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徐仪被带走了 ...

  •   与此同时,大本堂内,却是另一番光景。

      午后的暖阳透过窗纸,洒下一片温煦的光晕,将空气中浮动的微尘都照得清晰可见。墨香混着书卷特有的陈旧气息,让人心神宁静。

      夫子还没有来,徐仪正读着刘基所著的《郁离子》,她读的专注,此方沉静,好像完全不受宫中最近发生的事情所扰。

      “你在读哪一篇?”坐在她对面的朱棣忽然开口,声音低沉。

      徐仪手腕一顿,抬起头,正好对上他那双深邃的眼眸:“《楚人养狙》”

      “讲了什么?”朱棣有气无力地趴在桌上问道,果然比起枯坐读书,他还是更喜欢骑马射箭。

      徐仪笑了笑:“治民以‘术’不以‘道’者,终将民心尽失。”

      朱棣也是顶聪慧的人,立刻心领神会,徐仪是直接总结出了寓言之下的真意。他不是皇帝,无法感同身受父皇被臣子忤逆暗讽时的愤怒,在他眼里,这只是再寻常不过的劝谏箴言,但依旧在心里暗忖,诚意伯这张利嘴,怕是又要让父皇龙颜不悦。

      起了个话头,徐仪正想问一问朱棣临濠到底发生了什么,殿外却传来一阵急促而细碎的脚步声。

      朱棣刚回过头,就见坤宁宫小太监江运才那略显佝偻的身影,出现在了大本堂正殿的门口。他神情凝重,脸上那点惯有的谄媚笑容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满面的焦灼。

      “燕王殿下,徐姑娘。”江运才躬着身子:“皇后娘娘有旨,请徐姑娘即刻去坤宁宫一趟。”

      徐仪心中一紧:“可知是为何事?”

      江运才的头垂得更低了,声音也压得极低:“娘娘只说有要事,让您即刻过去。”

      朱棣的眉头皱了起来,徐仪却已经收起书起身:“知道了。”

      她走前对朱棣说道:“若是下学了我还没回,你就别等我了。”

      宫道幽深,仿佛没有尽头。越往前走,人迹越是寥落,这不是回坤宁宫的路,然而宫道上依然零星可见巡逻的禁卫与洒扫的宫人。

      她瞥见江运才身后紧随着的两个侍卫,心头不安的预感蔓延。

      江运领着她拐进了一条偏僻的小径,向着皇宫西北角的冷僻宫苑走去。

      “江公公。”徐仪停下脚步,声音清冷:“这不是去坤宁宫的路。”

      江运才也停了下来,他回过身,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徐姑娘,您别急,就快到了。”他指了指前方一座宫门紧闭,墙皮斑驳的宫殿。

      徐仪看着那座透着死气的宫殿,心中疑云更甚。

      江运才上前推开了那两扇沉重的宫门。“吱呀——”一声刺耳的摩擦声,惊起了一片灰尘。殿内空空荡荡,只有正中摆着一张孤零零的案几和蒲团,上面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摞厚厚的佛经。

      “江公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徐仪的声音里,终于带上了一丝寒意,“皇后到底是何旨意?”

      江运才快步走进殿内,将宫门从里面合上,与门口的侍卫隔绝,然后才压低了声音,语速极快地说:“徐姑娘,这是皇后娘娘的意思。娘娘让您在这里,为她抄写佛经。”

      徐仪冷冷地看着他:“抄多久?”

      江运才眼神躲闪:“这个,奴婢也不知。娘娘只说,让您安心在此,没有她的旨意,万万不可踏出宫门半步。”

      “说到底,是要将我关在这里了。”徐仪一语道破。

      江运才的冷汗流了下来,他急忙摆手,声音压得更低,几乎成了耳语,“今日午后,陛下不知为何事,到坤宁宫发了好一场大火!宫人都被赶了出来,奴婢斗胆走在最后听了一耳朵,好像提及了姑娘的家人。”

      徐仪只觉得脑中一声巨响,心弦紧绷,家中究竟出了何事?是父亲遭了变故,还是母亲突逢不测?

      皇后又为何要将她关到这里,究竟是要她避开什么?

      她的脸色在一瞬间变得有些苍白,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从袖中摸出一小锭碎银子,不着痕迹地塞进了江运才的手里。

      “姑娘,这……”江运才愕然出声。

      “劳烦公公了。”徐仪的声音恢复平静,波澜不兴:“公公是皇后身边得力的人,我还要多多仰仗公公照拂。若外面有什么消息,还望公公能想个法子,递个信进来。这点碎银,不成敬意,权当给公公买盏茶喝。”

      江运才捏着那锭分量不轻的银子,心中飞快地盘算着。皇后娘娘的命令是困住徐姑娘,但特意叮嘱过,用度吃穿,绝不可克扣分毫。

      这意味着徐仪虽陷险境,却并非全无转机,皇后娘娘终究还在保她。

      于是江运才将银子稳稳地揣进了怀里:“姑娘言重了,这都是奴婢分内之事。”

      “您放心,有奴婢在,断不会让您在这里受了委屈。外头的事儿,一有风吹草动,奴婢定会想办法让您知道。”

      得了这个承诺,徐仪心中稍安。

      “多谢公公。”

      江运才又躬了躬身,退了出去。

      沉重的宫门,再次被关上,还传来了落锁的声音。

      “小姐!”

