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意识像沉船般缓慢上浮,带着钝痛和茫然。夏茂茂费力地睁开沉重的眼皮,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实验室的场景,不是寝室床帘熟悉的绿色,也不是堆满文献资料和研究分析报告的凌乱工位,是一片灰蒙蒙的、异常空旷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颜色是那种褪了色的、苍凉的灰蓝,压得很低,仿佛触手可及。
      她猛地坐起身,一阵剧烈的眩晕袭来,让她差点又栽回去。冰冷的触感从身下传来,她低头一看,自己正坐在一片极其荒芜的土地上。
      土壤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灰白色,夹杂着粗糙的沙砾。地表板结得厉害,像龟裂的、失去生机的皮肤,缝隙里顽强地钻出几丛稀疏、低矮、带着尖刺的灰绿色杂草,叶片干瘪,毫无光泽。更远处,是同样贫瘠的景象,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那片同样灰蒙蒙的、似乎静止不动的大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带着咸腥和海藻腐败气息的味道,风很大,带着略显料峭寒意,毫不客气地灌进她单薄的实验室白大褂里,让她打了个哆嗦。

      “这是哪儿?”夏茂茂的声音干涩沙哑,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恐。她最后的记忆还停留在农学院实验楼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里,为了关于大豆耐旱基因表达调控的论文数据,她已经熬了第三个通宵。眼前一阵发黑,晕了过去,醒了就是眼前的场景?
      她慌乱地环顾四周。除了这片广袤的荒芜,唯一能称得上是“人工痕迹”的,是离她不远的一间屋子?
      那实在不能称之为“屋子”,更像是一堆随时会散架的石头和烂木头勉强堆砌起来的避难所。低矮的石头墙歪歪扭扭,缝隙大得能塞进拳头。屋顶是厚厚的、早已发黑腐朽的茅草,塌陷了好几处,露出几个狰狞的黑洞。唯一的一扇小窗,木头窗框朽烂变形,糊窗的兽皮(?)破了好几个大洞,在风里猎猎作响。一扇同样歪斜的、用粗糙树枝拼凑起来的门虚掩着,发出令人牙酸的“咯吱”声。

      实验室的白大褂沾满了灰土,口袋里的东西硌着她。夏茂茂下意识地摸了摸——一支写了一半的签字笔,一个屏幕已经裂了、已经没电关机的手机,半包皱巴巴的纸巾,还有几小包硬硬的颗粒物。

      她掏出来摊在手心。是种子。几颗饱满但略显干瘪的扁豆,几颗圆滚滚的萝卜籽,还有2颗小小的、深褐色的甜菜种子。这是她去温室播种的时候,挑剩下未播种的样本,随手揣在兜里了,但这些天忙论文,已经忙忘了。这几颗小小的种子,此刻成了她与那个熟悉世界唯一的、脆弱的联系。

      一股巨大的恐慌和无助瞬间攫住了她。穿越?开什么玩笑。她只是为论文和就业愁秃了头的农学研究生,不是什么荒野求生专家。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工具,没有语言,甚至没有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屋顶。

      “冷静,夏茂茂,冷静。”她用力掐了一下自己的胳膊,疼痛让她混乱的思绪稍微清晰了一点。农学研究生?对,她是学这个的。土地。作物。生存。

      求生的本能暂时压倒了恐慌。她挣扎着站起来,踉跄地走向那间破败的石屋。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破门,一股浓重的灰尘和陈年腐朽的气味扑面而来,呛得她连连咳嗽。

      屋内比她想象的更糟。光线从屋顶和墙壁的破洞漏进来,勉强照亮了狭小的空间。地面是夯实的泥土,坑洼不平。角落里有一个用石头垒起来的、布满黑灰的简陋火塘。一张用几块粗糙木板搭在石墩上的“床”,上面铺着些早已霉烂发黑的干草。一个同样歪斜的木头架子靠在墙边,空空如也。墙角扔着一把东西,她走过去捡起来——是一把锄头,或者说,曾经是。木柄腐朽开裂,锈迹几乎覆盖了整个铁制的锄头,刃口豁了好几个大口子,钝得连草都割不动。

      夏茂茂的心沉到了谷底。这地方,比废弃的牛棚还不如。

      喉咙干得冒烟。她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强烈的口渴感提醒着她当务之急是什么。她走出石屋,目光投向不远处那条在荒地上蜿蜒的、反射着灰白天光的小溪。她跌跌撞撞地跑过去,跪在岸边,迫不及待地掬起一捧水。

