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四十五章 ...

  •   秋实固本:宽严相济安降寇,耕读传家固民心

      柳河湾的晨光刚晒热谷场的石碾,胡多金已站在俘虏们的住处前。二十多个被胁迫的匪寇蹲在草棚下,手里攥着昨晚张婶送来的糙米饭团,眼神里带着怯意;吴五和黑牙寨寨主被单独绑在旁边的木桩上,头垂着,却还透着不服气。

      “主公,名册核完了。”苏晴捧着账册走过来,指尖在“被迫参与:23人,自愿为寇:7人”上划了划,“自愿为寇的多是黑牙寨的老匪,手上沾过村民的血;被迫的都是附近的农户,被吴五抢来当差的。”

      胡多金接过账册,扫过最末行“周二担保:5名矿工出身的俘虏,愿学采铜”,抬头对草棚里的俘虏道:“被迫来的,愿意留下的,分半亩地,跟着矿工学采铜或跟着村民学种地,工分跟大家一样算;想走的,给五斤糙米当路费,以后别再跟匪寇混。”

      话音刚落,一个瘦高个俘虏立刻举手:“我留下!我原是柳河下游的农户,被吴五抢了地才被逼来的,我会种地!”

      “我也留下!”另一个矮胖的俘虏跟着喊,“我会打铁,能帮孙师傅修工具!”

      吴五猛地抬头,啐了一口:“没骨气!跟着她能有什么好!”

      胡多金没理他,对陈寒道:“把自愿为寇的7人,还有吴五和黑牙寨寨主,带去矿场的惩戒棚,每日跟着矿工干活,工分减半,什么时候认错了,再论后续。”这是她当年管理超市员工的老法子——犯错的员工先调岗学习,认错悔改再恢复原职,如今用到匪寇身上,既显惩戒,又留余地。

      陈寒点头应着,押着几人往矿场走时,周二带着矿工们正好过来,手里拿着新锻的铁钎:“主公,盐井的竹笼有些松了,我们去加固,顺便教新来的兄弟怎么凿铜!”他瞥了眼被押走的吴五,眼里满是不屑——当年自己也是俘虏,如今靠采铜分了地,吴五却不知悔改,真是白费了主公的好意。

      盐井边,孙六正带着工匠改进投石机。之前的木架太沉,搬运不方便,他按胡多金说的“轻量化改造”,把木架换成了竹制,重量轻了三成,还更结实。“主公,您看这新架子,两个人就能抬着走,以后守狭路更方便!”孙六举着竹架,眼里亮得很。

      胡多金走过去,掂了掂竹架的重量:“再在架脚加个铁环,能拴在石头上,刮风时稳当。”这是她当年看超市货架固定得到的启发,货架腿加个配重环,就不容易倒,如今用到投石机上,道理没差。

      林霜带着医工们在谷场搭起了“秋收防疫点”,药箱里装着防中暑的薄荷水、治划伤的止血膏,还有刚熬好的祛湿汤药。她手里拿着张新做的识字卡,上面写着“秋收”“防疫”两个字,旁边画着镰刀和药罐:“张婶,您带村妇们收割时,记得让大家喝薄荷水,认清楚这两个字,渴了就来防疫点拿!”

      张婶接过字卡,笑着塞进兜里:“认得认得!苏姑娘教过,这是‘防疫’,喝了药不生病!”她转身对身后的村妇们喊:“都把水壶装满薄荷水,收割时别中暑,咱们今年的麦种好,得多收些!”

      田埂上,村民们已开始收割新麦。改良后的麦种果然没让人失望,麦穗比普通麦种饱满,谷粒也更沉。张婶弯着腰,手里的镰刀按胡多金教的“斜切法”,割得又快又整齐,麦秆还能捆起来当柴烧,一点不浪费。“按主公说的,割下来的麦穗先晒半干,再脱粒,能存更久!”张婶一边割,一边教旁边的新妇,“你看这麦穗,颗粒多满,都是主公给的好种!”

      胡多金走在田埂上,看着满地金黄的麦穗,系统面板跳闪【秋收进度20%,民生改善项进度50%,民心凝聚力96%】。她没多停留,蹲下来捡起个麦穗,搓开谷粒放进嘴里——清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比当年超市卖的新米还香。

      “主公,您尝尝这个!”村民老李捧着一捧新麦跑过来,“这是我家地里的,比去年多收了两成!按您说的‘轮作’法子,去年种豆子,今年种麦,地力足,收成都好!”

