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守岁灯 ...
-
腊月三十的风裹着年味儿,早早吹遍了整条老巷。夏芊满刚把花坊门口的红灯笼挂好,指尖就沾了层薄雪——昨夜下了场小雪,青石板路上积着半指厚的雪,踩上去“咯吱”响,巷尾周师傅家的木门上,已经贴好了红底黑字的春联。
“芊满,灯笼挂歪啦!”林燕秋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提着个大纸袋,里面装着刚从集市上买的福字和窗花。夏芊满回头,顺着他指的方向调整灯笼,雪沫子落在衣领里,凉得她缩了缩脖子。林燕秋快步上前,伸手帮她把灯笼扶正,又把围巾往她脖子里紧了紧:“别冻着,一会儿陈奶奶还要来跟咱们一起包饺子。”
话音刚落,巷口就传来小姑娘的笑声。陈奶奶牵着穿得像小福娃似的小姑娘,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剁好的白菜猪肉馅:“我想着你们年轻人忙,提前把馅调好啦,放了点十三香,味儿正得很!”小姑娘挣脱陈奶奶的手,跑到夏芊满身边,举着张红纸:“姐姐,这是我写的福字,虽然有点歪,但是奶奶说很吉利!”
夏芊满接过红纸,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个“福”字,边缘还沾着墨渍,却透着股热闹的喜气。她蹲下身,摸了摸小姑娘的头:“写得真好!咱们把它贴在厨房门上,保佑咱们来年有吃有喝,天天开心。”小姑娘听了,高兴得蹦蹦跳跳,跟着林燕秋去贴福字了。
陈奶奶跟着夏芊满进了花坊,看见屋里摆着的干果盘和糖果,笑着说:“你们想得真周到,我还带了点瓜子和花生,都是自家炒的,没放太多盐。”她把竹篮里的肉馅倒进盆里,又从兜里掏出个小纸包,“这里面是我晒的干辣椒,一会儿煮饺子的时候放两个,暖身子。”
夏芊满刚把面粉倒进盆里,门口的风铃就“叮铃”响了。张奶奶裹着厚厚的棉袄,拄着拐杖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个布袋子:“我来晚啦!这是我儿子从南方寄来的腊肠,蒸两根切了当凉菜,配饺子正好。”她把腊肠递给林燕秋,又看着桌上的馅料,“要不要加点虾仁?我家里还有点干虾仁,泡软了放馅里,鲜得很。”
“不用啦张奶奶,您坐着歇会儿就好。”夏芊满连忙扶张奶奶到沙发上坐下,给她倒了杯热红枣茶,“您年纪大了,别来回跑,我们一会儿包好饺子,给您送过去。”张奶奶摆摆手,眼睛笑成了缝:“不碍事,我在家也闲着,过来跟你们凑凑热闹,过年就得人多才热闹。”
正说着,周师傅扛着个木架子走进来,上面挂着两串红灯笼:“我看你们门口只挂了一对灯笼,想着再给你们添两对,挂在花坊窗户上,夜里亮起来好看。”他把木架子放在门口,又从兜里掏出个小盒子,“这里面是我做的小木鱼,给孩子玩的,过年敲着热闹。”
小姑娘看见小木鱼,立马跑过去,周师傅笑着把小木鱼递给她:“拿着玩吧,小心别敲到手指。”小姑娘接过小木鱼,“咚咚”敲了两下,屋里瞬间添了几分年味。林燕秋连忙上前,帮周师傅把灯笼挂在窗户上,红通通的灯笼映着雪,格外喜庆。
很快,面醒好了。林燕秋把面团揉成长条,切成一个个小剂子,擀成圆圆的饺子皮。陈奶奶坐在桌边包饺子,她的手法熟练,捏出的饺子褶子整齐,像一个个小元宝。夏芊满也学着包,却总把饺子捏得歪歪扭扭,陈奶奶笑着教她:“芊满,你看,拇指和食指要配合好,褶子捏紧点,不然煮的时候会露馅。”
张奶奶坐在旁边,帮着整理包好的饺子,偶尔给大家递块糖果。周师傅则坐在门口,帮着看火——花坊的小煤炉上炖着排骨汤,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香味飘满了整个屋子。小姑娘拿着小木鱼,在屋里跑来跑去,偶尔停下来,学着大人的样子包个“饺子”,却把面团捏成了小团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包到一半,王大爷推着三轮车过来了,车上放着个大保温桶:“我刚煮了点红薯粥,想着你们包饺子费力气,先喝点粥垫垫肚子。”他把保温桶打开,红薯粥的甜香味飘了出来,里面还放了桂圆和莲子,看着就暖和。夏芊满盛了一碗递给王大爷:“您也喝一碗,这么冷的天,暖暖身子。”
大家围着小桌,喝着热粥,吃着干果,聊着天。陈奶奶说,以前过年,她要给家里人做新衣服,夜里缝到半夜;张奶奶说,她年轻时,过年要给孩子们做糖糕,炸得金黄酥脆;王大爷说,他年轻时,过年要推着三轮车去集市上卖对联,雪再大也不停,就为了多挣点钱给家里人买肉。
“现在好了,日子越过越好,过年不用再愁吃愁穿,还能和大家一起包饺子,真好。”王大爷感慨地说,眼里满是欣慰。周师傅也点头:“是啊,以前过年,巷里冷冷清清的,现在多热闹,咱们这条巷,就像个大家庭一样。”
很快,饺子包好了,摆了满满三大盘。林燕秋把水烧开,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在水里浮浮沉沉,很快就飘了起来,散发出阵阵香味。陈奶奶把腊肠蒸好,切成薄片,摆在盘子里;夏芊满调了蘸料,有醋、蒜末、香油,还有张奶奶带来的干辣椒,拌在一起,香味扑鼻。
“开饭啦!”林燕秋把饺子捞出来,放进盘子里。小姑娘早就等不及了,拿起筷子夹了一个饺子,吹凉了咬了一口,鲜美的汤汁在嘴里散开,她眼睛一亮:“好吃!比去年过年奶奶包的还好吃!”