      一直跟在徐仪身后,大气都不敢喘的贴身丫鬟素秋,此刻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小姐,这可如何是好啊?”

      徐仪转过身,扶住素秋的肩膀,“皇后娘娘既然把我安置于此,足见事态尚未至绝境。如今也只能静观其变了。”

      她走到那张孤零零的案几前,拿起毛笔,铺开经卷。她如今能做的也只有皇后娘娘安排之事了。

      夜幕如墨,悄然降临燕王府。朱棣正焦躁地在房中来回踱步,他派去打听消息之人还未归来,每一科的流逝皆让他心焦如焚。

      徐仪被叫走的太不寻常,让朱棣的心头不禁泛起一阵不安。自中都之事后,他心里那种隐约的预感越来越强烈,只怕朝廷之上,一场风暴正悄然逼近,一触即发。

      尤其徐仪走之前又嘱咐自己不必等她,是否暗示着她已预感到事情将会拖延她良久?

      “殿下!”一个急促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朱棣猛地停住脚步,转过身,只见他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汪霖,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

      “查到了?”朱棣的声音嘶哑。

      汪霖脸上惊惶未定,躬身禀道:“回殿下,查到了!”

      “是有人密奏举报徐小姐的姨母谢玉英,在鸡鸣寺后山别院私设祭坛,行巫蛊厌胜之术!”

      朱棣的瞳孔,骤然收缩。

      汪霖不敢停顿,接续道:“据王御史打探,密奏中称近来京中流言纷起,东宫又出木偶之事,绝非偶然,恐有奸邪之辈暗中布局,图谋不轨,意图动摇国本。”

      “奏疏还言,谢夫人常年在佛门清净地礼佛,此事干系重大,牵连甚广。恳请陛下下旨彻查与谢玉英往来过密之人,以防有内应潜伏宫中,酿成大祸。”

      汪霖话音方落,朱棣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奏疏虽未直言徐仪之名,但字字都是暗指。谢玉英是徐仪的姨母,徐仪时常出宫探望,人尽皆知;而徐仪又与太子妃常贵娥交好,可自由出入东宫,亲近皇长孙。

      若谢玉英罪名坐实,必有人顺势将‘内应’之嫌扣在徐仪头上,最终矛头直指魏国公府。

      届时,即便父皇念及徐家的功劳不取其性命,仅‘巫蛊同谋’四字,便足以令徐仪身败名裂。而自己与她的这门婚事,也可能会就此作罢。

      朱棣猛地转身,对着黄俨下令。

      “备笔墨,我要立刻写信给魏国夫人。”

      魏国公府,内院。

      谢佩英收到朱棣的来信时,正在看着两个儿子近日的功课进度。就在这时,胡嬷嬷脚步轻盈地走上前来,双手恭敬地呈上一封书信。

      还未读完,谢佩英的眉头就不由自主地皱起。

      信不长,寥寥数语,却字字惊心。

      她早有预料对方会不遗余力地攻击徐家,却万万没想到,竟会从谢玉英身上下手。

      谢佩英的目光投向晃动的烛火,她的思绪,不由得飘回了许多年前。

      当朱文正被幽禁于桐城,心怀怨怼,在府中行诅咒之事。此事被朱元璋知晓后,龙颜大怒,再无宽恕其之可能。最终,将其生生关押至死,就连伺候的下人亦未能幸免,被血洗殆尽。

      皇帝此生平最恨这等阴诡伎俩,这不只是诅咒,更是对皇权的挑衅。

      如今,一模一样的罪名,扣在了谢玉英的头上,恰似火上浇油,谢玉英的丈夫大逆不道的罪行在前,皇帝自然再不会质疑谢玉英的怨憎之心。

      谢玉英是自己的姐姐,徐仪的姨母,徐仪又与东宫亲近。这根线一旦牵起来,便是一张弥天大网,魏国公府危矣。

      谢佩英心中却还有更深一层的忧虑,皇帝的疑心一旦种下,就犹如毒瘤暗生,终有一日,要降下灭顶之灾。

      思及此处,她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片刻之后,终于开口吩咐道:“胡嬷嬷,让人早早备好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我明日一早便要前往鸡鸣寺上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