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太平兴国四年正月,太宗遣常参官分督诸州军储赴太原攻北汉王刘继元,以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命崔彦进、李汉琼、曹翰、刘遇各攻其城之一面。

      丙辰,命宰相沈沦为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宣徽北院使王仁赡为大内都部署,枢密承旨陈从信副之。甲子,帝车驾发京师,尽以贵戚勋臣从之。

      五月,北汉平,凡得州十,军一,县四十一,户三万五千二百二十,兵三万。

      初,攻围太原累月,馈饷且尽,军士罢乏。刘继元降,人人有希赏意,而帝将遂伐辽,取幽蓟。诸将皆不愿行,然无敢言者。即命枢密使曹彬议调发屯兵。

      六月,庚申,车驾北征,发镇州。壬申,部分诸将攻城,定国节度使宋渥攻其南面,河阳节度使崔彦进攻北面,彰信节度使刘遇攻东面,定牙节度使孟元喆攻西面。命宣徽南院使潘美知幽州行府事。辽南京权留守韩德让惧甚,与知三司事刘弘登城,日夜守御。

      癸未,辽耶律沙以援师至,战于高梁河,宋师击之,沙败走。会薄暮,耶律休哥自间道驰至,人持两炬,宋师不测其多寡,有惧色。休格与色珍合军,分左右翼奋击。学古闻援师大集,开门列阵,四面鸣鼓,居民大呼,声震天地,休哥乘之。宋师大败,帝乘驴车南走。

      未行赏犒就把三十万大军硬从太原火速拉到幽州城下时军中宿将已经觉得有些不妙,之后围城三匝时皇帝亲授攻城诸将阵图经略,使三军号令皆出于诏令,没有皇帝亲令就没人能调动一兵一卒。这时皇帝不见踪影,宋军前有耶律沙部反击,左右两翼被耶律斜轸与耶律休哥部夹攻,后方幽州城居然开了城门纵军合击,三十万人马号令不行无人指挥顿时大乱。

      前方厮杀兵戈声从夜半一直沸腾到平旦,后军虽然不在血肉相搏的第一线,却也人人惶惶的如油锅上的蚂蚁,皇帝失踪的消息已经传来了,随行重臣已经开始有人议论万一不测即拥立太祖之子武功郡王赵德昭。

      冷眼看着那些人交头接耳焦焦惶惶乱成一团,高怀德悄悄退出了那个嘈杂的中心:话已经说到了这步接下来肯定就要众人表态,到时候绝少不了他的份。

      他在这里的身份很尴尬,新皇是个手段高明的人,比他哥哥更加谨慎,北征时让那些旧日功臣宿将都随行,不留一个在后方,说是从征实际上跟软禁没什么两样。

      混乱一直持续到日中,好在终于传来了皇帝至涿州招诸军归建的消息。宋军仓皇南撤,辽军紧追不舍,一路抛弃辎重无数溃不成军,惟先锋使李继隆一部建制不乱,抵抗而退。

      路上他意外的看见潘美与数骑亲兵在道旁指引移动辎重,就催马上前问潘美:“潘大人,你不在军中吗?”

      潘美摇摇头:“我无权调动。”

      话已至此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潘美此行的立场也很有些敏感。身为北路都招讨皇帝很慷慨给了他知太原和知幽州府事的虚衔,除此之外却没有给他任何具体的前线任务——大概皇帝认为平定南汉与南唐后他的功勋不应该再有增加了,而潘美从来没有在任何场合提及过他在太祖皇帝的默许下收养的周世宗幼子,但那并不代表大家真的都忘了这件事。

      那时潘美看着他似乎要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了。

      此后他们也再没有见过面,皇帝北归时安排潘美驻兵三交口,他自此一直常驻北方前线,他效命的君王并不信任他,上面人对所有武将都处处留心压抑,但又离不开这些人去戍边卖命。潘美军中耳目无数,对此他仍然半句胡话废话也没有。他的态度就像一块堵墙的石头,随上面人搬到哪就到哪儿尽力去堵,紧扼住北地咽喉没让辽人在边地讨得半点便宜,连他女儿嫁给皇子赵元侃时也只回京呆了几个月就又返回前线。

