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开始更新啦,说一下更新节奏。每周一、二、四、六、日更新,一周五更,周三、周五这两天是留给大家踊跃投雷加更用的,投雷越多,越接近日更哦。[狗头]
我会在作话里标注一些历史背景知识,行文中为了保持阅读情绪的连贯性,就不特意标注出来了。如果有我没标注出来但仍有疑问的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我看到一定会回复。
第一章其实信息量就比较大,标注内容如下:
1、汉武帝征和二年,这一年是公元前91年,也是巫蛊之祸爆发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卫青已经去世,继承其长平候爵位的是他的长子卫伉。卫伉在历史上没有配偶和后代的记载,有可能是史官故意没写,也有可能是本来就没有。贵族联姻看重的是两个家族的利益得失,因此卫伉因其打小闯祸的事故体质年长未婚也是有可能的。[狗头]
2、耳后夹笔:汉代文管书吏的惯常打扮,将毛笔夹在耳后,常见于汉画像石。
3、乌孙国:汉代西域以游牧畜牧业为主的古国,首领称“昆莫”或“昆弥”。其部族早期游牧于敦煌、祁连间,后迁至伊犁河流域,政治中心为赤谷城。汉武帝时期通过细君公主、解忧公主联姻与汉朝结盟,共同对抗匈奴。
4、凡语,又叫“正音”,以政治中心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的口音结合先秦雅言而制定出的官话。
5、剑璏,zhì,位于剑鞘中部,留有孔眼,起到穿入腰带,将剑身悬吊于腰间的功用。
6、轺车,Yáo,竖有伞盖,四面敞开的马车,等级较低。
7、北军:北军与南军一起构成西汉时期戍卫京师的常备兵体系。南军包括期门军、羽林军及羽林孤儿,其中期门军建于建元三年(前138年),羽林军建于太初元年(前104年),均属光禄勋管辖;北军由中尉统辖,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前111年)设八校尉分领禁军,每校约七百人,包括屯骑、越骑、长水等。
8、亭长:秦汉时期,亭是县级以下的最小治安单位,十里一亭,配有亭长和亭卒,负责治安警卫、抓捕盗贼、管理过往旅客、治理民事,受乡里的“三老”管理,经常配合县衙做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
9、商传,颁给商人的符传,用以通关,其上会详细记录商队的人数和运送的货物品类数量。
10、大月氏:西域国之一,故事开始的时间点,大月氏已然败给乌孙,西迁至阿姆河(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之间的界河)流域,征服了当地的大夏人(巴克特里亚人)。留在河西地区的月氏人,南迁至今日中国甘肃及青海一带的,被称为小月支。
11、悬泉置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瓜敦公路甜水井南侧1.5千米处。是中国唯一一处经系统考古发掘的丝绸之路古代驿站遗址,遗址开创于西汉武帝元鼎至征和(前111年至前92年)约30年间。
12、蒲类国是汉代西域古国,因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得名,属车师六国之一。其王治位于天山西麓疏榆谷(今巴里坤湖东南),西汉时有户325、口2032,胜兵799人,设辅国候、左右将等官职管辖。该国处于丝绸之路北道要塞,以游牧为主,居民善骑射,长期受匈奴控制,常南下劫掠丝路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