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十四、备忘录0727:科研处的支持与报告厅申请 ...
-
联系科研处的张老师时,林砚心里还带着点忐忑——他怕学校觉得“时子研究”太前沿,不愿意支持研讨会。可电话接通后,张老师的反应却出乎他的意料。
“林砚啊!你们的时子研究论文要发表了?这可是大好事!”张老师的声音透着兴奋,电话里还能听到他翻文件的沙沙声,“上个月我还跟校长提过你们的研究,校长说要是有成果,学校肯定大力支持!报告厅的事你们不用操心,我这就给你们预留‘学术交流中心’的主报告厅,能坐两百人,设备都是最新的,投影、音响都没问题。”
林砚握着手机,激动得手心都出汗了:“真的太谢谢您了,张老师!我们还担心……”
“担心什么?”张老师打断他,语气里满是认可,“你们俩为了这个研究熬了多少夜,实验室的灯亮到几点,我们都看在眼里。能把‘时子’这种前沿领域做出成果,还想着分享给更多人,这才是做科研该有的样子!”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研讨会的嘉宾邀请要不要帮忙?我认识几个量子物理领域的老教授,跟他们提一句,肯定愿意来。”
林砚连忙道谢:“您要是方便的话,那就太麻烦您了!我们自己也在联系,不过有您帮忙,肯定能邀请到更多前辈。”
挂了电话,林砚冲进实验室,一把抱住正在调试探测仪的沈知行:“张老师同意了!学校给我们预留了主报告厅,还帮我们邀请嘉宾!”
沈知行被他抱得一怔,随即笑了,伸手回抱住他:“我就知道学校会支持我们。”他低头看着林砚眼里的光,伸手擦了擦他额角的汗,“别急,我们先列个嘉宾名单,把要邀请的人分个类——前辈学者、同行研究者、还有对时子感兴趣的学生,都得考虑到。”
两人坐在实验台前,拿出一张空白的A4纸,开始列名单。沈知行负责写前辈学者的名字,他的字迹工整,每个名字后面还备注了研究方向——“□□院士:高维时空理论”“王敏教授:量子粒子稳定性”“赵宇研究员:时空波动观测”,都是国内量子物理领域的权威;林砚则负责写年轻学者和学生代表的名字,有些是他们之前参加学术会议认识的,有些是在期刊上看到过论文的新秀。
“李院士一定要请到,”沈知行看着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眼神里带着敬佩,“我读博的时候听过他的课,他对‘时空闭环’的见解特别深刻,要是能来,肯定能给我们提很多宝贵的意见。”
林砚点了点头:“我下午就给李院士的助理发邮件,附上我们的论文摘要,希望他能有空。”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那些年轻学者,我们可以给他们发邀请函,邀请他们做小组报告,分享自己的研究思路——这样研讨会不仅有前辈的指导,还有年轻人的活力,更有意义。”
沈知行笑着点头:“好主意!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个‘自由讨论’环节,让大家畅所欲言,不管是赞同我们的观点,还是有不同的想法,都可以说出来——科学研究就是在交流和争论中进步的。”
下午,两人分工合作,林砚负责给嘉宾发邀请函,沈知行则联系科研处,确认报告厅的设备使用细节。林砚写邀请函的时候,特意在每封邮件里都附上了论文的PDF版本和“守忆”模块的设计图,还在结尾加上一句“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时子研究的未来”,语气真诚又谦逊。
没想到,李院士的助理回复得特别快,不到两小时就回了邮件:“李院士已阅读您的论文,对‘守忆’模块的设计高度认可,同意参加研讨会,并愿意做开场致辞。”林砚拿着手机,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李院士能来,不仅是对他们研究的认可,更能让更多人关注时子研究。
沈知行那边也传来好消息:科研处不仅帮他们调试好了报告厅的设备,还安排了两个工作人员,负责研讨会当天的签到和茶水。“张老师还说,要是我们需要宣传,学校可以帮我们在官网和公众号上发通知,邀请更多学生来听。”沈知行说着,把科研处发来的报告厅平面图递给林砚,“你看,这个报告厅的舞台挺大的,我们可以放一个探测仪的模型,再挂一张‘时子轨迹’的海报,这样大家更直观。”
林砚看着平面图,心里满是期待。他想象着研讨会当天的场景:报告厅里坐满了人,李院士站在台上致辞,年轻学者分享自己的研究,大家围绕着时子研究热烈讨论,空气中都弥漫着对科学的热情。“我们还要准备一些资料袋,”林砚突然说,“里面放我们的论文打印版、‘守忆’模块的设计图手册,还有一张时子探测的纪念卡片——给来参加的人留个纪念。”
沈知行点了点头:“好,我们明天就去打印资料,纪念卡片可以设计得好看点,印上探测仪和时子的图案,再加上我们的名字和研讨会的日期。”
傍晚的时候,两人一起去了学校附近的打印店。打印店的老板听说他们是为了学术研讨会准备资料,特意给他们打了八折,还说会尽快赶出来。林砚看着打印机里一张张出来的论文,心里满是成就感——这些纸页上的文字,是他们无数个夜晚的心血,很快就会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认可。
走出打印店时,天已经黑了。路边的路灯亮了起来,暖黄色的光落在两人身上。沈知行牵着林砚的手,慢慢走回实验室。“你说,研讨会当天会不会很紧张?”林砚突然问,声音里带着一丝忐忑。
沈知行握紧他的手,笑着说:“肯定会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期待。你想啊,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讨论我们热爱的东西,多好啊。”他顿了顿,转头看向林砚,眼里满是温柔,“而且,有我在,不用怕。”
林砚看着他的眼睛,心里的忐忑瞬间消失了。他点了点头,轻声说:“嗯,有你在,我不怕。”
实验室的灯还亮着,探测仪里的时子轻轻跳动,像在为他们加油。林砚知道,研讨会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着他们,但只要和沈知行一起,他就有信心面对一切——因为他们的信念,比任何困难都要坚定;他们的情谊,比任何时光都要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