      水入口的瞬间,一股浓重的咸涩和土腥味在口腔里炸开。

      “噗——咳咳咳。”她猛地吐掉,剧烈地咳嗽起来,眼泪都呛出来了。这水咸得像海水,还带着一股难以形容的怪味,根本不能喝。

      绝望像冰冷的潮水,再次将她淹没。她颓然跌坐在岸边粗粝的沙石地上,望着眼前这片死气沉沉的土地、破败不堪的屋子、无法饮用的咸水,还有手里那几颗仿佛在嘲笑她无能的种子。论文的压力、导师的催促、就业的迷茫那些曾经让她喘不过气的烦恼,此刻显得那么遥远而可笑。她现在面临的,是赤裸裸的生存危机。

      孤独感排山倒海般袭来。没有院长妈妈,没有老师,没有同学,没有网络,没有文明社会的一切声响。只有呼啸的风声,单调的水声,以及这片无边无际的、令人窒息的寂静和荒凉。

      “不行不能就这样”她喃喃自语,声音带着哭腔,却努力睁大眼睛,不让泪水掉下来。她强迫自己去看这片土地,用她学了七年的农学知识去审视,用她从小到大和土地打交道的经验去破局。

      盐碱化非常明显。土壤表层析出的白色盐霜,稀疏且具有典型耐盐特征的植被(那些灰绿带刺的草),还有这咸涩的水源。板结严重,缺乏有机质,结构极差。典型的滨海盐碱荒地。这种地,在她们实验室的报告里,通常被标注为“需长期综合治理,短期内难以获得经济效益”。

      长期?综合治理?她现在连明天都未必能活过去。

      巨大的疲惫和沮丧让她几乎崩溃。她下意识地伸出手,指尖触碰到脚边一株格外顽强的、紧贴着地面生长的灰绿色小草。草叶边缘带着细小的绒毛,在寒风中微微颤抖,却死死地抓着身下那点可怜的土壤。

      就在她的指尖感受到那叶片粗糙触感的瞬间——

      一个极其温和、平静,带着一丝奇异韵律,如同风拂过草甸又带着点机械质感的女声,毫无征兆地、清晰地在她脑海中响起:

      【接触目标:未知耐盐碱草本(编号:001)】
      【生命力状态:微弱,但稳定。根系受损(轻微风蚀),需稳固基质。】
      【环境适应性:高(盐碱、干旱、贫瘠)。可尝试伴生种植初期固土。】

      夏茂茂猛地缩回手,像被烫到一样,惊恐地瞪大了眼睛,心脏狂跳不止。

      “谁?谁在说话?”

      只有风声呼啸。

      她屏住呼吸,再次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轻轻碰了碰那株小草。

      那个平静的女声再次在她脑海深处响起,没有情绪,只有陈述:

      【建议:观察其根系分布方式,模仿以稳定新垦地表。伴生种植可降低风蚀风险。】

      这一次,夏茂茂听清楚了。不是耳朵听到的,是直接出现在她意识里的声音。

      这是系统吗?传说中穿越必备的金手指?
      夏茂茂试图在意识里和这个提示音交流,但声音并没有再出现。

      “应该是需要触发点,刚刚是在接触植物时出现。”她心想。

      她低头看着自己沾满泥土的手指,又看了看那株在风中摇曳的、不起眼的小草。脑海中那个声音给出的建议模糊而原则性,没有具体的操作步骤,更没有给她变出食物或工具。

      “观察根系,模仿,伴生种植?”她低声重复着这些词,混乱的大脑在专业本能驱使下,下意识地开始运转。作为农学生,观察和模仿自然生态本就是基础理念之一。这个所谓的“系统”,似乎只是把她已有的知识,用另一种方式提示出来?

      它没有解决她迫在眉睫的饥渴和寒冷,只是告诉她,眼前这株卑微的小草,可能是这片死地里的一个微弱信号,一个关于如何在这里“开始”的、极其原始的线索。

      夏茂茂慢慢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那几颗从实验室带来的种子,在她另一只手里被攥得发烫。

      荒芜依旧,寒风依旧。但有什么东西,在她心底最深的绝望里,极其微弱地动了一下。

      活下去。
      像这株草一样,先活下去。
      哪怕根须只能抓住一粒沙。

      她抬起头,望向那间破败的石屋,目光不再仅仅是恐惧和不安,而是带上了一丝规划。她需要一个不漏风的角落,需要一个能收集雨水的东西,需要尝试寻找不那么咸的水源。

      脑海中那个平静的女声没有再响起,仿佛从未出现过。但夏茂茂知道,那不是幻觉。

      在这片被世界遗忘的盐碱地上,一个农学研究生和一个沉默寡言的系统辅助模块,艰难而缓慢的异界农场求生,从触碰一株小草,开始了它微如晨露的第一章。

      她站起身,拍了拍白大褂上的尘土,尽管那衣服已经脏得不成样子。然后,她朝着那间破屋,迈出了第一步。脚步虚浮,却异常坚定。风卷起她散乱的发丝,也带来一丝若有若无的、来自溪水的咸腥,以及一丝属于新翻泥土的、极其微弱的、几乎被忽略的、属于春天的、微凉而湿润的气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