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纽带 ...
-
“郡主,门房那边又递了帖子来。齐云姑姑的意思还是一样,去不去都由我们梨落院自己定。”小桃枝从门外走进来,手里捧着一份烫金的名帖。
晓山青正坐在书桌前写大字,头也不抬道:“不去不去,都帮我回了。”
她忙着练字呢。
启蒙时候她的字被阿爹抓着练过,但阿娘的要求比阿爹还高。晓山青不得不苦哈哈地捡起文房四宝。
“是崔、王两家送来的。”桃枝也不急,继续道,“几位姑娘想请郡主去诗社玩呢。”
晓山青从脑袋里翻出这两个姓氏来,又与名帖上的名字一一对上号来:“崔问雪?王……若宜?”
一个是清河崔氏的三姑娘,父亲官至中书侍郎,但前头中书令把位置坐得稳稳当当,因此数年不得寸进。族中还有几个叔伯在户部、礼部领了闲差,最好的也不过是侍郎。
一个是琅琊王氏的四姑娘,父亲是吏部尚书,手握铨选之权。虽说两个叔伯都是外放,但去的都是富庶地方,品级也不低。还有一个兄长,下场第一试便中了榜眼,却又自请进了工部,如今已在最清苦的位置上呆了四五年。
比起如日中天、炙手可热的陆家,崔、王在这几年来确实没有再出过天子近臣,但宫里两位最得圣心的娘娘又是出自崔、王两家。除去这些表面上的关系,暗中的人情往来、门生故吏,又是盘根错节、环环相扣。
“郡主记得一点也不差。”桃枝笑道。
“好姑姑净是给我出些难题……算了,拿来给我看看吧。”晓山青叹了一口气,放下了笔,走到水盆边净了净手。
桃枝亦步亦趋地跟着她,拿来了架子上的细布给她擦干了手上的水珠,又捧来帖子给她看。
那张撒金粉宣笺纸之上,一手簪花小楷清秀端丽,遣词婉转含蓄,是来邀她上巳节一同出游赏春的。
类似的小宴、雅会,晓山青也去过了几次。今日你请,明日我请,有时是在谁家的园林办宴,有时又是由崔、王两家的几位公子带着她们去城外踏青。
如今虽有礼教约束,但并不严设男女大防。年轻人凑作一堆,自有层出不穷的玩法。投壶射箭,捶丸斗草,藏钩射覆。若是席间备了酒,更少不了飞花传令、曲水流觞,直至尽兴方归。
晓山青若有所思:“……王四姑娘与崔三姑娘邀我的次数是不是有些多了?”
“郡主可是圣人亲封的昌平郡主呢。”桃枝不解道。
“是圣人垂怜我年幼便与母亲分离,特地越级加封的虚名罢了。”晓山青摇了摇头,思索道:“我的意思是,正月初十那日阿娘替我设宴,邀的都是与我年纪相仿的贵女……按理说,如英国公府的陈二姑娘、三姑娘一般,隔个十几日再回请我便是。偏偏第二日,王、崔两家便已送了帖子过来。”
实在是太快了。
桃枝愣了一下:“奴婢随郡主见过这几位贵女……只觉得几位姑娘都是心善的可人儿,待郡主也极是真诚,好像也没有什么坏心……”
“是没什么坏心。”晓山青有些不在意地点了点头,“也没什么,反正既不谋我的财,又不害我的命。”
晓山青跟着她们玩了几次。这群小姑娘间就算有了点不和睦,也不过是相互斗斗嘴,赌赌气,软绵绵地口角争执一下罢了——她蛊盅里两只毒虫凶斗都比她们这小打小闹来得狠毒。
听着她后半句话的小桃枝又是倒吸了一口冷气,急道:“郡主!”
晓山青挑了挑眉:“好了好了,逗你的。这诗社总共也不过九十来个人,还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贵女,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就是不知道到底是谁在催着她们来与她交好。
晓山青又低头翻了翻手上的帖子,目光漫不经心地扫过了屋子角落的花灯上后,微妙地停顿了一下。
那盏从宫里带回来的花灯是绣球的形状,层层叠叠,玲珑剔透,能随风滚动,最小的绣球中间是一枚被雕成金盏银台形状的灯台,以花蕊做灯芯,精致又可爱。这样价值连城的东西被她随手丢在了吃灰的地方,一丢就是一个月。除了这盏灯,占据这个角落的还有她慷慨的太子表哥一并给她送来的各种能拿来“解闷”的小东西,诸如白玉九连环、螺钿双陆棋、一整套的夜光琉璃盏,还有一尊可握于掌中的象牙微雕小船。
“表哥送了我几次东西?”她意味不明地问道。
桃枝没跟上她的思路:“郡主说的是哪个表哥?可是前几日登门的安王世孙?”
“当然不是。”晓山青轻轻笑道,“我说的是我们的太子殿下。”
不等桃枝说话,她就自顾自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好像也就那一次吧?”
“他怎么不继续送了呢?”她又继续问道。
晓山青再一次把目光移到了手上。这一次,她长长久久地注视着这张漂亮的、熏了香的名帖,好像这薄薄的纸面上还藏着什么她没看到的东西。
他怎么不继续了呢?
