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大婚 ...

  •   天光乍破,一缕微熹艰难地穿透铅灰色云层,将覆盖了整座应天府的皑皑白雪,镀上了一层冷冽的银辉。

      魏国公府自黎明时分便被喧嚣吞噬,侍女们捧着妆奁锦盒穿梭如织。

      “小姐!吉时快到了!”

      随着侍女们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徐仪被簇拥着步入早已备好的妆阁。

      镜中之人,面若观音,唇点朱樱。

      繁复的九翟冠压在精心梳就的发髻上,身上大衫霞帔,层层叠叠,上面用金线银线绣出的翟鸟栩栩如生,展翅欲飞。

      府门外,燕王迎亲的仪仗从街口绵延至街尾,朱漆牌仗与金瓜斧钺在寒风中森然列阵。

      礼乐声自远处传来,由远及近,初时如涓涓细流,转瞬便汇成浩荡江河,荡涤了整条长街。

      繁琐的“六礼”环节早已在数月间行毕,今日却仍要由礼部官员手持礼书,将流程演绎一遍,昭告于众人。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礼部官员的声音穿透鼓乐,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徐达身着一品朝服,与身穿诰命服制的谢佩英立于堂上,神情肃穆地接过礼书,郑重颔首,将徐仪送出府门。

      徐仪被徐辉祖牵着,一步步踏上那十六人抬的华丽轿子。

      精美绝伦的团扇隔绝了所有的视线,她只能听到外界山呼海啸般的喧闹。轿子缓缓升起,平稳得感觉不到一丝颠簸。

      自魏国公府至燕王府,沿途十里长街,早已被禁军清道。

      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挂上了红绸,百姓们被允许在街道两侧观礼,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争相一睹这空前的盛况。

      “真大的排场。”

      “那是自然,这可是陛下亲封的燕王妃,徐将军的长女。”

      徐仪听不见这些声音,端坐在轿子上,双手交叠于膝上,紧张的微微攒紧。

      “冤枉啊——!”

      突然,一声凄厉的嘶吼,如同一柄烧红的尖刀,硬生生地刺破了这团锦绣繁华。

      那声音苍老、沙哑,充满了绝望,以至于连喧天的鼓乐都未能将其完全掩盖。

      “草民有冤!草民的儿子是冤死的!”

      徐仪的心,猛地一紧。

      “求王爷王妃做主啊!求青天大老爷做主——!”

      周遭的百姓脸色煞白,方才还兴致勃勃伸长脖子看热闹的人们,此刻却像是见了鬼一般,纷纷低下头,有的甚至急忙捂住身边孩子的嘴,拖着他们拼命往后缩。

      但没过多久,随着几名校尉甲胄摩擦的金属声,老者的声音就再也听不到了。

      鼓乐声没停,此间依旧锦绣繁华,红色的绸缎在风中猎猎招展,叫嚣着喜庆的氛围,仿佛要将一切不安与惶惑都遮掩起来。可那份从骨髓深处透出的惊惧,却依旧暗暗流淌,掺杂在欢声笑语之下,令人心口发紧。

      徐仪与朱棣照计划在仪仗簇拥下抵达皇城,准备入宫拜天地,行册封礼。

      轿帘掀起,徐仪在女官搀扶下缓步而出。锦绣华服的衣角扫过青石地面,沉重得让她凭本能屏住呼吸,却见朱棣大步上前,长袖一拂,径直向她伸出手来。

      四目相对,徐仪心中翻涌的惊惧,在这一瞬被定住。她七上八下的心脏,也终于找回了平稳的节奏。

      她将自己微凉的手指,放入了他的手掌中。

      只此一瞬,两人的世界只剩下彼此。

      帝王的权术、朝堂的暗流、刀光剑影中铺就的泼天富贵,朝改夕替、如履薄冰的境地,如此种种都在此刻被隔绝开去。

      即使前方是刀山剑树,碧落黄泉,但得彼此在侧,便可心无惶惧。

      两人几乎是同时收紧了手指,执手并肩,步伐沉稳而坚定,循着礼乐声,向皇城走去。

      徐仪依着女官的指引,叩首、谢恩、受印、加冠,再拜帝后,各宫皇妃,最后至太子前行四拜大礼。礼毕,她升亲王妃之座。众人环立,王妃、公主、外命妇依次前来拜贺。

      耳边恭贺声不绝,笑容堆叠,将她层层包围。自此,她的人生进入了下一阶段,福祸荣辱,难以断言。

      她恍然意识到,皇宫权术的戏码里,她也成了主角,自此再无退路。

      燕王府的筵席从午时一直摆到深夜,灯火通明,亮如白昼。高悬的宫灯与庭中红绸交相辉映,照得殿宇檐角犹如镀上黄金。文武百官、皇亲国戚齐聚一堂,鼓乐笙歌,觥筹交错,一派喜气洋洋。

