弦外之音,也不再勉强,只叹道:“你向来有主见,母亲自会与你父亲商议。”
从正厅出来,画黛忍不住道:“小姐方才那番话,夫人怕是听懂了。”
墨青也松了口气:“小姐真聪明,这样既不得罪三殿下,又表明了立场。”
莫轻寒却知道,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三皇子既然已经出手,就不会轻易放弃。而唐书华虽然聪明,但在这场权力游戏中,终究还是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