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旧书里的星图 ...

  •   第四章:旧书里的星图
      林夏把张姐送的《中国古天文图录》揣在帆布包里时,磨毛的书脊硌着肋骨,像揣了块晒过太阳的老玉。周末的公交车摇摇晃晃,阳光透过布满细纹的车窗,在泛黄的书页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指尖轻轻划过奎宿那页,纸页边缘微微发脆,“奎宿如书,藏着人间烟火”的批注被晒得发暖,钢笔尖划过的痕迹里还嵌着淡淡的墨渍,像1980年代的星光,隔着四十多年的时光,轻轻落在她手心里。
      公交在“老街口”站停下,青石板路的缝隙里钻出几丛青苔,被雨水润得发绿。两旁的老房子大多挂着“文创工作室”“网红咖啡馆”的招牌,唯独拐角处的“云卷书堂”,还保留着木质门楣和旧玻璃窗,挂在门楣上的木牌边缘磨出了毛边,“云卷书堂”四个字是温润的楷书,被岁月冲刷得淡了些,却透着股让人甘心慢下来的沉淀感。林夏攥了攥帆布包的带子,里面除了张姐给的书,还装着她特意带的银灰色马克笔和空白宣纸——昨晚收拾东西时,她对着镜子练习了好几遍“打招呼的语气”,生怕自己太冒失,扰了书店的安静。
      她轻轻推开门,门上挂着的玻璃风铃“叮铃”响了一声,像颗小星子落进了屋里。旧书特有的油墨香混着淡淡的檀香扑面而来,比上次更浓些,还夹着点晒干的桂花味。书架是深棕色的老松木,几乎顶到天花板,每层都摆满了泛黄的旧书,书脊上的字迹有的已经模糊,却透着股“被认真读过”的痕迹。阳光从天窗漏下来,在地板上投下圆形的光斑,正好落在靠窗的藤椅旁——王老爷子正蹲在书架下,手里捧着本线装书,戴着老花镜,指尖轻轻拂过书页,动作轻得像在抚摸易碎的星光。
      “小姑娘,可算把你盼来了。”老爷子抬起头,看到林夏,脸上的皱纹一下子舒展开,像老树皮绽开了花,“上次你走后,我翻了翻旧箱子,把年轻时画的星图稿找出来了,想着你要是再来,正好给你看看。”林夏愣了愣,没想到老爷子会特意记着这事,鼻尖突然有点发潮,她赶紧走到书架旁,蹲下来时,帆布包上的星星挂饰轻轻撞了下书架,发出“嗒”的轻响。
      “您还记得我喜欢星象啊?”她笑着说,目光落在老爷子手里的书上——封面是深蓝色的布面,写着《步天歌》三个字,是1980年版的,书脊用蓝布重新粘过,针脚歪歪扭扭的,却很结实。“怎么不记得?”老爷子把书递给她,指尖在书脊上轻轻摸了摸,“上次你盯着奎宿窗贴的样子,眼睛亮得像星星,跟我年轻时看星图的模样一模一样。”
      林夏小心翼翼地翻开书,书页间果然夹着一沓泛黄的宣纸,边缘已经微微卷曲。她轻轻抽出一张,上面用淡墨画着奎宿星轨,七颗主星按“奎宿一到奎宿七”的顺序排列,用流畅的虚线连出展开的书卷形状,星与星之间的距离标注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到纸页背面透出的铅笔打底痕迹——显然画的时候,用尺子仔细量过。奎宿星轨旁,还画了几朵淡墨云纹,像给星轨披了件薄纱。最让她心动的是,纸页右下角写着行小楷:“1982年秋,于书堂窗下画奎宿,时桂花开满院子,香得很。”字迹比窗贴的更显稚嫩,却透着股年轻时的认真,连“香得很”三个字的末尾,都带着个小小的弯钩,像在偷偷表达开心。
      “这是我28岁那年画的,”老爷子坐在藤椅上,给她倒了杯热茶,白瓷杯里飘着几朵干桂花,“那时候我刚从父亲手里接过这家书店,总觉得窗户空空的,少点什么。有天晚上看《步天歌》,读到‘奎宿十六星,形如鞋履,亦曰天豕,主文章’,突然觉得,奎宿就像摊开的书,贴在书店窗上正好。”他指着窗上的奎宿窗贴,“现在这个是2010年重画的,2008年台风把旧窗贴刮坏了,我心疼了好几天,后来身体不好,手也抖了,画不出当年那么细的线条了。”
      林夏捧着星图稿,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墨痕,能感受到笔尖划过纸页的力度——画到星轨转弯处时,墨色稍重,显然停顿了一下;画云纹时,墨色很淡,像用毛笔轻轻扫过。这些不完美的细节,比任何精致的电脑设计都让她心动,因为里面藏着“把星星画进生活”的真诚,藏着几十年不变的热爱。“老爷子,我能不能……帮您重新画一套星图?”她抬起头,声音有点发颤,“就按您1982年的样子,用宣纸和毛笔,画完整的二十八宿,贴在书店的四面窗户上,让来买书的人,不管站在哪个角度,都能摸到星光。”
      老爷子愣了愣,手里的茶杯停在半空,热气模糊了他的老花镜。他赶紧摘下眼镜,用袖口擦了擦,再戴上时,眼里闪着光:“好啊,好啊!我早就想重画了,就是这几年眼睛越来越花,握毛笔的手总抖,画出来的星轨歪歪扭扭的,怕毁了窗上的风景。你愿意画,我真是……真是太高兴了。”他起身走到里间,很快抱出一个旧木盒,打开时,里面装着几支狼毫毛笔、一锭徽墨和一沓半生熟的宣纸,“这些都是我年轻时用的,徽墨是1978年买的,磨出来的墨香能留好几天,你要是不嫌弃,就拿去用。”
