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变动 ...
-
篮球赛的兴奋余波尚未完全平息,高二(7)班又迎来了一次小小的变动。
周一早晨,班主任王老师领着一位新同学走进了教室。
新同学是个女生,名叫苏晚晴。她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个子不高,身材纤细,梳着最简单的马尾辫,脸上带着一副略显老气的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大而明亮,却总是微微低垂着,显得有些怯生生的。
她抱着书包的手指关节有些粗糙,指甲修剪得很干净。整体气质沉静而朴素,甚至有些过于小心翼翼,与班里大部分同学都不同。
“同学们,安静一下。”王老师敲了敲讲台,“这位是苏晚晴同学,从今天起转到我们班。希望大家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苏晚晴,你就先坐那个空位吧。”王老师指了指最后一排,靠近垃圾桶的一个单独座位。
同学们好奇地打量着新同学,窃窃私语。付晓冉小声对沈疏桐说:“哇,新同学看起来好乖啊。”周予安也点点头。
苏晚晴低着头,小声说了句“谢谢老师”,便快步走到那个角落的座位坐下,动作轻得几乎像一只受惊的小鹿,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林雾抬头淡淡地扫了一眼,目光在苏晚晴那略显局促的背影上停留了一瞬,便又低下头去,没什么表情。新同学对她而言,与教室里的桌椅并无本质区别。
沈疏桐也看了一眼,目光却敏锐地捕捉到了苏晚晴校服的陈旧、眼底一闪而过的紧张,以及她坐下后下意识地将一个破旧但干净的笔袋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动作。
沈疏桐的目光在她那双略显粗糙的手上多停留了半秒,随即若无其事地收回了视线。
课间,付晓冉发挥她的热情天性,主动跑去跟苏晚晴打招呼:“你好呀,苏晚晴!我叫付晓冉,是文艺委员!以后有什么事可以找我哦!”
苏晚晴似乎被她的热情吓了一跳,身体微微向后缩了一下,才小声回答:“你…你好。谢谢。”
“你以前是哪个学校的呀?” “……县一中。”声音更小了。 “哇,那你好厉害啊,能考到我们学校!”付晓冉真心实意地赞叹。
苏晚晴的脸微微泛红,低下头,没再说话,手指无意识地抠着笔袋的边缘。
周予安也凑过去说了几句欢迎的话。程骁则只是远远地点了下头,算是打过招呼。大部分同学的好奇心很快消退,各忙各的去了。
苏晚晴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安静地待在角落,除了必要的回答,几乎不主动与人交流。
她学习异常刻苦,笔记做得密密麻麻,下课也总是在埋头做题,仿佛要将所有时间都用来追赶什么。
几天后的数学课,赵老师又习惯性地丢出一道超纲的思考题。教室里一片哀嚎。
“有没有同学有思路?”赵老师目光扫视全班。
一片沉默。连沈疏桐都微微蹙眉,在草稿纸上写写涂涂,显然也被难住了。
就在这时,一个极其微弱、带着犹豫的声音从教室最后排响起:“老师……也许……可以试试用柯西不等式放缩……”
声音很小,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
所有人都惊讶地回过头,看向声音的来源——竟然是新来的、平时几乎不说话的苏晚晴!
赵老师也愣了一下,推了推眼镜:“哦?苏晚晴同学,你上来说说看?”
苏晚晴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像是后悔了自己刚才的冲动。
她局促地站起来,手指紧张地绞在一起,低着头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她的手还在微微发抖。
然而,当她开始书写时,那种怯懦感似乎瞬间消失了。
她的板书极其工整清晰,逻辑严密,一步步推导,竟然真的用了一种大多数同学都没听说过的技巧,巧妙地化解了难题的关键步骤!
教室里鸦雀无声,只剩下粉笔划过黑板的“哒哒”声。
写完最后一步,苏晚晴像是耗尽了所有勇气,放下粉笔,声音又变得细若蚊蚋:“……就是这样。”
赵老师看着黑板上的解答,眼睛越来越亮,最后忍不住拍案叫绝:“妙啊!太妙了!柯西不等式的变形应用!
苏晚晴同学,你的数学基础非常扎实!思维也很灵活!大家掌声鼓励!”
