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有本要奏 ...
-
周学庭看着眼前显现真实数据的河图、账房的口供以及暗账副本,心中波澜起伏。
指尖重重按在摊开的卷宗上,眼中血丝密布,却锐光不减。他抬头看向侍立一旁的章青与张柏,声音因连日的疲惫而沙哑,却字字沉凝:
“都坐下吧。此案脉络,今日需得理个分明。”
他推开茶盏,以指蘸水,在光亮的檀木案几上划出一道蜿蜒水痕:“这便是黄河。景王魏渊明,便是附在这国脉之上的水蛭,与工部赵裕一流,结成了一张大网。”
水痕旁,他点下数点:“虚报款项、夸大工程、抬高价码…环环相扣,层层盘剥。数年之久,蛀空了多少国库银两?百万?千万?”他冷笑一声,指节叩响桌面,“这些银钱,化作他们囊中珍宝,却留下千里堤防隐患重重!两岸百姓身家性命,在他们眼中,不值一提!”
章青与张柏屏息凝神,目光紧随周学庭的手指。
“王显宗……”周学庭在水痕某处重重一圈,“便是那撞破蛛网的飞蛾。二十余年的治河经验,岂是虚设?他眼毒,心更细。表面不动声色,暗地里怕是早已将真实工程数据、物料用工,查了个底朝天!”他语气中带着一丝对这位忠直官员的敬佩与惋惜,“绘图、取证、藏匿…他做得隐秘,却终究低估了对手的狠辣。”
“景王眼线遍布工部,王显宗的举动,岂能瞒天过海?”周学庭眼神一寒,“杀人灭口,成了他们最直接的选择。那夜的黑衣杀手,便是景王圈养的死士,专司这等脏活。”他看向张柏,“我们虽未抓住那杀人者,但其行事狠绝,不留活口,正是死士一贯作风。”
“但杀手翻遍了王显宗处所,也未找到最要命的东西——那些真图纸,真账目。”周学庭话锋一转,水痕引向另一点,“为何?因为有人抢先一步了。”
他目光扫过两位下属:“赵裕此人,老奸巨猾。他与景王合作,是为一己私利,但也深知与虎谋皮的下场。他定然早就暗中收集证据,为自己留后路。王显宗查到的,或许正是他想要的刀。他以检查为名,提前取走了关键证物,以为握住了保命符,甚至反制的筹码。”
“可惜,景王比他更狠,更绝。”周学庭声音低沉下去,“景王察觉赵裕的小动作,岂容他拿捏?当夜派出的,不止一波人。杀王显宗是为了灭口,而潜入赵裕府邸的另一个黑衣人…”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则是为了拿走那本真正能定罪的——记录所有赃款往来、资金去向的秘密总账!”
“那本账册,”周学庭加重了语气,“才是串联起整个贪腐网络,甚至可能指向更大阴谋的关键!景王盗回账册,是为销毁罪证。而赵裕谎称失窃的是画,一是为了掩盖账册存在,二来,恐怕也是想将水搅浑,或借此向景王传递某种信号。”
他缓缓靠回椅背,疲惫地闭上眼,揉着眉心:“如今,王显宗舍命留下的河图,我们找到了。赵裕暗中收集的部分证据,也被我们起获。隆昌钱庄的线,也掐住了。那本至关重要的总账,虽未直接到手,但通过钱庄暗账和胡万才的线索,其内容也已拼凑出七七八八。”
他猛地睁开眼,目光如电:“现在,你们可明白了?这不是简单的贪墨,这是一张自上而下,侵蚀国本的大网!王显宗是撞破网的忠良,赵裕是网中首鼠两端的蝼蚁,而景王…便是那织网噬人的蜘蛛!”
章青与张柏早已听得心潮澎湃,背后渗出冷汗。他们没想到,这案子背后竟如此盘根错节,牵扯如此之深!
“大人,”章青深吸一口气,“那我们现在…”
周学庭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声音坚定无比:“证据链已基本完整。绘图证其虚,账目证其贪,资金流向证其巨,募兵记录…则暗示其不臣之心!虽杀人凶手未获,但主谋罪责难逃!”