      林夏接过木盒,触手温凉,毛笔的笔杆被盘得发亮,徽墨上刻着“文房四宝”四个字,虽然有些磨损,却透着股岁月的厚重。她把木盒抱在怀里,像抱着件稀世珍宝,鼻尖的酸涩越来越浓——她没想到,自己藏在心底的小心愿,会被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如此珍视。“谢谢您,老爷子。”她哽咽着说,“我一定好好画,画得跟您1982年的一样好,不,比那时候的更好,让奎宿陪着书堂,陪着来买书的人,再亮几十年。”
      两人坐在藤椅上,就着桂花茶聊了一下午。老爷子从书架上翻出1956年版的《史记·天官书》,里面夹着他父亲年轻时画的星图,纸页已经变成深黄色,星轨用红色朱砂画的,格外醒目;他还拿出一本旧相册,里面贴着1980年代书店的照片,窗户上的奎宿星轨在黑白照片里,像一道温柔的光;他说年轻时,每到秋天桂花开,就搬张桌子坐在院子里,一边磨墨一边看星,画累了就喝口桂花茶,觉得日子慢得像首诗;他说老辈人出门赶集,不用带指南针,看一眼北斗的方向,就知道该往哪走;他说“三星在户,不嫁其女,即嫁其妇”的古老谚语,说以前村里有姑娘出嫁,长辈会指着参宿三星,嘱咐她“要像星星一样,稳稳地发光”。
      林夏听得入了迷,偶尔插几句自己的设计想法——说想把奎宿星轨画在书签上,背面印“星伴书读,字里行间皆暖”;说想把北斗星轨画在笔记本封面上,让写作业的孩子,翻开本子就能看到“找方向的星星”;说想把南斗星轨画在长寿面的包装上,因为老辈人说“南斗注生”,能给吃面的老人带去祝福。老爷子听得连连点头,时不时补充几句星象的传说,还在纸上给她画简易的星轨示意图,怕她记错位置。
      聊到傍晚,夕阳透过天窗,把书店染成了橘红色。林夏起身告辞时,老爷子塞给她一小包晒干的桂花:“这是我今年秋天晒的,用蜂蜜腌过,泡在茶里,香得很。你画星图累了,就泡一杯,闻着桂花香,说不定能画出更温柔的星轨。”他还把那本1980年版的《步天歌》递给她:“你拿去参考,里面有我画的批注,要是不懂的地方,随时来问我,书店每天都开门。”
      林夏接过桂花和书,揣在怀里,感觉沉甸甸的,却又轻得像揣了整个星空。走出书店时,晚风轻轻吹过,带着老街的烟火气——隔壁包子铺飘来肉包的香味,巷口的糖画摊传来“滋滋”的声响,几个孩子追着气球跑,笑声像银铃。她抬头看向天空,虽然还没到星星出来的时间,却觉得心里的星空格外明亮,连晚风都像带着星光的温度。
      她掏出手机给小雅发消息,指尖因为激动有点发颤:“雅雅,我在云卷书堂,老爷子让我帮他画完整的二十八宿星图,还把他年轻时用的毛笔和徽墨都给我了!等画的时候,你要不要来帮忙?咱们一起把星图贴在书店的窗户上,让每本书都能晒到星光。”
      消息发出去没几秒,小雅就回复了,还带了好几个星星表情:“哇!夏夏姐你也太厉害了吧!必须去!我明天就去买淡蓝色和淡紫色的颜料,给星图涂颜色,像真正的星空一样!对了,咱们要不要带点小蛋糕去?感谢老爷子这么信任你!”林夏笑着回复“好啊”,想象着自己和小雅趴在书店的桌子上画星图,老爷子在旁边磨墨,阳光透过窗上的星轨,在纸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心里暖烘烘的。
      回到家,林夏把《步天歌》《中国古天文图录》和星图稿摊在书桌上,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落在纸上,泛黄的纸页泛着暖光。她拿出老爷子给的狼毫毛笔,蘸了点清水,在宣纸上轻轻画了道弧线,笔尖划过纸页的触感,比马克笔更柔和,更有温度。她想起老爷子说的“桂花香里画星轨”,赶紧泡了杯桂花茶,香气在屋里弥漫开来,和墨香混在一起,像走进了1982年的云卷书堂。
      林夏翻开《步天歌》,目光落在“奎宿”那一页,老爷子年轻时的批注旁边,她用铅笔轻轻写了行小字:“2024年冬,接下1982年的星光约定”。笔尖划过纸页,沙沙的响,像在和四十多年前的星光对话。她知道,自己画的不只是星图,更是两代人对“星星”的热爱,是藏在日常里的温柔,是能让每个路过书店的人,偶然撞见的小小浪漫。
      (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作品调整公告】 亲爱的读者: 原古言作品《长安雪、故人心、相思月》因重名严重,现调整内容并更名—— 新作定名《职场雪,设计心》,题材改为现代都市职场风,聚焦设计师林夏:她将古天文元素融入设计,在“职场雪”般的质疑中坚守“设计心”,让小众热爱从微光到被看见。 虽题材更迭,但“坚守初心”的内核未变。感谢理解与等待,新内容很快上线,期待关注!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