大家围坐在桌旁,吃着饺子,喝着排骨汤,聊着天。电视里放着春晚,歌声和笑声从屏幕里传出来,和屋里的笑声混在一起,格外热闹。张奶奶夹了块腊肠,吃了一口,笑着说:“这腊肠真香,有南方的味道,我儿子小时候最爱吃这个。”
陈奶奶给小姑娘夹了个饺子,又给夏芊满和林燕秋各夹了一个:“多吃点,过年吃饺子,招财进宝,来年顺顺利利。”林燕秋点点头,给陈奶奶盛了碗排骨汤:“您也多喝点,补补身子。”
吃到一半,外面传来了鞭炮声。小姑娘跑到窗边,看着外面的烟花,兴奋地拍手:“哇!好漂亮!姐姐,我们也去放烟花好不好?”夏芊满笑着点头:“好啊,等吃完饺子,咱们去巷尾放烟花。”
吃完饺子,大家收拾好桌子,提着烟花往巷尾走。雪已经停了,月亮从云层里探出头,洒在雪地上,像铺了层银霜。周师傅点燃了一串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来,巷里的邻居们也都出来了,有的提着灯笼,有的拿着烟花,热闹得像个集市。
林燕秋点燃了一个烟花,“咻”的一声,烟花冲上夜空,炸开成五颜六色的花,照亮了整条老巷。小姑娘高兴得蹦蹦跳跳,拉着陈奶奶的手,指着夜空:“奶奶你看,像星星一样!”陈奶奶笑着点头,眼里满是温柔。
张奶奶站在旁边,看着烟花,嘴角带着笑。王大爷给她递了杯热牛奶:“天这么冷,喝点热的暖身子。”张奶奶接过牛奶,喝了一口,暖得从胃里一直暖到心里。
烟花放完了,大家又回到花坊,围坐在沙发上守岁。林燕秋泡了壶普洱茶,给大家每人倒了一杯。电视里的春晚还在继续,大家聊着天,偶尔看一眼电视,屋里暖融融的,满是年味。
快到十二点的时候,外面的鞭炮声越来越响。林燕秋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饺子,下进锅里:“过年要吃辞旧迎新的饺子,吃了来年顺顺利利。”饺子煮好后,大家每人吃了一个,热乎的饺子下肚,心里满是暖意。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外面的烟花和鞭炮声达到了高潮。夏芊满看着身边的人,看着满屋子的红灯笼,忽然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年——有身边人的陪伴,有邻居的惦记,有热闹的烟火气,有满心房的温暖。
守岁到凌晨一点,大家才各自回家。林燕秋送张奶奶和王大爷回去,夏芊满和陈奶奶、小姑娘留在花坊收拾。小姑娘困得睁不开眼睛,靠在陈奶奶怀里睡着了。陈奶奶轻轻拍着她的背,笑着说:“今天这孩子玩得太开心了,明天肯定要睡懒觉。”
送走陈奶奶,花坊里终于安静了下来。夏芊满靠在林燕秋肩上,看着窗外的红灯笼,心里满是暖意。林燕秋握住她的手,轻声说:“明年过年,咱们还邀请大家来一起过,好不好?”
夏芊满点头,眼里闪着光:“好啊。”她抬头看着林燕秋,笑着说:“有你在,有巷里的邻居在,不管在哪里,都是最好的年。”
林燕秋低头,在她额头上印下一个轻吻。窗外的烟花还在绽放,屋里的红灯笼亮着,暖黄的灯光照在两人身上,温柔得像一首诗。
夏芊满知道,未来的每一个年,都会像今天这样——有热闹的烟火,有温暖的陪伴,有巷里邻居的惦记,有身边人的守护。这条老巷,这些人,会像一盏盏守岁灯,照亮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温暖每一个寒冷的冬天,让幸福在岁月里慢慢沉淀,变成最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