教室里响起一阵惊讶又佩服的掌声。
苏晚晴的脸更红了,几乎要埋进胸口,匆匆跑回座位,整个人像煮熟的虾子。
付晓冉和周予安惊讶地交换眼神。程骁也吹了声口哨,表示佩服。
林雾也抬起头,看着黑板上那工整清晰的解答,目光里闪过一丝极淡的讶异。她似乎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怯生生的新同学,在数学上有着如此犀利的思维。
沈疏桐看着苏晚晴几乎要缩进桌子底下的样子,又看看黑板上的解答,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她想起自己那双粗糙的手和过于朴素的衣着,心里大致明白了些什么。
这是个依靠绝对的努力和天赋从底层挣扎上来的女孩,她的骄傲和自卑同样鲜明。
下课铃响,同学们陆续离开。苏晚晴依旧坐在座位上,似乎想等人都走了再动。
林雾收拾好东西,起身离开。经过苏晚晴座位时,她的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目光落在苏晚晴摊开的、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
那笔记本的纸质很差,字却写得极其认真工整。
苏晚晴察觉到目光,下意识地用手臂挡了一下笔记本,头垂得更低了。
林雾什么也没说,收回了目光,继续往前走。
沈疏桐走在后面,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她走到苏晚晴桌旁时,停了下来,语气平淡地开口:“刚才那道题,第三步的放缩技巧,能再给我讲讲吗?我没太看懂。”
苏晚晴惊讶地抬起头,对上沈疏桐平静的目光。那目光里没有好奇,没有怜悯,只有纯粹的、对知识的探求。这让她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
“啊……好、好的。”她小声应道,重新拿出草稿纸。
沈疏桐拉过旁边一把椅子坐下,认真地听苏晚晴讲解。苏晚晴起初还有些紧张,但讲到熟悉的领域,她的语言渐渐流畅起来,眼神也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林雾走到教室门口,发现沈疏桐没有跟上来,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看到沈疏桐正坐在苏晚晴旁边,安静地听着讲解,苏晚晴虽然依旧声音不大,但表情却比之前生动了许多。
林雾的脚步停在了门口。她没有催促,也没有离开,只是转过身,背靠着门框,从书包里拿出那本英文小说,低头看了起来。
夕阳透过窗户,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安静地守护在教室门口,仿佛一道无形的界限,隔绝了外面的喧嚣。
这一幕恰好被回来拿东西的程骁看到。他愣了一下,看着教室里面一个讲一个听的沈疏桐和苏晚晴,又看看门口安静看书的林雾。
这三个气质迥异的女生,构成了一幅奇异却又无比和谐的画面。他没有进去打扰,摸了摸鼻子,悄悄离开了。
过了大约十分钟,苏晚晴讲完了,还有些意犹未尽:“……大概就是这样。”
“明白了,谢谢。”沈疏桐点点头,站起身,“你很厉害。” 苏晚晴的脸又红了,但这次带着一丝被认可的羞赧:“没、没有……”
沈疏桐没再多说,拿起书包走向门口。林雾听到脚步声,合上书,很自然地转身,两人并肩一起离开。
走出教学楼,沈疏桐忽然开口,语气随意得像在评论天气:“她笔记做得很好,思路也清晰。就是太紧张了。”
林雾沉默地走着,过了一会儿,才几不可察地“嗯”了一声。这是她对沈疏桐的话罕见的回应。
又走了一段,林雾忽然低声说了一句,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沈疏桐听:“……县一中,能考进来,不容易。”
沈疏桐侧头看了她一眼。林雾的目光看着前方,侧脸在夕阳下显得有些柔和。
她知道,林雾这句话背后,或许也隐藏着对她自己过去某种经历的认知。
圣华国际与县一中,几乎是两个世界。
“嗯。”沈疏桐也简单地回应了一声。
两人不再说话,默契地走向车棚。
从那天起,苏晚晴似乎稍微放开了一点。虽然依旧安静内向,但偶尔在讨论数学难题时,也会鼓起勇气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总能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角度。
付晓冉和周予安对她多了几分真诚的佩服,经常向她请教问题。程骁也会在收数学作业时,对她点头笑笑。
而沈疏桐,则会在苏晚晴又一次因为家境似乎有些窘迫(比如找不到合适的参考书,或者午餐吃得极其简单)时,用一种不伤其自尊的方式提供帮助。
比如“不小心”多买了一本习题册“正好”不想做了,或者“家里奶奶做的酱菜太多了吃不完”分给她一些。
林雾依旧很少与苏晚晴直接交流,但她看苏晚晴的目光里,少了最初的完全漠然,多了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察觉的认同。
有时苏晚晴在座位上啃着一个干巴巴的馒头当午餐时,林雾会不动声色地将自己桌上那瓶没开封的、沈疏桐之前给的牛奶推过去一点点,然后立刻起身离开,仿佛只是忘记拿了。
苏晚晴起初不知所措,后来渐渐明白,也只是默默接受,然后在下次林雾需要时,悄悄把她掉在地上的笔捡起来放回桌上。
一种无声的、小心翼翼的善意,在三个性格迥异的女生之间悄然流淌。
它不像付晓冉的热情那样明亮耀眼,却像涓涓细流,缓慢而坚定地滋润着彼此的世界。
她们共享着某种不需要宣之于口的理解和底线。这种关系,在喧嚣浮躁的青春校园里,显得格外珍贵而独特。
秋风拂过校园,吹落一地金黄,也悄悄酝酿着更多属于她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