      胡多金接过新麦,笑着说:“轮作的法子还要接着用,明年你们可以试试麦种和豆子混种,能少生虫。”这是她从超市生鲜组学的农技知识,豆类能固氮,和麦类混种能改良土壤,如今用到柳河湾的田里,正好合适。

      未时,苏晴拿着秋收账册来找胡多金:“主公,按目前的收割速度,三天就能收完所有麦子,粮库还能装两百石,剩下的可以按户分,每户能分十斤新麦。”她顿了顿,又道:“被胁迫的俘虏里,有三个会编竹筐,我让他们跟着鲁工编装麦的竹筐,工分算正常,他们干劲挺足。”

      “分麦的时候,让每户派个代表来领,”胡多金道,“顺便教他们算工分——比如收一亩麦给五分,编一个竹筐给一分,让大家知道干活多,得的多,心里有数。”这是当年超市的“透明化薪酬”制度,如今用到分粮和工分上,能让百姓更踏实。

      苏晴点头应着,转身时瞥见谷场边的识字班,孩子们正跟着工匠认“麦”“收”两个字,小手里拿着炭笔,在地上写得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她笑着走过去,从兜里掏出张新做的“农事字卡”:“来,教你们认‘割’‘晒’,认会了,就能帮家里收割了!”

      矿场的惩戒棚里,吴五和黑牙寨寨主正跟着矿工们凿铜。太阳晒得他们汗流浃背,手里的铁钎磨得手心发红,却没人敢偷懒——陈寒派了两个骑兵盯着,工分减半的规矩摆着,不干活就没饭吃。“当年周二也是这么过来的,”一个老矿工一边凿铜,一边对吴五道,“主公给你机会,你就别犟了,好好干活,以后也能分地。”

      吴五没说话,却悄悄攥紧了铁钎——他昨晚看见被胁迫的俘虏分到了新麦,脸上满是笑,心里竟有些动摇。

      暮色降临时,谷场的空地上已堆起了几堆新麦。村民们围着麦堆,脸上满是笑意,张婶还特意挑了些饱满的麦穗,编成麦束,挂在谷场的老槐树上:“这是今年的好收成,挂起来当念想,谢谢主公给的好种!”

      胡多金走过来,看着挂满麦束的老槐树,心里踏实。林霜端着碗祛湿汤药走过来:“主公,忙了一天,喝碗药解解乏。今年秋收顺,防疫也做得好,没一个人中暑或划伤。”

      胡多金接过药碗,喝了一口,温热的汤药顺着喉咙滑下去,舒服得很。她看向远处的盐井,周二带着矿工们还在加固竹笼,灯火映着他们的身影,忙碌却有序;陈寒带着骑兵在狭路巡逻,马蹄声哒哒响,是最安稳的守护;苏晴在账房核对着当天的收割量,算盘打得噼啪响,是最踏实的声音。

      “主公,”李梅跑过来,手里拿着张“守边志愿书”,上面歪歪扭扭签着十几个名字,“村民们说,黑牙寨的老巢在北境的黑石崖,怕他们再来捣乱,想跟陈将军一起守边,每户出一个人,轮班值守!”

      胡多金接过志愿书,看着上面的名字——周二、张婶、老李,还有几个新来的俘虏,心里暖了。她对李梅道:“跟大家说,守边可以,但要按工分算,还得学些基本的防御法子,陈寒会教他们。”

      李梅点头跑开,谷场上传来村民们的欢呼声,混着孩子们认“守”“边”两个字的声音,格外热闹。

      胡多金走到老槐树下,看着挂满麦束的树枝,晚风一吹,麦束轻轻晃动,带着新麦的清香。系统面板在眼前闪了闪【秋收进度30%,民心凝聚力97%,称帝任务进度48%】,她扫了眼就移开目光。

      远处,孙六带着工匠们抬着新做的竹制投石机往狭路走,周二和矿工们扛着铁钎跟在后头,准备去加固边防线;林霜带着医工们收拾防疫点的药箱,张婶帮着把薄荷水装进水壶,准备明天给守边的人送去;苏晴还在账房核账,灯光透过窗户,映得纸页上的“新麦入库”四个字格外清晰。

      胡多金知道,这日子能过得踏实,从不是靠什么侥幸,是分地时百姓眼里的光,是收割时手里的镰刀,是守边时签下的名字,是苏晴、林霜们日夜的忙碌,是每个人把清溪谷当成家,用实劲攒起来的安稳。夜风卷着麦香飘过来,谷场的灯火渐次亮起,这就是最好的模样。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5章 四十五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