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老门板当的新柜台 ...

  •   沈砚之是被系统的提示音吵醒的。
      【检测到宿主累计获得“美食认可”23次(含张奶奶3次、巷口王大爷5次、快递小哥2次……),可兑换“临时经营许可”,是否兑换?】
      他揉着眼睛坐起来,窗外的阳光正透过梧桐叶的缝隙往下掉,在地板上砸出一片晃眼的光斑。“临时经营许可?”他打了个哈欠,“系统,你这是要逼我下海经商啊?”
      【经营美食是传承的重要途径。】电子音一本正经,【且宿主地窖的陈酿酱油剩余量不足三分之一,若想继续使用,需通过经营获得积分兑换原材料。】
      沈砚之的动作顿住了。他摸了摸下巴——昨天炖酱肘子用了小半罐酱油,那醇厚的滋味确实不是普通酱油能比的。要想继续做像样的吃食,这陈酿酱油还真少不了。
      “行吧。”他掀开被子下床,赤脚踩在微凉的地板上,“开店可以,但我懒得装修,也不想搞那些花里胡哨的。”
      【建议利用老宅现有设施改造,保持“烟火气”更易获得认可。】系统倒是贴心,【检测到院门口的老门板宽度适宜,可改造成临时柜台。】
      沈砚之走到院子里,看了眼堆在墙角的几块老门板。那是前两年修院门时拆下来的,黑沉沉的木料上还留着斑驳的红漆,边角被岁月磨得圆润,透着股踏实的老味道。
      “用这个当柜台?”他踢了踢门板,“倒有点意思。”
      说干就干——当然,沈砚之的“干”是慢悠悠的那种。他先搬了把藤椅坐在院里晒太阳,琢磨着卖什么。定胜糕费时间,酱肘子要炖四小时,对于想继续当咸鱼的他来说,都太麻烦。
      【推荐:阳春面。基础款易操作,可搭配酱肘子、定胜糕作为配菜,符合“小而精”的经营模式。】系统适时递上方案。
      沈砚之点头:“行,就阳春面。”
      他翻出爷爷留下的那本账册,找到关于阳春面的记载。爷爷写得详细,连“面要醒够四十分钟,汤要吊足六小时”都标了重点,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像是想起了某个吃面的人。
      “醒面四十分钟,吊汤六小时……”沈砚之咂舌,“爷爷当年是把卖面当修行呢?”
      抱怨归抱怨,他还是乖乖动了起来。先是处理吊汤的食材——按账册上说的,用筒骨、老鸡、火腿,再加两片姜,不加任何多余的调料,用井水慢慢炖。他把食材扔进那口黑黢黢的老锅,添足了水,坐在灶台前守着,看火苗从柴薪里钻出来,舔着锅底慢慢升温。
      水开的时候,他按爷爷写的“撇去三十三次浮沫”,耐着性子一遍遍舀掉水面上的杂质,直到汤色变得清亮,只余下食材本身的醇厚。汤香漫出来的时候,院墙外路过的人开始探头探脑,有个背着书包的小孩被妈妈拽着走,还一步三回头地往院里瞅。
      “看来这汤是真有点东西。”沈砚之闻着那股清而不淡的香,心里竟生出点莫名的得意。
      接下来是醒面。他按系统给的比例把面粉和温水混合,揉成光滑的面团后用湿布盖着,放在阴凉处醒发。这功夫,他开始折腾那个“临时柜台”——把院门口堆着的老门板搬出来,用井水冲洗干净,又找了几块砖垫在底下,搭成个半人高的台子。门板上的红漆虽然斑驳,木纹却透着温润的光,沈砚之摸了摸,想起小时候趴在这门板上写作业,爷爷就在旁边的灶台前下面。
      “就当……给老物件找个新活法。”他嘀咕着,把昨天剩下的酱肘子切了盘,又摆上两块桂花定胜糕,最后放上一摞洗干净的粗瓷碗——都是爷爷留下来的,碗边带着点小缺口,却透着股实在的暖意。
      一切准备就绪时,日头已经爬到了头顶。沈砚之搬了把藤椅坐在门板后,支着下巴看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他没挂招牌,也没吆喝,就那么懒洋洋地坐着,活像个守着摊儿晒太阳的老掌柜。
      第一个客人是张奶奶。她挎着菜篮子路过,眼睛一亮就冲了过来:“小沈,这是……开卖了?”