      高怀德回了领地,从此静静的一直到死。

      高怀德走的时候很安然,安然而平淡,没有人再看到他披甲时的样子,只有北方边境还流传着关于一个白马银枪的少年将军的故事。

      五十六年的岁月不长也不短,他目睹了五个朝代和十个帝王的轮换。他的少年时光全在北方战场上渡过,青年时平平淡淡了数年又上了战场,中年之后就全然平淡下去了。

      他离开的那日清晨有家人到病榻前来报,说是代国公潘美亲来探视。

      不久前潘美在雁门大破辽兵受封代国公,回京述职后又将返回北方,这时竟是特地转道曹州。

      听说是潘美时高怀德笑了笑,随即说的很干脆:“不见,送潘大人出府。”

      潘美被好言好语送出了高府,他没有坚持,离开时连常规的客套话似乎都忘了留。

      他没有即刻启程,却在在曹州一直呆到黄昏,快出城时听见高府悲声大作,就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他没有折返,仍然径带着人牵马出城。

      快到关门的时刻了,城外百姓都开始向城内回返。在城门侧潘美回头望了一眼,就看见那个穿白衣的人向城外过来了。

      那个人还是当年初见时的样子,一身一尘不染雪白的窄袖箭衣,面上也是一如既往的淡笑。

      他的笑容让潘美有些恍惚,每次他笑的时候潘美都会恍惚,他笑起来时甚至会让人忽略他的外表有多漂亮,只是从心到眼睛都陶醉在一种纯粹的宁静中,宁静到让周围一切都显得嘈杂。

      恍惚中他越行越近又擦肩而过,经过时似乎向潘美侧了脸笑着颔首。

      然后他就去远了。

      潘美终于又回过神来时周围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方才的影子除了幻觉不可能是其他,但他的笑容和含笑看过来的目光却无比真实。

      比海水还要清澈,比太阳还要明亮,如果能在人世获得重生,虽然我们今生不能相聚但愿死后能够再会。

      所以这又是一个好结局的爱情故事。

      讲故事的人给了他一个好结局因为他有金色的眼睛。

      ……

      不久后太宗发三路兵马征讨契丹试图争夺幽云十六州,史称雍熙北伐。潘美统帅西路军,在另外两路皆不利的情况下节节取胜。后曹彬的东路军主力在岐沟关大败,朝廷不得已命令全面撤军。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的经历中被加上了他一生最大也是唯一的污痕:陈家谷撤援导致副帅杨业战死。当时监军王侁以“得有它志”激杨业出战时他没法表态——西军监军三人,王侁,刘文裕,侯莫陈利用都是太宗身边得宠的贵臣,皇帝把这三个人都插进他军中的意思很明显——杨业临行前握着他的手挥泪与他道别,言说此行必定不利,让他在陈家谷口埋伏弓弩接应败军。但最后他在得到前锋遇伏的消息后却做出了撤军的决定:前锋败军已成定势,耶律斜轸行军狡诈,辽人埋伏军力不知,此时冒险交战只会再增加无意义的损伤。在东路和中路两军大败伤亡惨重的情况下这时只能尽量保存军队实力以图再举——分析的道理可以很长,但他也很清楚这种行为简而概之就是见死不救。

      北伐诸军皆失利,西路军损失最小却对主将责罚最重,有人建议他通过赵元侃向皇帝申诉,他只说:“我是西路统帅,这是我的责任,我责无旁贷。”,之后就对此事闭口不谈,没有对削秩三级的处分表现出任何情绪。

      而第二年边情紧急他立刻又出镇北方,数月后逝于并州。

      随后在河朔一代响起来的名字是李继隆。他治军极严,用兵凶狠决断,太宗一朝仗着妹妹是皇后不用御制阵图不奉诏不理军中大臣节制,两度大败耶律休哥,按住了契丹人后又开始与西夏人周旋。真宗时他因为卷入皇位拥立的纠纷被解了兵权归镇,之后辽人用兵澶渊汴梁危急才被再度启用,与石守信之子石保吉在潭州又大败了辽军。

      你看那流水不回头,夕阳下了山。

      于是这个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故事前面的故事我知道一些,但故事后面的故事我就完全不知道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第 5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