“明日,我便要将这一切,禀明圣上。景王这张网,该破了。”
夜色浓重,但周学庭的眼中,已映出破晓前的微光。一场巨大的风暴,即将在金銮殿上掀起。
证据确凿,但如何揭发一位深受宠爱的亲王?周学庭深知此事牵涉极大,若直接上奏,很可能证据未达天听就被拦截,自身反而遭殃。
他深思一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没有贸然将那些至关重要的证据直接呈递到皇帝面前,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了一个极其特殊的中介渠道——那位虽已告老还乡却仍在朝野上下享有崇高威望的帝师李纲。
李纲大人素以刚正不阿、秉公执法著称,更难得的是他曾在皇帝登基之初施以援手,对皇上有知遇之恩。
由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又与皇帝有着特殊情谊的老臣代为转呈证据,既能确保证据安全送达,又能借助李纲的威望增加证据的可信度,实在是再稳妥不过的选择。
周学庭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有丝毫马虎。
他精心整理了一系列关键证据:包括王显宗暗中绘制的军事布防图、隆昌钱庄秘密账目的完整副本、涉案账房先生亲笔画押的详细口供笔录,以及经过缜密调查后绘制的两名神秘黑衣人行动轨迹分析报告。他将这些重要文件分门别类,装订成一份绝密密折。
待到夜深人静之时,周学庭换上一身便装,避开所有可能的眼线,悄然前往李府拜访。
李府门前,守卫见是周学庭,并未阻拦,只是轻声通报了一声。不多时,一位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迎了出来,正是李纲大人。他见到周学庭,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露出温和的笑容:“文源啊,这么晚来找我,定是有要事相商吧。”
周学庭连忙躬身行礼,语气中带着几分敬意:“李大人,晚辈确有要事,且此事关系重大,只能深夜前来打扰,还望李大人海涵。”
李纲摆了摆手,示意周学庭随他进屋。两人来到书房,关上门窗,确保无人能偷听到他们的对话。李纲亲自为周学庭斟上一杯茶,然后坐在他对面,目光中透露出几分期待:“说吧,是什么事让你如此谨慎?”
周学庭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密折轻轻放在桌上,推到李纲面前:“李大人,这是关于景王谋逆及贪腐一案的所有证据。晚辈深知此事牵涉极大,不敢贸然上奏,故特来请李大人代为转呈皇上。”
李纲闻言,脸色微微一变。他拿起密折,缓缓打开,仔细阅读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越皱越紧,眼中闪过一丝怒色。当他看完最后一页时,猛地合上密折,重重地放在桌上:“岂有此理!蛀蚀国本,戕害忠良!他们竟敢如此胆大妄为,侵蚀国本,真是罪该万死!”
周学庭见李纲如此愤怒,心中稍安。他知道,李纲大人素来刚正不阿,对贪腐和谋逆之事深恶痛绝。有他出面,此事定能引起皇上的重视。
“李大人,”周学庭趁机说道,“晚辈已将所有证据整理齐全,且都经过了缜密的调查和验证。此事关系国家安危,百姓福祉,晚辈恳请李大人能代为转呈皇上,让真相早日大白于天下。”
李纲沉默片刻,然后缓缓点头:“文源啊,你做得对。此事确实关系重大,不能有丝毫马虎。你放心,我会亲自将这份密折呈给皇上,并力陈此事之严重性和紧迫性。”
周学庭闻言,心中大喜。他连忙起身,再次躬身行礼:“多谢李大人!有李大人出面,此事定能水落石出,还国家一个清白!”
李纲站起身,走到周学庭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文源,你做得很好。面对如此庞大的势力,你仍能坚守正义,不畏强权,真是难能可贵。我相信,皇上看到这份密折后,定会做出公正的裁决。”
两人又交谈了片刻,周学庭见时间已晚,便起身告辞。李纲亲自将他送到门口,目送他消失在夜色中。然后,他转身回到书房,再次打开那份密折,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知道,一场巨大的风暴即将在金銮殿上掀起,而他将作为这场风暴的推动者之一,见证历史的转折。
翌日清晨,文武百官齐聚金銮殿参加朝会。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年过六旬的李纲大人虽已须发皆白,却仍精神矍铄,他手持周学庭暗中收集的厚厚一叠证据文书,步履坚定地迈上殿阶。
在众臣惊讶的目光中,李纲不顾年迈体弱,毅然将这份沉甸甸的奏折和证据直接呈递到了皇帝面前。
“皇上,老臣有本要奏,此本关乎国本安危、社稷存亡。景王魏渊明结党营私,贪腐成性,更与工部赵裕沆瀣一气,虚报工程款项,夸大物料用工,中饱私囊,致使千里堤防隐患重重,两岸百姓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更有甚者,臣手中这份证据显示,景王暗中募兵,意图不轨,实乃谋逆大罪!请皇上明察,速速决断,以正国法,以安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