      “试试水。”沈砚之指了指台上的吃食,“阳春面,配酱肘子或定胜糕,您要哪样?”
      “给我来碗面,加块肘子!”张奶奶爽快地掏出钱包,“昨天那肘子我没吃够,回去跟老头子念叨了一晚上,他今早还催我来问问呢!”
      沈砚之笑着应下,转身去灶台前下面。醒好的面团在他手里变得听话,擀面杖擀开时,能听见“沙沙”的声响,切成的面条粗细均匀,扔进沸水锅里,立刻翻腾着浮了起来。他捞面的动作算不上熟练,却带着股慢悠悠的稳当,像是在做一件极郑重的事。
      面盛进粗瓷碗里,浇上清亮的高汤,撒上葱花和细盐,最后摆上两块切好的酱肘子。肘子的浓油赤酱和面条的清爽汤头撞在一起,竟生出种奇妙的和谐,香得张奶奶直咂嘴。
      “您慢用。”沈砚之把碗递过去,老门板当的柜台有点矮,他得微微弯腰。
      张奶奶迫不及待地挑起一筷子面,吹了吹送进嘴里,眼睛瞬间瞪圆了:“这面……鲜!汤里没放味精吧?就是纯纯的肉香和麦香!”
      沈砚之靠在藤椅上,看着她吃得满足,嘴角不自觉地弯了弯。【获得张奶奶“高度认可”,积分+50。】系统的提示音响起时,他没像往常那样觉得烦,反倒觉得这电子音里都带了点香。
      第二个客人是街口修鞋的李师傅。他背着工具箱路过,被面香勾得挪不动脚,搓着手问:“小沈,你这面多少钱一碗?”
      “十五,加肘子另算。”沈砚之报了价——是系统按成本算的,不高不低。
      “不贵不贵!”李师傅赶紧掏钱,“给我来一碗,跟张奶奶一样加肘子!我可听说了,你这酱肘子比李记卤味店的强十倍!”
      这话刚说完,街对面李记卤味店的老板探出头来,皱着眉往这边瞅了瞅。沈砚之没在意,低头继续下面,汤锅里的香气飘得更远了,连骑电动车路过的年轻姑娘都停了下来,探头问:“老板,你这卖的什么呀?好香!”
      “阳春面,桂花定胜糕。”沈砚之指了指盘子里的糕点,“定胜糕是甜口的,配面吃正好。”
      姑娘眼睛一亮:“那给我来块定胜糕,再来碗面!”
      人渐渐多了起来。有放学的学生被香味吸引,背着书包踮着脚要“一份定胜糕”;有买菜回来的阿姨们凑在一起,你一碗我一碗地分着吃;连平时不爱出门的王大爷都拄着拐杖来了,颤巍巍地说:“我闻着味儿就来了,跟你爷爷当年那面馆一个香!”
      沈砚之忙得脚不沾地,却没觉得累。他看着客人们捧着粗瓷碗吃得冒汗,听着他们念叨“这面够劲道”“肘子炖得真烂乎”,心里竟生出点莫名的滋味——比瘫在家里啃西瓜要实在,比翻闲书要热闹,像这老灶台里的火,慢慢烧得旺了起来。
      日头偏西的时候,汤锅里的汤见了底,酱肘子和定胜糕也卖光了。沈砚之数了数手里的零钱,又听系统报了积分——一共赚了八百多块,积分攒了两百多。
      “还行,够买半罐陈酿酱油了。”他把钱塞进抽屉,看着门板上剩下的空碗,忽然觉得这老门板上的木纹都顺眼了不少。
      【检测到经营效果良好,发布新任务:将“临时经营许可”升级为“正式店铺”,需完成“打造招牌菜品”“设计店铺招牌”“积累50次正面评价”三个子任务。】
      沈砚之刚端起水杯的手顿了顿。他看着院墙外渐渐安静的街道,又看了看灶台上还冒着热气的汤锅,忽然想起爷爷账册最后一页写的话:“做吃食,要对得起自己的舌头,更要对得起食客的期待。”
      他喝了口温水,喉间还留着高汤的余味。
      “行吧,”他对着空无一人的门板笑了笑,“那就把这摊子,正经支起来。”
      至少,不能让那些捧着粗瓷碗等下一碗面的人,白盼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