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二次考研 ...

  •   普天之下,所有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马锦超的父母,同样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父母朴素的价值观认为,读书是可以改变命运的。马锦超工作不顺利,创业失败,又不愿去开出租车,母亲鼓励他再考研究生。纵然梦想之舟已被风雨打得七零八落,但生命不息,生活不止。马锦超知道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想摆脱眼前的不堪,只有考学一条路可走了。2011年10月,考研报名即将开始。此时的马锦超已经二十四岁了,他毅然选择了再次考研。
      厦门大学在中国是毫无争议的名牌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又是热门专业。厦大研究生录取分数居高不下,也在情理之中。其实以马锦超上年的分数,如果报考的是211高校或者普通院校的话,被录取是没问题的。在2011年,全国研究生录取人数还不多。无论是名校毕业的研究生,还是普通高校毕业的研究生,踏入社会后都被视作精英,就业质量明显优于本科生。二次考研,马锦超和他的家庭势必会在精神和经济上承担更大的双重压力,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考学的机会了。为了降低风险,马锦超决定退而求其次,报考一个普通高校的研究生,还选企业管理专业。当时的重庆,发展迅速,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马锦超查询了重庆各高校的研究生招生简章,综合考虑了学校排名、专业实力、招生人数、历年分数线,以及研究生待遇、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和学术氛围等因素。经过再三斟酌,他选择了报考重庆工商大学企业管理专业。
      家人又凑出了一万块钱,作为马锦超考研期间的花销。为了能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马锦超每月花三百元租金,在海边的村庄里租了一间民房,当作学习的场所。这一次,不许失败,只许成功,马锦超制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周密计划。距离考试仅剩三个月,每一分一秒都至关重要。按照计划,除了外出吃饭,其余时间马锦超一概闭门不出,专心致志备考。白天,村庄里也会有小贩的叫卖声和孩子的嬉戏声。因此,他特意调整了作息时间,白天睡觉,晚上学习。
      母亲心疼马锦超,有时改善生活,白天会过来给马锦超送饭。母亲来了几次,每次都发现马锦超在呼呼大睡。起初,母亲虽感到诧异,却也没说什么。不放心的母亲,白天来马锦超小屋的次数明显多了。有时是来送饭,有时纯粹就是为了看看马锦超在干什么。终于,母亲忍不住询问马锦超:“离研究生考试越来越近了,你怎么天天在睡觉呢?有多少觉晚上睡不完,非得白天睡?”
      “白天没有晚上安静,我都是晚上通宵学习,白天休息。”,马锦超打着哈欠回答。
      “你能坐一晚上,学习到天亮?”,母亲不可思议地说。
      “是的!”,马锦超稍显不耐烦。
      “从晚上几点开始,天亮后几点结束?”,母亲追问道。
      “晚上七点钟开始学习,到第二天早上七点钟,每天学习十二个小时。”,马锦超不耐烦地回答母亲。
      母亲还是不放心,像小时候教育马锦超一样,又耐心地强调一番:“咱家条件咋样你也清楚,那一万块钱是我和你爸,还有你妹,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这次能支持你再考一次研究生,不容易的很。你自己可得有点头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能再把时间浪费到其它方面了。”
      马锦超表情略显沉重,“嗯嗯”地回复母亲。
      母亲再次审视着马锦超的小屋,看到书桌上摆满了备考用的书籍、试卷、草稿纸、圆珠笔等,然后半信半疑地离开了。
      时间进入2011年12月份,距离研究生入学考试仅剩一个多月的时间。此时,马锦超内心承受的压力比第一次考研时要大的多。大四时考研,即使考不上,还可以找工作,毕竟那时马锦超还憧憬着通过工作或是创业改变生活。而这一次,马锦超已经历经了工作碰壁、创业失败,并且还负了债。家人也用尽了全力支持他,如果再考不上,真的没有退路了。巨大的压力下,马锦超强迫自己高负荷运转。他比中考和高考,比第一次考研,都更加努力。他的体力和精力,乃至是智力,都在挑战中一次又一次地突破。疲惫,倦怠,还有孤独,都在考验着马锦超。稍一懈怠,稍一走神,可能就会断送他最后一次翻身的机会。通宵达旦,挑灯夜读,任凭窗外暴雨滂沱,任凭台风肆虐,任凭电闪雷鸣,任凭锣鼓喧嚣……马锦超不能,也不敢停歇或是分心。
      高强度的学习持续了两个月,马锦超即将进入考前一个月的冲刺阶段。父母一来担心马锦超贪玩,二来也对马锦超这种狂热的闭关式的学习状态感到怀疑和震惊。晚上,父母偶尔还是会去马锦超的小屋探视。或是深夜,或是凌晨,他们走进马锦超的小屋,看到满地用过的演算纸,而且一次比一次多,他们彻底相信马锦超是在专心学习,也总算是放心了。父亲曾站在马锦超的书桌前,望着那堆积如山的参考书和习题集缄默良久。父亲随手拿起一本几百页厚的高等数学习题集,翻开了,仔细端详着,只见里面密密麻麻地写着解题过程。复杂的公式,冗长的定理,高等数学对父亲来说无异于天书。父亲皱了皱眉头,合上书,惊讶地问马锦超:“这些习题都是你解答的吗?这么多的书,你都看了吗?”
