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四十九章 ...

  •   援邻拓土:同心援弱纾灾困,众志筑基扩版图

      柳河湾的晨光刚漫过修复好的粮库门板,田地里已满是忙碌的身影。周二带着矿工们帮白羊村补完最后一片幼苗,裤脚还沾着泥水,却笑着往谷场走——今天苏晴说要给参与守寇的人加发工分,还能领新磨的糙米,得早点去帮着搬。

      刚到谷场,就见两个村民扶着个面色蜡黄的老汉过来,老汉手里攥着个破布包,里面装着半袋发霉的麦种,声音发颤:“俺是黑林村的村长,求胡主公救救俺们村!去年冬天雪灾压垮了粮仓,今年春耕没种的,还有几个村民闹肚子,再没人帮,就撑不下去了!”

      胡多金刚跟鲁工核完水渠加固的图纸,闻言立刻上前扶住老汉:“先坐,喝碗热粥慢慢说。”她让张婶端来糙米粥,又对林霜道:“先给老汉看看,是不是冻着了,或者吃了坏东西。”

      林霜蹲下来给老汉搭脉,又看了看他的舌苔:“是饿的,还有点风寒,喝碗热粥再喝副驱寒药,歇半天就好。”她转身从药箱里拿出包甘草薄荷茶,“这是煮水喝的,能驱寒,带回去给闹肚子的村民也喝些。”

      老汉接过茶包,眼泪掉下来:“俺们村试过找玄铁盟帮忙,他们要俺们拿三成地换粮种,俺们没答应,就想来找胡主公——听说您帮白羊村修水渠,还教大家种麦,是个实在人。”

      胡多金没急着应,转身召来苏晴、陈寒几人:“黑林村离这二十里,雪灾毁了粮仓,缺粮种、缺农具,还有村民生病。苏晴,你核下粮库库存,匀出五十斤新麦种、三十斤糙米;林霜,你带三个医工,备足驱寒药和止泻药,顺便教他们防疫;陈寒,你带十骑护送,路上留意有没有散寇;孙六,你让工匠赶制十把镰刀、五把锄头,给黑林村送过去;周二,你带五个矿工,帮他们修修村里的水井,雪灾把井台压塌了,得赶紧修才能浇水。”

      众人齐声应着,苏晴立刻翻开账册:“粮库还剩两百石新麦,五十斤种够他们种十亩地;糙米还有八十斤,三十斤够他们先应急。我再带些腌菜过去,配着糙米吃,能省些粮。”她一边说一边记,指尖在“黑林村援助清单”上划得飞快,纸页边角沾着的麦糠簌簌往下掉,却没漏算一项。

      孙六刚要去工造司,刘铁拿着把新锻的锄头跑过来:“孙师傅,这锄头加了铜刃,比普通锄头耐磨,给黑林村的人用正好!我再赶制几把,跟您一起送过去。”孙六点头笑了——刘铁如今不仅手艺好,还懂着想别人,倒像极了当年超市里肯帮新员工的老匠人。

      辰时过半,援助的队伍就出发了。陈寒带着骑兵走在最前头,马背上驮着粮种和药包;苏晴坐在牛车上核账,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林霜把药箱放在腿边,时不时给同行的黑林村村民递薄荷茶;孙六和刘铁扛着农具,跟在车后,偶尔停下来帮路边的村民扶正歪倒的麦秆。

      走了约莫十里地,林霜忽然闻到一股异味,掀开车帘一看,见黑林村的一个村民正捂着肚子蹲在路边,脸色发白。“停车!”她立刻跳下车,从药箱里拿出止泻药,又让随行的医工烧热水:“是不是喝了路边的冷水?这药得用热水送服,以后别喝生水,容易闹肚子。”

      村民接过药,感激地点头:“俺们村的井塌了,只能喝河里的水,好多人都闹肚子。”林霜心里一紧,对陈寒道:“得快点走,先帮他们把井修好,不然疫情会更严重。”陈寒点头,加快了行进速度,骑兵们的马蹄声在土路上溅起细小的泥点,却没再停留。

      未时刚到,队伍终于到了黑林村。眼前的景象比想象中更糟:村口的粮仓塌了半边,露出里面发霉的麦种;几间屋子的屋顶还漏着洞,雪水融化后在地上积成小水洼;几个村民蹲在墙根下,脸色蜡黄,手里攥着空碗。

      “大家别慌!”陈寒跳下马,高声道,“我们是清溪谷来的,带了粮种、农具和药,现在就帮大家修井、分粮!”村民们闻言,纷纷站起来,眼里满是希望,几个孩子还跑过来,围着刘铁手里的锄头看,小声问:“这锄头能种麦吗?”

