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4章:铁壳裹布,机声藏尘 ...

  •   第4章:铁壳裹布,机声藏尘

      清晨六点的超市后勤区,柴油味混着机油香飘在冷空气中。王姐趴在冷链货车引擎盖上,扳手拧得“咔嗒”响,额角汗珠砸在银灰色的铁皮上,瞬间晕开一小片湿痕。她刚换完机油,手指戳了戳左后胎:“胡总,胎纹里卡了石子,亏气不少,得用打气泵补到2.5胎压,不然走土路容易爆——昨天试了下打气泵,电量还够,就是得省着用。”

      胡多金蹲在车旁,指尖摩挲着车厢冰凉的铁皮——这台三吨重的生鲜冷链车,曾是她跑遍周边城市的“老伙计”,穿越时正好停在后门停车场,连油箱里的半箱柴油都跟着过来了。可此刻这锃亮的铁壳子,在满眼土坯房的大雍王朝,却成了扎眼的“异类”。“帆布得盖严实,”她抬眼看向陈姐怀里的米黄色帆布,“留挡风玻璃就行,边角用麻绳捆三道,远看必须像辆拉货的老马车——别让人家看出这是铁做的。”

      陈姐正弯腰比量帆布尺寸,手指被粗糙的布面磨得发红:“我跟小吴试过,这布够宽,能把车头也遮了,就是得剪个洞露后视镜——不然王姐开车看不见后面,万一遇到坑洼路就麻烦了。”她说话时,另一只手还攥着根钢管,是昨天从货架拆的横杆,磨得发亮,斜靠在车旁,随时能拿起来用——陈姐总这样,凡事多留一手,像在部队时守岗那样谨慎。

      “车标也得处理。”张姐突然凑过来,手里攥着半块砂纸,指了指车头“多金优选冷链”的银色字样,“这字太亮,太阳一照能反光,用砂纸磨掉,再涂层混了草木灰的泥灰,看着像风吹日晒了好几年的旧车,才不引人怀疑。”她说话时,指尖还沾着点昨天整理物资的面粉,蹭在铁皮上留下一道淡白印子——就像以前管生鲜采购时,她总能提前挑出菜叶子上的虫眼,从不让顾客买到不新鲜的东西。

      胡多金心里一暖,起身往储物间走:“我去拿便携式监控,你们先弄帆布,注意别把布扯破了,咱们就这两卷存货,撕了就没替补的了。”路过食堂时,她瞥见赵姐正往袋子里装煮好的鸡蛋,赵姐抬头笑:“给你们探路的带几个,饿了能垫肚子,昨天煮的茶叶蛋,不烫嘴。”胡多金接过来揣进兜里,心里踏实——这群姐妹,总把她没说出口的需求先想到。

      储物间里,五台黑色的便携式监控堆在货架上,镜头蒙着层薄灰。胡多金擦了擦镜头,想起去年分店盘点时,这几台设备帮她揪出了偷换临期商品的员工,现在倒成了乱世里的“千里眼”。她揣着两台监控往回走,路过对讲机时顿了顿——十台黑色对讲机摆在盒子里,机身还印着超市安保的标志,她随手抓了三台:“陈姐,测下信号,别到了半路断联,咱们跟超市里的人得保持联系。”

      陈姐接过对讲机,按通通话键,声音透过喇叭传得清亮:“小李,去前门花坛旁,喊一声试试。”正在整理急救箱的小李应了声,抱着对讲机跑出门,没过几秒,胡多金手里的对讲机就传来她带喘的声音:“胡总!能听见!比超市里的广播还清楚!就是有点风 noise(噪音),不影响听!”

      这边忙着调试设备,林姐在食堂角落摆弄急救箱。她把瓶装碘伏倒进带裂纹的陶瓷小瓶——这瓶子是昨天从废弃村落捡的,看着旧得掉渣,正好用来装“古代药汁”;退烧药被她分成一小份一小份,用油纸包成三角包,外面还缠了根麻绳,活像药铺里卖的成药。“玻璃瓶子太扎眼,”她抬头冲胡多金笑,手里还拎着个南瓜,“这东西好,既能当坐垫,别人问起就说我们是拉粮食的商贩,带的南瓜是货物,没人会怀疑。”林姐以前是卫生员,做事向来稳妥,连急救箱里的纱布都换成了粗麻布包,怕细纱布太精致引人生疑。

      七点半,伪装终于收尾。冷链货车裹着米黄色帆布,像只缩起锋芒的巨兽,静静趴在超市后门。车厢里码着五桶空水桶、十包压缩饼干,还有王姐的工具箱——里面的扳手、螺丝刀都用布包了,只露个木柄在外头,看着像普通的木匠工具。胡多金最后检查了一遍,指尖碰了碰帆布下的监控设备,突然想起什么:“王姐,排气管再调低点,别让柴油味飘太远,古代人没闻过这味,容易起疑——咱们得把‘现代味’藏严实了。”

      王姐钻进驾驶座,拧开钥匙试了试,发动机的吼声果然轻了些:“放心,我把消音器拆下来清理过,现在声音跟老马车差不多,就是跑不快,最多十五码。”

      人员分工没再多说——王姐开车,全程控速;陈姐坐副驾,拿望远镜盯路况,手里攥着钢管;小李后排记路线,怀里揣着画满格子的本子,每走一段就画个记号;胡多金和小吴守车厢,负责装监控;林姐带急救箱,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胡多金刚钻进车厢,眼前的系统面板就跳了行提示:【现代化工具适配时代背景,团队生存安全系数提升,声望值+50】。她愣了愣,看了眼面板上的数字——第三章加固铁门、清点物资加了150,现在变成200,离解锁地图的1000还远,但至少是个好开头。