      马锦超肯定地回答:“是我解答的,所有的书都看过了,而且看过许多遍了。”
      “都能看懂吗?”,父亲接着问。
      马锦超略显得意地说:“那是肯定的,不过光看得懂还不行,还得做到深度理解,不然肯定考不上研究生。”
      父亲似乎对马锦超的回答挺满意,出了马锦超的房间,哼着小曲悠闲地回家了。
      历次模拟测试,马锦超的成绩都比上年有了明显提高。根据大量模拟测试的数据判断,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马锦超今年考研的成绩能比上年提升三四十分。并且,单科成绩都能突破国家控制线二十分以上。马锦超心里踏实了不少,他期待着研究生入学考试早些到来,也期待着自己早日解脱。
      2012年1月7日、8日,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如期进行。那两天天气晴朗,正值冬日的厦门,却没有一丝寒意。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松柏中学的校园里。马锦超踏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考场。他不再紧张,更多的是平静与自信。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刻苦攻读,那些看似枯燥的考点,早已在他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考试铃声响起,马锦超拿起笔,翻开试卷,开始作答。试卷上的题目,如同老朋友一般,没有一个陌生的。笔尖在纸上跳跃,如同行云流水,自然且流畅。
      考试结束,马锦超走出考场。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微风不燥,凤凰木挺拔。他抬头望向天空,心中充满了感激。感激父母,感激二舅和妹妹,也感激自己。
      春节后,考研成绩揭晓。马锦超考了四百零三分,比上年考的分数高出三十八分。这个分数,被重庆工商大学录取是肯定的,即使是厦门大学也不在话下。马锦超开心地流出了泪水,开心之余,又不免有几分遗憾。遗憾的是因自己求稳而没有报考厦门大学,高分却与厦大失之交臂。2012年4月初,马锦超参加了重庆工商大学的复试。4月底,马锦超收到了重庆工商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毫无疑问,他被录取为了公费研究生,不仅无需学费,每月还享有生活补贴。
      为了庆祝这个来之不易的胜利,全家人决定去海边的餐厅饱餐一顿。餐桌上,家人们谈笑风生,推杯换盏。就连从不喝酒的母亲,也破天荒地喝了二两白酒。那天,马锦超一家人都哭了。醉酒的父亲,哭的像个孩子一样。
      欢乐之余,马锦超意识到离开学还有整整四个月的时间。他不想浪费这段宝贵时光,决定找一份工作。经过一番寻找,他进入厦门岛内的一家五金厂,成了一名流水线工人。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堪比海浪拍打堤岸发出的巨响。朴实无华的工友们,虽然学历不高,但吃苦耐劳,乐观向上。他们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拿着微薄的薪水,却欢声笑语不断。热心的工友,甚至还给马锦超介绍起了对象。这些来自底层的坚韧与乐观,深深触动了马锦超,让他更加珍惜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生活。
      那个夏天,马锦超心中充满了期待与憧憬。他知道,前方等待他的将是更加广阔的天地和更加精彩的人生。而这一切,一半源于家人的支持,一半源于自己的努力。过去的那些苦难的日子,失败的经历,还有那些不向生活低头的人们,用事实诠释着:逆境吞噬不了勇敢的人,唯有坚持不懈,才能筑就通往梦想的道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