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H E ...

  •   三年时光,如同湍急而清澈的河流,冲刷掉了沈安安身上残留的泥泞与尖锐,沉淀下的是日益坚韧的内核与从容的光芒。
      那场轰动一时的离婚官司,早已成为这座城市茶余饭后的旧闻。
      方延崎拿着那点仅存的财产,在另一座小城销声匿迹,听说过得潦倒而颓丧,昔日的光彩荡然无存。
      楚楚则彻底消失在了公众视野里,“社会性死亡”的烙印让他再无翻身之地,只能在无人知晓的角落舔舐自己种下的苦果。
      他们,终于成了沈安安生命里翻篇的、模糊的注脚。
      沈安安没有沉溺于“胜利者”的虚妄。牠用那笔属于牠的财产做了谨慎的规划,一部分用于支撑生活,一部分则成为了牠追寻新生的船票。
      牠搬离了那间承载太多痛苦回忆的小公寓,租住在一所大学附近更安静、光线更好的房子里。窗外是郁郁葱葱的梧桐,窗内是堆叠如山的书籍。
      牠没有选择立刻投身新的工作或感情。谢姚那句“爱自己”、“找回完整的自己”如同箴言刻在牠心底。牠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涉猎的领域远超牠大学时的专业。哲学、历史、社会学……而其中,那些探讨性别、权力结构、男性觉醒与自我赋权的书籍,如同钥匙,一层层打开了牠被禁锢已久的思想牢笼。
      《男性:被建构的第二性》、《母亲的黄昏》、《论男性主体性的重建》……这些在女尊社会里堪称“异端”的书籍,却让沈安安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共鸣。牠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温顺”、“依附”规训的沈安安。
      牠开始认真思考:为什么男性就该是婚姻中的附属品?为什么男性的价值要绑定在妻子的认可上?为什么男性的痛苦常常被漠视,被要求“大度”、“隐忍”?
      牠的思想在碰撞中激荡,在质疑中成型。
      牠不再仅仅是为自己复仇,而是开始理解自己遭遇背后的结构性压迫。牠的愤怒沉淀为力量,牠的恨意升华为对不公的清醒认知和对自我价值的深刻确认。
      牠明白了谢姚所说的“爱自己”更深层的含义——那不仅是对个体伤痛的抚慰,更是对自身作为独立个体的权利、尊严和主体性的全然接纳与捍卫。
      这份觉醒的渴望,最终指向了更高的知识殿堂。牠决定考研。目标锁定在一所顶尖大学的社会学系,研究方向就是性别与社会结构。
      这个决定在外人看来近乎疯狂——一个经历过婚姻破裂、身心重创的“大龄”男性,去挑战竞争激烈的社科名校?
      但沈安安眼神坚定。牠知道,这不是逃避,而是真正的“进攻”,是牠夺回对自己人生定义权的关键一步。
      备考的日子异常艰辛。早已陌生的知识体系,激烈的竞争压力,身体偶尔还会因引产旧疾发出警告。第一年,牠以几分之差落榜。走出考场,冬日的寒风凛冽,挫败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牠淹没。牠站在人流中,有那么一刻的茫然。
      就在这时,一件带着体温的大衣披在了牠肩上。谢姚不知何时出现在牠身边,没有问“考得怎么样”,只是自然地接过牠沉重的书包,温声道:“走,带你去吃顿热乎的,犒劳一下辛苦了这么久的战士。”
      那顿火锅热气腾腾,谢姚没有过多安慰,只是分享着医院里一些无关紧要的趣事,偶尔给牠夹菜。
      他的存在,像一座沉默而稳固的山,为沈安安挡去了外界的寒风和内心的动摇。他没有说“明年再来”,但他的眼神告诉沈安安:无论成败,我都在这里。
      第二年,沈安安投入了更加忘我的学习。
      谢姚自然而然成了牠最坚实的后盾。牠的复习资料里,常有谢姚用红笔细心标注的医学相关社会学文献摘要;当牠因久坐腰背酸痛时,谢姚会带着专业的按摩手法出现;在牠被复杂的理论绕得头昏脑胀时,谢姚总能用一个医学案例做类比,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他从未越界,始终保持着朋友的距离,却又无微不至地提供着沈安安需要的一切支持。
      牠们的关系,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沉淀得越发醇厚。牠们讨论学术,讨论社会新闻,讨论各自领域的见解。
      谢姚欣赏沈安安日益深邃的思想和锋芒毕露的批判精神。沈安安则深深依赖并感激着谢姚这份润物细无声的陪伴与理解。
      那份在法庭阳光下萌芽的情愫,在思想的碰撞与灵魂的共鸣中,早已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只是他们都默契地等待着,等待沈安安真正羽翼丰满、能够平等飞翔的那一天。
      终于,又到了复试的季节。三年磨砺,沈安安早已褪去了当初的彷徨与脆弱。牠穿着合体的衬衫,化了得体的淡妆,眼神里是沉淀下来的自信与从容。
      牠走进考场,面对导师们或犀利或探究的目光,侃侃而谈,条理清晰,观点独到,将三年来的思考与积淀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牠走出考场大楼,春日午后的阳光明媚而温暖,空气中弥漫着草木新生的气息。牠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校门口梧桐树下等待的身影。
      谢姚今天当然没有穿白大褂,而是一身浅灰色休闲装,显得愈发挺拔儒雅。
      他手里捧着一束花——不是浓烈的玫瑰,而是清新淡雅的洋桔梗和白色郁金香,点缀着几支翠绿的尤加利叶,像极了沈安安此刻澄澈又充满希望的状态。
      他微笑着迎上来,将花束递给沈安安,目光温柔而充满期待:“辛苦了。感觉怎么样?”
