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雪芽初萌 ...

  •   冬雪落满古镇时,茶馆后院的竹棚已裹上厚厚的草帘。苏砚每日清晨都会绕到茶苗旁,拨开草帘查看——枝叶虽不如秋日鲜嫩,却透着股韧劲,粗陶碎粒铺就的根部,连冻霜都渗不进去。林珩总说她比护着宝贝还上心,却还是会在每晚睡前,拎着温水去给茶苗根部轻浇一圈,怕夜里寒气伤了新根。

      腊月廿八那天,周老茶师忽然来了电话,声音裹着北方的寒气:“砚丫头,雪停了就去后山看看,山泉边的土化得快,说不定能拾些松针回来,铺在茶苗根下,既能保墒,开春还能当肥料。”挂了电话,苏砚立马拉着林珩往后山走,雪后的山路还结着薄冰,两人踩着枯枝深一脚浅一脚,倒真在山泉旁寻着片松树林。松针铺在雪地里像层软毯,苏砚蹲下来拾,指尖触到松针下的泥土,竟真有了丝暖意。

      “小心脚下。”林珩扶着她站起来,忽然指着不远处的岩石:“你看那岩缝里,好像有绿的。”走近了才发现,是几株顶着雪粒的野茶,叶片虽小,却绿得发亮。苏砚忽然想起阿坤笔记里写的“雪后野茶,味最清冽”,忙掏出手机拍照,想着开春要拿给周老茶师看看。

      回到茶馆时,张奶奶已在门口等了许久,手里拎着个布包:“刚蒸了些糯米糕,你们拾松针冻着了吧,快趁热吃。”她跟着进了后院,看着茶苗上的草帘点头:“阿坤以前在云南,雪天也这么给茶苗盖草帘,说雪水好,开春茶芽长得壮。”正说着,阿明发来视频,屏幕里他站在自家茶山前,雪压着茶枝,他手里举着个小竹篮:“姐,我采了点雪芽,等开春寄给你们试试,咱们的茶苗要是发芽了,可得第一时间告诉我。”

      开春来得比往年早,正月刚过,茶苗顶端就冒出了浅绿的芽尖。苏砚每天都要数一遍,从最初的两三粒,到后来满枝芽尖,像缀了串绿珠子。镇上的人也常来瞧,卖花的王大爷还送了些自制的有机肥,木工师傅则把竹棚修得更宽敞些,说等夏天能架上遮阳网。

      三月初的一个清晨,苏砚刚推开后院门,就见周老茶师站在茶苗旁,手里拿着个小镊子,正轻轻拨弄芽尖。“周爷爷!您怎么来了?”苏砚又惊又喜。周老茶师笑着转身,手里拎着个布包:“听说你们的茶苗发芽了,我连夜坐火车过来的。”他打开布包,里面是几包炒茶用的竹筛:“这是我年轻时用的,你们第一次炒茶,用这个顺手。”

      林珩端来刚泡的茶,周老茶师喝了一口,目光落在茶苗上:“再过半个月,就能采头茬芽了。采的时候要轻,只采一芽一叶,这样炒出来的茶才鲜。”他蹲下来,手把手教苏砚辨认芽尖的成熟度,指尖划过叶片:“你看这芽尖,透着点鹅黄,就是正好的,要是发绿了,就老了。”

      苏砚听得认真,忽然想起阿明说的云南雪芽,忙把之前拍的野茶照片拿给周老茶师看。周老茶师眯着眼睛看了半晌,点头道:“这野茶品种好,开春也能采些,和咱们的茶苗混着炒,说不定能出个新口味。”

      那天下午,茶馆又没营业。周老茶师坐在竹棚下,讲着当年和阿坤一起炒茶的事,张奶奶坐在一旁缝茶袋,林珩则在小黑板上改了字:“雪芽待采,静候春茶”。阳光穿过竹棚的缝隙,落在茶苗的芽尖上,泛着细碎的光。苏砚看着眼前的人,手里攥着周老茶师给的竹筛,忽然觉得,那些藏在茶香里的约定,正随着春芽一起,慢慢长成期待的模样。

      傍晚时,阿明又发来消息,说云南的茶已经开始采了,他会把炒好的雪芽寄过来,让他们对比着学。苏砚回了句“好”,又蹲在茶苗旁,轻轻碰了碰芽尖——软乎乎的,像含着春天的暖意。林珩走过来,递上一杯温水:“别总碰,周爷爷说芽尖碰多了会影响口感。”苏砚笑着点头,抬头时,看见夕阳正落在红漆茶罐上,山茶纹在余晖里,竟像开了朵小小的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