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南宫梁孝武太皇太后传 ...
-
孝武太皇太后者,名璃茉,宜阳太祖始皇之发妻也,自其父南宫格起始居赫城之地。
太后早年丧父,与母相依为命,其母贤良,虽家道中落,然悉心教导,使太后自幼便明礼懂事,颇具才情。
然太后更喜武力常与城中少年比试骑射,技艺竟不输男子。
某次赫城郊外遇匪,众人皆惧,太后却面无惧色,操起弓箭,连发数箭,箭无虚发,匪首中箭倒地,余匪见状,仓皇而逃。
待及笄之年,太后出落得亭亭玉立,嫁与其母养子太祖南宫烨也。
太后未改其尚武之风,常陪太祖狩猎,于山林间纵马驰骋,挽弓射雕,太祖对其愈发宠爱。
婚后,太后随太祖辗转奔波,历经艰险,不离不弃。
太祖与太后共同征战四方,不时后方操持家事,安抚百姓,为太祖解决后顾之忧。
及太祖一统天下登基称帝,立太后为后,母仪天下,太后虽贵为皇后,却依旧保持勤俭之风,时常劝谏太祖以民为本,广施仁政。
太祖崩,孝武帝即位,尊太后为皇太后,太后心系朝政,辅佐孝武帝处理国事,为国家的稳定与繁荣贡献颇多。
然朝中暗流涌动,有大臣不满太后干政,暗中勾结,欲夺太后之权。
一日,有弹劾太后之奏章递至孝武帝案前,言太后干预朝政,有违祖制。
孝武帝一时犹豫不决,既念及太后多年辅佐之功,又恐朝堂局势生变,太后得知此事后,并未动怒,而是主动进宫面见孝武帝。
太后言:“哀家辅佐汝,皆为江山社稷,若汝觉哀家所为不当,哀家自当退居后宫。”
孝武帝闻言,心中愧疚,遂安慰太后,将弹劾奏章焚毁。
此后,太后虽依旧关心朝政,却行事更为谨慎,她广纳贤才,平衡朝堂各方势力,又鼓励农耕,减轻百姓赋税。
在太后的悉心治理下,国家愈发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太后之名,亦在民间广为传颂。
然而,正当国家蒸蒸日上之时,匈奴突然犯境,边境告急。
孝武帝本欲御驾亲征,却不幸身染重病,不久便驾崩了。
新帝南宫玄继位尚幼,难以主持大局,太后被为太皇太后之时。
再度临朝听政,此时,那些曾弹劾太后的大臣们又蠢蠢欲动,妄图在这混乱之际夺权。
太后并未慌乱,她一面迅速调兵遣将,任命良将抵御匈奴,一面在朝堂上力压那些心怀不轨的大臣。
她身着战甲,亲自前往军营领兵亲征,在太后的带领下,军队士气大振,与匈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最终,成功击退匈奴,保卫了国家的领土,经此一役,太后的威望达到了顶峰,那些妄图夺权的大臣们也彻底没了底气,只能乖乖臣服。
击退匈奴后,太皇太后回到朝堂,着手整顿朝纲,她深知那些大臣虽表面臣服,但心中未必真正服气。
于是,太皇太后决意举办一场庆功宴,邀请朝中所有大臣参加。
宴会上,太皇太后当众宣布,将设立一个新的官职,名为御史大夫,专门监督官员的行为,以确保朝堂的清正廉洁。
那些曾妄图夺权的大臣们听后,心中暗自叫苦,却又不敢反对。
与此同时,太皇太后也没有放松对边境的防御,她派遣使者与周边国家进行友好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为大梁创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
在太皇太后的治理下,国家日益强大,百姓生活富足,随着新帝南宫玄逐渐长大,太皇太后始将大权交还新帝。
她教导新帝如何治理国家,如何用人,新帝也十分聪慧,虚心学习。
最终,新帝顺利接过了治理国家的重任,太皇太后则安心地退居后宫,安享晚年。
————永安二十六年载
臣李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