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新芽缀春 ...

  •   春分过后,古镇的风里添了柔暖的水汽,茶馆门口那方埋着茶树籽的土堆,终于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绿。苏砚清晨开门时撞见那抹嫩尖,手里的铜壶差点脱手——细弱的芽瓣裹着浅黄,像被晨露浸软的玉,怯生生顶开了湿润的泥土。

      “林珩!快来看!”她蹲在土堆旁,声音里带着雀跃,指尖悬在芽尖上方,不敢碰又忍不住想凑近。林珩拿着刚买的豆浆跑过来,看见那株新芽时也笑了,掏出手机轻轻拍下:“得给周老茶师发张照片,他肯定盼着这消息呢。”

      消息发出去没多久,周老茶师的视频电话就打了过来。屏幕里的老人戴着斗笠,背景是漫山的茶树,看见新芽的瞬间,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这芽儿长得精神!你们记得多浇点淘米水,别让太阳直晒着。”他还特意嘱咐,等芽儿再长两片叶子,就把旁边的鹅卵石挪开些,免得碍着根须生长。

      苏砚把周老茶师的话记在小本子上,每天早晚都来给新芽浇水。路过的客人瞧见了,总有人停下脚步问两句,镇上卖花的王大爷还特意送了包有机肥,笑着说:“给茶树添点营养,长得更快。”林珩则找木工师傅做了个矮矮的木栅栏,围在土堆外,防止路过的孩子不小心碰着。

      没过多久,那株新芽就舒展开了两片嫩绿的叶子,阳光洒在叶面上,泛着透亮的光。张奶奶提着刚蒸好的槐花糕来茶馆,看见茶树时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叶子:“阿坤当年在云南种茶树,也是这么天天守着。那时候他总说,等茶树能采茶了,就给我炒罐‘雪芽’寄回来。”

      苏砚给张奶奶倒了杯温热的普洱,又把炒茶笔记翻到阿坤批注的那页:“您看,阿坤还记着试炒的涩味呢。等咱们这茶树长大了,说不定也能学着炒‘雪芽’。”张奶奶看着笔记上的字迹,眼眶轻轻泛红,又很快笑起来:“好啊,到时候咱们请周老茶师来教,让这茶香接着传下去。”

      初夏的一个午后,茶馆里来了位特殊的客人——阿坤的儿子阿明,从外地回来寻亲。他拿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里年轻的阿坤站在茶树下,手里捧着个白瓷茶罐。“我爸总说,他这辈子最遗憾的,就是没把改良好的‘雪芽’带回老家。”阿明摸着照片,声音有些哽咽。

      苏砚把他带到门口的茶树苗旁,又拿出那对红漆山茶纹的茶罐:“您看,这是您父亲当年用过的茶罐,周老茶师还寄了茶树籽来,我们种在了这儿。”阿明蹲在茶树苗前,指尖轻轻碰了碰叶子,忽然红了眼眶:“就像我爸还在这儿看着一样。”

      林珩把留言册递到阿明面前,阿明提笔写下:“父志子承,茶香永续”,旁边还画了株小小的茶树。苏砚则泡了杯“雪芽”,递给他:“这是周老茶师今年寄来的春茶,您尝尝,是不是您父亲说的味道。”

      阿明喝了口茶,眼里亮了起来:“是这个味!我爸当年寄回家过一小罐,就是这个清甜味。”那天下午,阿明坐在茶馆里,听张奶奶和苏砚讲周老茶师与阿坤的故事,也说起自己小时候听父亲讲茶山的趣事,阳光透过木窗棂,落在茶罐和茶树苗上,暖得让人心里发柔。

      临走时,阿明说:“等秋天我再回来,到时候茶树肯定长得更高了。我还想把我爸的老照片留在这里,让来喝茶的人都知道,这‘雪芽’背后的故事。”苏砚把照片挂在木架旁,和炒茶笔记、竹勺凑在一起,倒像是一家人终于聚齐了。

      入夏后的第一场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夜。第二天清晨,苏砚发现茶树苗又长出了两片新叶,茎秆也挺拔了些。她撑着伞蹲在土堆旁,看着叶片上的雨珠滚落在泥土里,忽然想起周老茶师说的话:“茶香里藏着时光的暖,只要有人守着,就不会散。”

      林珩拿着刚买的早餐走过来,把热包子递给她:“周老茶师刚才发消息,说云南的春茶都采完了,等下个月,要寄些茶苗来,让咱们种在茶馆后面的小院子里。”苏砚咬着包子,看着眼前的茶树苗,忽然笑了——等茶苗长起来,等茶树结了芽,这茶馆的故事,又能接着往下写了。

      阳光渐渐穿透云层,落在茶树苗的叶子上,折射出细碎的光。留言册上,“雪落埋新籽,春来盼茶香”的字迹旁,又多了“父志子承,茶香永续”的笔画,像是时光在纸上轻轻落下的吻,温柔地诉说着,那些藏在茶香里的牵挂与约定,从来都没有走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