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造活性炭,必须将普通的木炭“活化”,方法之一是将木炭加热到一定的温度(600-900摄氏度),再通入水蒸气,水蒸气分子会进入炭的结构里,形成小孔,增大炭的表面积,就成了有吸附功能的活性炭。在这样的高温下,水蒸气和碳会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C(s) + H2O(g) = CO(g) + H2(g),这两种气体都是可燃物,所以女主通过点燃了缝隙里漏出的气体来判断水蒸气已经接触到了碳。另外说明一点:女主此时连温度计都没有,以战国时期的条件,炭的温度很可能不够,但是不会差太多,就算做出来的活性炭没有现代市面上卖的吸附能力那么强,也足够净水了。
【2】女主在这里搭的是分馏装置,晋江没法贴图,大家可以自己去搜分馏装置长什么样。它的原理是将混合物中的两种沸点不同的组分分开,此处的混合物是酒精和水,酒精的沸点比较低,更易汽化,当加热时,蒸汽中酒精的含量会比液体中的高,蒸汽进入分馏柱(此处插在陶罐里的管子)内,在碎瓷片碎瓦片表面冷凝,再与上升的蒸汽进行热交换,再度汽化,如此循环往复,每次冷凝再汽化都能让混合物蒸汽里面酒精的含量提高一些,最终酒精通过蒸汽从管子上方流出,经过冷凝(此处包着湿布的竹管)成液体被收集,而水则留在了烧瓶(陶罐)内。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酒精和水会形成95%酒精的共沸物,最终被冷凝收集的其实是这个共沸物而不是纯酒精,但是医用酒精只要70%,酒精浓度高了反而不能杀菌,所以后面会提到女主将蒸馏出的液体稀释再用。
【3】烧热的铜片会让甲醇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被氧化成甲醛,而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所以有类似的刺鼻的味道。这曾是检验甲醇的方式之一。
【4】这里要说明一下,将酒精直接倒进伤口里,不仅会很疼,而且其实不利于伤口恢复,容易留疤,现代我们一般不这么做了,但是,在当时的情景下,保证伤口不感染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也没别的办法。
【5】紫苏叶中的花青素,是天然的酸碱指示剂,遇酸变红,遇碱变绿再变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