      刘铁蹲下来,把锄头递给孩子:“能!等井修好了,用这锄头翻地,种上麦种,秋天就能收新麦了。”孩子接过锄头,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像捧着宝贝似的。

      周二带着矿工们立刻去修井。井台塌了大半,他们按胡多金教的“分层夯实”法,先把塌落的泥土清理干净,再用新土混着麦秆夯结实,又给井壁加了圈竹笼,防止再塌。“按这法子修,以后雪再大也压不塌!”周二抹了把汗,手里的铁钎还沾着泥土,却笑得很实在——他当年也是受灾后被清溪谷收留,如今能帮别人,心里格外踏实。

      林霜带着医工们在村口搭起临时医疗点,给闹肚子的村民发止泻药,还教大家煮艾草水:“水开后放一把艾草,煮一刻钟,凉到不烫手再喝,能防肠胃病。”她手里拿着张识字卡,上面写着“艾草”“止泻”,旁边画着艾草的样子,“认住这两个字,以后就知道怎么拿药、怎么煮水了。”

      苏晴在粮仓边搭起临时账台,给村民们分粮种:“每户领五斤麦种,两斤糙米,记着麦种要跟豆子混种,能少生虫——这是混种的示意图,大家拿好。”她把画着麦豆混种的纸递给村民,纸上还标着“一尺间距”“三成豆种”,是鲁工特意画的,简单好懂。

      孙六和刘铁在村边的空地上教村民用新农具:“这锄头加了铜刃,翻地时别用太大力,顺着土的纹路来;镰刀要斜着割,才不会伤着麦秆。”村民们围过来学,手里的农具虽生涩,却学得认真,有个老汉还说:“俺活了六十岁,从没见过这么好用的锄头,谢谢清溪谷的好心人!”

      夕阳西下时,黑林村的井修好了,粮种分完了,生病的村民也喝了药,脸色好了不少。村长拉着胡多金的手,眼里满是感激:“胡主公,俺们黑林村愿意跟着您!以后您让俺们种啥就种啥,工分也按清溪谷的规矩算,绝不含糊!”

      胡多金笑着点头:“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互相帮衬着,日子才能过好。秋收后,鲁工会来帮你们修水渠,跟柳溪村的一样,以后浇水就方便了。”

      返程时,天已经黑了。陈寒带着骑兵举着灯笼走在前头,灯笼的光映着土路上的麦秆,像一串温暖的星。苏晴坐在牛车上,核着援助的账册,嘴里还念叨着:“黑林村有五十户,下次得再送些腌菜,他们的咸菜不多了。”

      林霜靠在车边,手里攥着张新做的识字卡,上面写着“互助”“同心”,是给黑林村的孩子们准备的:“下次来,得教他们认这些字,让娃们也知道,大家一起帮衬才好。”

      胡多金走在队伍中间,看着眼前的景象,系统面板跳闪【疆域拓展60%,民生改善70%,人才培育65%,称帝任务进度68%】。她没多停留,目光落在远处黑林村的灯火上——那里的村民们正围着新分的粮种,说着明年的收成,笑声顺着夜风飘过来,格外清亮。

      回到柳河湾时,谷场的灯火还亮着。张婶带着村妇们给大家留了热粥和腌菜,孩子们举着识字卡在谷场边跑,卡上的“援”“助”两个字在灯火下晃着,格外鲜活。周二带着矿工们去工造司放农具,孙六和刘铁还在讨论下次给黑林村做些什么农具,苏晴则忙着把援助账册归档,林霜去医疗点整理剩余的药品——每个人都在忙,却忙得踏实。

      胡多金站在谷场的老槐树下,看着眼前的场景,夜风卷着麦香和药香吹过来,暖得很。她知道,援救黑林村只是开始,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村需要帮,更多的事要做——但只要苏晴还在认真核账,陈寒还在警惕守边,林霜还在细心行医,孙六、刘铁还在用心传艺,周二和村民们还在踏实干活,这清溪谷的版图就会越来越大,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

      远处,工造司的灯火还亮着,孙六和刘铁还在琢磨新农具的图纸;医疗点的灯也亮着,林霜在给明天要带的药包贴识字卡;账房的灯亮着,苏晴在写下次援助的计划。胡多金转身往议事厅走,脚步稳得很——这用众志筑起来的根基,比任何东西都坚实,足以支撑着他们走向更远的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