      沈安安接过花,深深嗅了一下那淡雅的芬芳,抬起头,脸上绽放出一个无比灿烂、毫无阴霾的笑容,那笑容里充满了三年淬炼后的光芒:“很好。前所未有的好。” 牠顿了顿,看着谢姚眼中清晰映出的自己的身影——自信的、强大的、完整的沈安安。
      三年的沉淀,无数个日夜的思考,对“爱”与“自我”的领悟,在此刻汇聚成一股清晰而坚定的洪流。牠不再犹豫,不再等待所谓的“完美时刻”。牠已经强大到足以看清自己的心,也强大到足以承担起这份感情的责任。
      牠没有回答谢姚关于复试的问题,反而向前一步,空着的那只手,坚定地、紧紧地握住了谢姚捧着花束的手。
      牠的目光炽热而坦荡,如同正午的太阳,直直地望进谢姚深邃的眼眸深处。
      “谢姚,”沈安安的声音清晰、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在春日的暖阳和花香中响起,“都说爱人如养花,三年了,谢谢你把我养的这么好,谢谢你一直都在,谢谢你等了我这么久。”
      谢姚微微一怔,感受到沈安安手心传来的力量和温度,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恍惚之间,他好像又看到了大学时期那个被众星捧月,站在学生中央闪闪发光的校花。
      他想说:不是我养的你,是你自己,你本就是一朵坚韧的花朵,不管在哪里,哪怕最贫瘠的土地上,你都能开出最美丽的花。
      可是话堵着嗓子,激动的心让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沈安安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郑重地说:“我已经准备好了。不是出于感激,不是出于依赖,更不是因为孤单。是我,沈安安,在彻底找回自己、学会爱自己之后,非常清醒、非常确定地知道——”
      牠深吸一口气,笑容如同盛放的阳光:
      “我要嫁给你。谢姚,你愿意娶我吗?”
      这句话,石破天惊!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浪漫的铺垫,却带着千钧之力,是沈安安以独立、完整的个体身份,向另一个灵魂发出的最郑重的邀请和承诺。
      谢姚彻底愣住了。他设想过无数种可能,甚至做好了继续等待的准备,却万万没想到,沈安安会在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春日午后,在校门口,如此直接、如此勇敢、如此充满力量地向自己求婚!
      巨大的惊喜如同潮水般瞬间淹没了他。
      他看着眼前这个脱胎换骨、眼神明亮如星辰的男人,看着牠脸上那自信坦荡、毫无保留的爱意,三年来的守护、等待、克制的情感在这一刻汹涌澎湃,冲垮了所有堤坝。
      他反手更紧地握住了沈安安的手,力道大得几乎要将牠的手骨捏碎,却又带着无限的珍视。
      他的眼眶微微发热,深邃的眸子里翻涌着狂喜、感动和深沉的爱意。他不再需要任何言语来确认沈安安的清醒与坚定,牠的眼神、牠的姿态、牠的话语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
      “傻瓜……”谢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唇角却扬起了前所未有的、无比灿烂和幸福的笑容,如同冰封的雪山瞬间融化,春暖花开,“这句话,应该是我问你才对!”
      他顿了顿,迎着沈安安明亮的目光,用无比郑重、如同宣誓般的语气,清晰地说道:
      “沈安安,不是‘愿意’。是‘夙愿得偿’!是‘我一直在等这一刻’!我愿意用我的余生,珍爱你,守护你,与你并肩,陪你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阳光穿过梧桐树叶的缝隙,洒下细碎的金光,温柔地笼罩在紧紧相拥的两人身上。
      那束象征着新生与纯洁的洋桔梗和郁金香,在他们相握的手间,散发出更加馥郁的芬芳。
      三年的蛰伏、学习、成长,沈安安终于从痛苦的废墟中站起,不仅夺回了尊严,更锻造出了强大的灵魂和独立的思想。
      牠不再是被选择的客体,而是主动选择了自己的幸福,选择了那个在牠至暗时刻成为灯塔、在牠成长路上坚定陪伴的爱人。
      牠的故事,始于背叛与毁灭,却终于爱与新生,以及一个独立灵魂最铿锵有力的宣言——我选择,我承担,我幸福。
      未来,是牠与谢姚并肩携手、共同探索的崭新篇章。
      END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