      货车缓缓驶出后门,车轮压在黄土路上,溅起的泥点打在帆布上,发出“沙沙”的轻响。王姐没直接往废弃村落开,而是绕了个小弯——昨天监控里看到老槐树下的流民缩在那儿,胡多金想先远远看看情况,再决定要不要按第三章说的,送点吃的过去。

      离老槐树还有两百米时,陈姐突然压低声音:“减速!看树下那个抱孩子的女人,孩子好像没动静。”胡多金凑到帆布缝隙旁,果然看见第三章那个女人——破棉袄裹着身子,怀里的孩子歪着头,小脸苍白得像纸,连呼吸都快要看不见了。旁边的老人咳嗽着,想帮着拍孩子的背,却没力气抬手。

      “停在路边,别靠近。”胡多金对王姐说,又转头跟陈姐交代,“你跟我下去,林姐带急救箱,小李和小吴在车上守着,有情况立刻用对讲机喊。”陈姐点头,攥紧钢管率先下车,胡多金揣着两包压缩饼干和赵姐给的茶叶蛋,跟在后面。

      女人看见她们过来,眼里先闪过警惕,随即认出胡多金——第三章时胡多金在铁门后看过她,她大概记着这张脸。“别过来!”女人把孩子抱得更紧,声音发颤,“我们……我们就待在这儿,不抢你们的东西。”

      “我们不是来赶你们的。”胡多金放慢脚步,把饼干和鸡蛋递过去,“孩子好像不舒服,我这有吃的,还有医生,能帮你看看孩子。”林姐也跟着上前,手里举着陶瓷药瓶:“我是大夫,就看看孩子,不要钱。”

      女人犹豫了几秒,看着怀里没动静的孩子,终于松了手。林姐蹲下来,手指搭在孩子的手腕上,又摸了摸额头:“是低血糖,饿的,赶紧把鸡蛋剥了喂他吃,再喝点温水。”胡多金连忙拆开饼干,用自带的水壶倒了点温水,泡软了喂给孩子——孩子的小嘴动了动,终于咽了下去,眼里慢慢有了点光。

      “谢谢……谢谢你们……”女人眼泪掉下来,砸在孩子的棉袄上,“昨天你们在铁门后,我还以为……以为你们不待见我们。”

      “我们也是自保,”胡多金递过剩下的饼干,“这两包你拿着,别让孩子再饿肚子。周边还有其他流民吗?有没有人欺负你们?”女人摇头:“就我们这些人,都是附近村里逃荒的,没坏人……就是没吃的,没水喝。”

      胡多金心里松了点,刚要说话,眼前的面板突然跳了:【向困境流民提供食物与医疗援助,获得流民信任(信任度20%),声望值+100】。声望值瞬间从200涨到300,下面还多了行小字:【持续援助可解锁“流民情报”功能,获取周边资源信息】。

      “我们要去前面的村落打水,”胡多金起身,对女人说,“明天这个时候,我再给你们送点粥来,别走远,也别跟陌生人走。”女人连连点头,抱着孩子对着她们鞠躬:“好人……你们是好人啊……”

      回到车上,小李在本子上记:“老槐树流民点,援助1次,获信任,无风险。”王姐拧开钥匙,货车慢慢往前开,陈姐看着后视镜里的女人,轻声说:“她们看着没恶意,就是太饿了,明天送粥时多带点,也问问周边有没有其他水源。”胡多金点头——第三章的犹豫,终于在今天有了回应,而这回应,比她想的更暖。

      到了废弃村落,装水的过程很顺利。小吴踩着南瓜把监控装在井边槐树上,小李的对讲机传来张姐的声音:“监控画面清楚,能看见水井,你们放心装水!”胡多金看着面板,“地图模块”的灰色又淡了点,露出“废弃村落-老井”的标注,还跳了【发现稳定水源,物资保障升级,声望值+50】,声望值涨到350。

      从村落往车马行开时,路上只遇到两个流民,见她们是“拉粮的商贩”,没敢靠近。到了车马行,王姐很快找到适配发电机的齿轮,林姐挖了半麻袋薄荷和蒲公英,胡多金在门口装了台监控——面板又跳了【补充能源物资,续航能力提升,声望值+50】,声望值到400。

      十点整,货车往回开。刚过老槐树,胡多金口袋里的对讲机突然响了——是守监控室的小周,声音带着慌:“胡总!快来看!车马行那边……有几匹马!马背上的人穿盔甲!”

      胡多金心里一紧,让王姐把车停在路边,自己往监控室跑。屏幕上,三匹黑马停在车马行门口,马背上的人穿着亮银色盔甲,甲片反光刺眼,手里的长刀斜挎在腰间,正低头对着地上的煤油桶指指点点。其中一个人突然弯腰,捡起了小吴装监控时碰掉的木片——木片上还缠着点帆布纤维,是她们的“马脚”。

      面板瞬间弹出红色提示:【检测到未知武装人员(疑似地方驻军/流寇),安全风险等级“中高”,建议暂停外出,加固防御!】

      监控画面里,穿盔甲的人突然抬头,目光直直地看向槐树上的监控镜头。胡多金的指尖攥得发白——她们刚对流民放下的一点防备,刚攒起来的350声望,还有那裹着帆布的铁壳子,好像突然被这伙武装人员,盯上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