因为他是一国储君,是住在东宫的太子。
他既嫡又长,有半数朝臣辅佐,而幼弟年幼,宗室无人。他的权力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位置已经稳固得无可动摇。
如果一个人同时拥有了以上两样东西,那么他想要得到什么,一定会有人帮他得到。同样,他想要交好什么人,也一定会有人帮他交好。
“真奇怪,王、崔两家明明各有娘娘在宫中,却都在心甘情愿地帮太子办事……而陆氏的祖孙两人,一个太子太傅,一个是天子近臣,偏偏都要当清流,在干直臣、孤臣才干的事。”晓山青喃喃道。
“……那太子为什么要让王、崔两家来交好我这个‘昌平郡主’呢?”
昌平郡主与晓山青可不一样。
晓山青是没有什么把柄的人。她自由自在,无所欲,无所求。天下没有什么绳子能拴住晓山青,如今她呆在长安,也只是呆在长安。她绝不会在这里扎根。“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的长安不属于她,“故园东望路漫漫”的长安也不属于她,她不过是个旅人,是个过客。阿娘在这里,她便为了阿娘在这里略停一停;若阿娘不在这里,这里便与任何一座中原的城池并没有什么分别——她也就毫无留恋地走了。
但昌平郡主却不一样。这是由这片天下的主人给她的新名字,这个新名字也衍生出一个全新的人。“昌平郡主”是圣人亲封的郡主,是天潢贵胄,是金枝玉叶,那她就该遵守长安城里的规矩。吃穿用度,衣食住行,交往的密友,甚至是将来的婚配——“昌平”的人生并不被握在她的手里。她是可被“支配”的,谁给了她名字,谁就可以“支配”她的选择。
晓山青或许永远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但是“昌平郡主”可以。
“……因为我的名字与阿娘紧紧绑在一起。”昌平郡主笑了起来。
而这是唯一她无法辩驳、无法改变、无法丢弃的纽带。是晓山青与昌平郡主共同拥有的东西。
“所以他想通过我,来动摇我的阿娘。”
那副漂亮的名帖从她手里飘了下来,坠到了地上。她依旧注视着它,带着她平日里惯有的轻松的笑意。
微风从未合严实的窗隙间出来,轻轻拂动了她的发尾。两枚银环叮当作响。
桃枝小心翼翼地出声:“郡主?”
“没事。”昌平郡主摆了摆手,转身坐回了她的椅子上,提起了刚刚放下的笔。阳光明明笼罩在她身上,却好像怎么也驱不散她身上残留着的冬日寒意。
不知为何,桃枝莫名觉得她冷。
“……郡主,要不要奴婢再舔个炭盆?”
“嗯?”郡主奇怪地抬眼看了看她,“不用啊,我不冷。”
“真的?”她有点不安。
“真的。”
“……郡主,那,那我们还去吗?”桃枝低声问道。
“去,当然去。”
“不过既然是他们对我有所图谋……”她的郡主叹道:“那就劳烦他们早些出门,来长公主府接一接我吧。”
*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
过了惊蛰以后,白仙一日比一日越发的焦躁,也到了该把白仙带出去放风的的时候了。
三月初三,上巳节。
晓山青于诗词一道上算不得精通,但怎么也读过那么几个句子。去往曲江的路上,马车在青石路上摇摇晃晃,她便也跟着摇摇晃晃地念了出来:“兰亭席上酒,曲洛岸边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上巳家。”坐在她身边的崔三姑娘微笑着对出了上阕,又叹道:“白大家此句,最妙的便是这信手拈来的闲适意境。”
这风雅的话题晓山青接不上来一点。但所幸她现在是“昌平”,自然有人帮她接上了这句话。
旁边的崔四姑娘扶着额角开了口,“哎呀呀,好姐姐,怎么在马车上便说起这个来了……我头都要晕了。”
“每次说起诗词文章,燕娘都要装晕。”崔问雪忍俊不禁,拿起手边的一卷书轻轻敲了敲堂妹的额头,“二伯母这样一个文采斐然的才女,怎么传半点诗才给你?”
“问雪可别为难燕娘了。”马车外也传来了男子的轻笑声,“她就是这榆木脑袋。”
说着顿了顿,似乎想起车内还有贵客,“让郡主见笑了。”
晓山青摇着小扇摇头答道:“怎么会?”
她伸手掀开了窗边的珠帘,好奇地往外望去:“崔家阿兄,还有多久才到?”
马车外的高头大马上是一二十余岁的俊朗男子,身着圆领澜袍,腰束玉带,闻言勒了勒缰绳,低头靠近了马车:“还有两刻钟便到了。郡主若是坐得难受,我让车夫……”
“不用不用。”晓山青眨眨眼睛:“不过今日还得多谢崔二公子来接我。虽说方才已向三姐姐谢过一遍,但怎么也要向二公子再谢一遍才是。”
“小事而已,郡主不必挂怀。”
晓山青点点头,正要坐回去,却见崔二又向她拱了拱手,斟酌着开口:“……郡主,还有一事,在下要先道一声告罪。”
“……家里有个弟弟,单名一个泓字,字涉川,是我三伯晚来得子,因此宠得过分了些。若他今日有冒犯郡主之处,还请郡主多担待。”
……崔泓,崔涉川?
好耳熟的名字。晓山青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