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手稿中的秘密 ...

  •   林星晚将那卷标签带轻轻卷起,塞进抽屉角落的笔筒。她的指尖还残留着背面压痕的触感,那两个字像一根细线,从纸面直抵心口。她没再看第二眼,合上抽屉时动作干脆。

      傍晚交接完工作,她顺手整理起办公桌。抽屉深处卡着一本旧笔记本,边角磨损,封面无字。她记得这不是自己的东西。翻开第一页,字迹熟悉得让她呼吸一滞——是陆沉言的笔迹,工整而克制。日期停留在三年前的五月。

      她迟疑了一下,继续翻动。纸张间夹着几张泛黄的照片,从厚度判断,不是一次性放入的。第一张是高中文学社颁奖礼,她站在台上低头念稿,阳光斜照在侧脸。背面用蓝黑墨水写着:“她读稿时总咬下唇,像在忍住什么情绪。”字迹比正文稍乱,像是写到中途停顿过。

      第二张是运动会,她坐在看台边缘喝水,裙摆被风吹起一角。照片拍得模糊,显然不是正面抓拍。背面写着:“今天她穿了浅蓝色裙子。我站在三层楼梯拐角,看了十分钟。”她手指微颤,翻过第三张。

      这张更小,像是从集体照上裁下来的。她独自走在放学路上,背着书包,耳后别着银杏叶发卡。那是她十八岁生日那天,母亲送的礼物。背面只有一行字:“我本想走过去,说一句‘生日快乐’。可她笑得太干净,我怕开口就破坏了。”

      林星晚的视线停在这句话上,久久未动。空调风从头顶吹下,纸页边缘微微翘起。她没抬头,也没眨眼,只是把照片轻轻按回书页。

      第四张照片藏在夹层最深处,被透明胶带固定住一角。画面里她趴在课桌上睡着了,窗外是银杏叶纷飞的秋日。那是高三模拟考后,她熬了一整夜改稿。背面字迹最重,几乎划破纸背:“我喜欢的人,始终是你。这句话我写了三百二十七遍,没一次敢当面说出口。”

      她的呼吸终于乱了半拍。

      笔记本最后几页是手写提纲,标题为《城市叙事中的个体记忆重构》,页脚标注着“毕业论文初稿”。她认得这个题目——当年陆沉言报考研究生时的研究方向。其中一页贴着便签,写着:“案例一:青梧传媒前身校企合作项目,负责人林××,后因故中断。”那个“×”被圈了起来,旁边用极小的字补上了一个“星”字。

      她合上笔记本,放在桌面中央。窗外天色已暗,玻璃映出她模糊的轮廓。她没有开灯,只是静静坐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耳垂上的银杏叶耳环。

      第二天清晨,她提前半小时到公司,将笔记本放进随身包。路过陆沉言办公室时,门关着,灯未亮。她没有停留,径直走向档案室。

      档案室靠墙立着几个铁柜,编号B-7是她负责的项目资料区。她打开最下层抽屉,取出一个牛皮纸袋,里面装着校企合作初期的原始文件。翻到附件目录时,她发现一份手写备忘录复印件,署名是陆沉言,日期为他出国前一周。内容是关于项目延期的说明,末尾附了一句:“建议保留原团队核心成员林某,其文本分析能力具不可替代性。”

      她将备忘录放回,抽出一张空白登记卡,在“借阅人”栏写下自己的名字和日期。然后从包里取出那本笔记本,犹豫片刻,塞进铁柜夹层,用一叠过期合同压住。

      中午,她没去食堂,而是去了公司楼下的打印店。她将手机里存的四张旧地照片调出,选中图书馆座位那张,递给店员:“这张,冲印一张。”

      店员点头操作。她站在柜台外,目光落在店内陈列的相框上。其中一款极简木质边框,内角刻着一行小字:“记忆不是终点,是出发的坐标。”

      照片出来后,她没立即拿走。而是又递过去一张——银杏林那棵刻字树的照片。“这张也印一张。”

      回公司路上,她拎着纸袋,脚步不快。电梯里,她看着楼层数字缓慢上升,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翻出笔记本,找到那张写着“始终是你”的照片。她将它取出,夹进随身携带的《文学理论导论》里,和那些写满心事的纸条并列。

      下午三点,她收到行政部邮件,通知各部门清理个人物品,准备季度办公区调整。她打开工位抽屉,将剩余的便签纸收进文件袋,又把那枚钥匙扣放进笔筒底层。

      下班前,她再次打开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空白页。她撕下一小条便签,写下:“你在纸上写三百二十七遍,我只找到四张。”笔尖顿了顿,补上一句:“但我知道,还有更多没被我发现。”

      她将纸条折好,塞进笔记本封面内侧的夹层。合上本子时,金属书签从页间滑落,掉在桌面上,发出清脆一响。

      她弯腰拾起,发现书签背面有细微刻痕。翻过来对着灯光,才看清是两个极小的字母:“LX”。她指尖抚过那两个字母,突然意识到——这根本不是她当年送的那枚。她送的那枚,背面是光滑的。

      她猛地翻开笔记本扉页,在最不起眼的右下角,一行几乎被忽略的小字浮现出来:“2018.9.15,重刻于旧物。”日期正是陆沉言出国后第三个月。

      她盯着那行字,心跳骤然加快。

      当晚,她坐在书桌前,打开台灯。灯光下,她将两枚银杏叶书签并排放在纸上。一枚是她一直佩戴的,边缘略钝;另一枚来自笔记本,金属更薄,弧度更锐。她用尺子测量,大小一致,但重量不同。

      她取出放大镜,对准新书签的叶脉纹路。在第七道细纹末端,藏着一个微型刻点。她调整角度,那点延伸成一道极细的线条,勾出一个“晚”字轮廓。

      她放下放大镜,伸手摸向耳垂。银杏叶耳环冰凉。她摘下一只,与书签并置。叶形吻合,但纹路不对。她忽然明白——陆沉言从未用过她送的那枚。他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打造了一枚,把她的名字藏进叶脉。

      她打开电脑,进入加密文件夹“旧地”。四张照片静静躺在列表里。她新建一个文档,输入标题:“未被记录的痕迹”。光标闪烁,她没有打字,而是将手机相册调出,翻到那张礼堂立柱的照片。

      她放大柱底胶痕区域。在发黄的边缘,有一道几乎与木纹融为一体的划痕。她截图,用图像增强工具调整对比度。划痕逐渐清晰,组成两个字母:“LW”。

      她盯着屏幕,手指悬在回车键上方。

      窗外,一片银杏叶被风卷起,撞在玻璃上,又滑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