      年仅十七岁的朱棣,端坐在这满堂的富贵荣华之上,依旧神色从容。宾客举杯而来,他皆笑意浅浅,来者不拒,一一回敬。

      那笑意仿佛无懈可击,然而只有他自己明白,在这满堂富贵与虚伪笑颜之下,藏着的或许是心惊胆战,那一句句‘天作之合’的背后,也可能是言不由衷。

      空印案的刀还悬在每个人的头顶,今日座上客,明日阶下囚,没人敢真正地开怀畅饮。

      这场盛筵,像是一场盛大的逢场作戏,表面之下依旧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压抑与不安。

      朱棣端起酒盏,一饮而尽。烈酒入喉,烧灼着他的五脏六腑。他的目光缓缓越过一张张或谄媚、或谨慎、或麻木的脸庞,望向了灯火璀璨的内苑深处。

      其实这些宾客的想法对于他来说并不重要,他唯一在乎的,只有一人。她是他心心念念多年的人,是他在这虚浮与险恶中唯一的温暖与依托。

      只要她在哪里,朱棣就感到心安。

      酒过三巡,夜已深沉。

      朱棣终于从那片虚与委蛇的喧嚣中脱身,带着一身凛冽的寒气和淡淡的酒意,踏入了内苑深处。

      身后的鼓乐与人声,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墙隔绝,渐渐远去,终至消弭。

      廊下的红灯笼,在积雪的映衬下,投射出温暖而朦胧的光晕,为这清冷的世界添上了一抹艳色。

      他推开新房的门。

      偌大的婚房,被一片浓得化不开的喜庆红色包裹,喜烛高烧,红泪堆积。

      鎏金双喜纹的铜盆里,清水映着跳跃的烛火,也映着床沿的那个身影。

      徐仪已卸下白日里层层叠叠的华服与九翟冠,换上了一身宽松的石榴红长袍,衬得肤色愈加温润如玉。她倚靠在床沿,手中捧着一本《太平广记》,三千青丝如瀑般披散在身后,只用一根红绳松松地束着。

      朱棣见她这个时候了还捧着书读,不禁失笑向她走去。

      徐仪放下书卷,好像看懂了他心中所想,目光中含着几分俏皮:“枯坐无聊,刚好拿本书解闷。”

      朱棣自然的在她身边坐下,顺手拾起一缕垂落的青丝,发质顺滑冰凉,他还是第一次见徐仪披发的模样,目光无法从她脸上移开。

      眼前人的脸颊温润通透,因着一天的劳累,泛着一层淡淡的绯红。那双眸子清澈如秋水,沉静如深潭,映着跳动的烛火,也映着他的身影。

      朱棣声音柔和:“我记得你和五弟小时候最爱看这本,长大了也时不时要拿出来翻看。”

      原来这书是他特意命人备下的,徐仪心底涌起一股暖意,幸福的微笑,温热的手抚上朱棣的面颊,看来外面冷得很,他的面颊传来一丝冷意。

      “应酬了一日,殿下怕是累坏了?”

      “还好。”他开口,声音无比柔和。

      让徐仪的心颤了一颤:“饿不饿?我让厨房备了些清淡的吃食。”

      “不饿。”朱棣摇摇头,眼底的疲惫似乎都消散了。

      徐仪于是向他张开了双臂,朱棣微愣片刻,随即也就顺从的将人揽入怀中。天知道,徐仪早就想这样结结实实的抱他满怀,此刻鼻尖缠绕着淡淡的酒香,她只觉得在自己都要醉晕过去。

      她一下下轻抚着朱棣的颈后,听他用淡淡的声音问:“仪儿,若是往后的路,更凶险,我们该如何?”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徐仪的语气轻柔,却自有不可撼动的力量,“我与四郎同路,不论福祸,生死不渝。”

      朱棣心头一震,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四肢百骸。

      徐仪总能如此轻易地拨动他的心弦,所以他才如痴如狂的迷恋着她的柔软与坚韧。

      他忽然俯身凑近她,温热的呼吸交缠:

      “仪儿,你不知,我等这一天,等了多久。”朱棣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酒后的沙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徐仪垂下眼帘,睫毛轻颤,耳尖飞红。她轻轻应了一声:“殿下也不知,自从心里明白终将嫁与你,我便已经无数次想象过这一日会是何光景。”

      朱棣嘴角的笑意再也藏不住:“那你可满意?”

      徐仪却不直言,只是一脸期盼的说:“惟愿君心似我心。”

      朱棣轻轻一笑,手臂绕过她,将帷幔放下。

      “定不负君相思意。”朱棣说完俯身,吻住了她的唇瓣。

      窗外,风雪依旧。

      室内,红烛摇曳,一夜春宵。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64章 大婚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