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工作的无奈 ...
-
2011年6月份,虽经历了考研失败,马锦超还是顺利毕业了。因在郑州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父母又在厦门,马锦超从小听惯了闽南人创造财富的神话,他考虑前往厦门找工作。此时的他,觉得自己虽非名校毕业生,但有本科学历在手,南方就业机会又多,找个月薪四五千块钱的工作,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马锦超自我盘算着,先有了工作,等积累了经验后再创业。自己当上老板了,那还不是日进斗金嘛。他揣着毕业证,再次坐上了郑州开往厦门的绿皮火车。
马锦超站在厦门人才市场外的十字路口,望着络绎不绝的人群和车辆,心中五味杂陈。初出茅庐的他,满腔热血,踌躇满志,却很快体会到了社会的残酷。厦门的就业形势,跟郑州的情况差不多。凡是提供的工资待遇能满足他期望的企业,大多只招收重点高校的毕业生。应聘中大型企业,他的简历往往在第一轮筛选中就被淘汰。面对这样的困境,马锦超不得不降低自己的要求,将目光投向了小微企业。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只有几个人的外贸企业做业务助理。这家公司规模虽小,但老板承诺会给他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试用期月薪一千六百元,转正后月薪一千八百元,不缴社保,马锦超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
马锦超原本以为,仅有几个人的小公司,工作氛围应该很融洽。只要自己努力工作,真诚待人,肯定能快速融入团队并快速成长。没成想,接下来马锦超的日子并不好过。老员工们对这个新来的小伙子并不友好,他们故意将繁重的任务推给他,还时不时地对马锦超言语嘲弄。“你堂堂一个本科生,怎么连这么容易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新人就要有个新人的样子,多为老员工分担一些工作,也不会掉两斤肉不是!”,诸如此类的话,不绝于耳。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马锦超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难言的酸楚。他试图通过与老员工多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请他们喝奶茶,替他们订外卖,帮他们拿文件……马锦超所做的这一切,确实得到了几个老员工的认可,但还是有个别老员工会对他颐指气使。马锦超就像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的男主人公一样,卑微的如同一粒尘埃。面对老员工的欺负,他除了忍气吞声,还是忍气吞声。
每天,马锦超挤着拥挤的公交车上下班,吃着最便宜的快餐,住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尽管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他相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然而,命运似乎丝毫不眷顾这个努力的年轻人。工作第二个月,马锦超因为一次严重感冒去了医院。看病的花费,让本就捉襟见肘的他陷入了困境。对现状的强烈不满,让马锦超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工资待遇差,工作强度大,还要忍受老员工的欺负。他意识到,如果继续留在这家企业,他可能永远都无法逃离贫困的生活。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这份工作,开始了新的求职之路。
现实并没有因为他的尝试而改变,他换了第一份、第二份工作。无一例外,马锦超入职的都是小微企业,收入微薄得连起码的生活都维持不下去。交不起房租时,他除了向父母伸手,别无他法。马锦超知道,这就是当年他选择三本院校的后果。他思考着未来,不知道究竟如何才能摆脱困境。2011年,厦门房地产均价已经达到了每平米一万多块钱。按照当时的情况看,马锦超在厦门永远买不起房子。马锦超和家人,都没能从他当时的工作中看到任何希望。
自从1994年父亲离开家乡,到2011年,他已经开了十七年的出租车。这十七年里,父亲靠开出租车的收入,不仅养活了一家人,还把马锦超供到了大学毕业,把妹妹也供到了高中毕业。在亲友的帮助下,父亲2010年买了一辆出租车。父亲自己开白班,晚班租给别人,每天收一百三十元的租金。当时普通大学生的收入,远不及出租车司机。以租车的司机为例,每天工作十二小时,除了油费和租金外,能剩下两百到三百块钱的纯收入。按照月休两天计算,厦门的出租车司机每月可有六千块钱收入。同时期厦门的普通白领,月收入三千元左右。于是,父母开始劝说马锦超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去做出租车司机——一个收入足以养家糊口的工作。马锦超明白父母的苦心,也知道出租车司机这个职业的稳定性。出租车司机虽说收入稳定,且处于社会的中上水平,但是难有大的发展。摆在眼前的是生存问题,马锦超也知道饿着肚子空谈理想是不现实的。去开出租车的话,马上就能有养家糊口的经济条件。如果继续在小微企业工作,未来很可能耽误了宝贵的时间,最终一事无成。在小微企业,闯出一番事业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可能性很小。该何去何从?马锦超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出租车日夜穿梭在城市的道路上,这份工作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职业病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悄然侵蚀着司机的健康。马锦超的父亲,十几年如一日,坐在出租车驾驶室里,见证了厦门这座城市的变迁,也承担了养家糊口的责任。随着岁月的累积,父亲的身体早已发出警报。由于工作中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腰部、颈部承受巨大压力,加之不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使得颈椎病、腰椎病、胃病等早就找上了父亲。甚至一些青壮年出租车司机,也因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早早地就被各种疾病所困扰。他们的青春与梦想,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健康的阴霾所笼罩。也有一部分司机因健康问题不得不提前退出这个行业,最终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马锦超无法接受自己像父亲那样,一辈子手握方向盘,逐渐出现各种职业病,直到被行业淘汰。再者,自己大学毕业,再去从事初中学历乃至小学学历就能胜任的司机工作,不仅浪费了大学文凭,也对不起支付的高昂学费,更浪费了为读书耗费的心血。马锦超渴望的是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进而实现人生的价值。他告诉自己,不能就这样放弃,一定要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马锦超坐在狭小而略显杂乱的卧室里,漫无目的地浏览着网页。突然,他被一则关于年轻人通过电商创业的报道所吸引。报道中的主人公,原本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因为抓住了电商的风口,短短几年便实现了财富自由。马锦超的心中顿时燃起了一把火,他决定去尝试一下电商。但是做电商,起码要对行业有一定的了解。涉及到选品、推广、运营等方面的知识,都要去学,前期还需一定的资金投入。
马锦超从小到大,两个舅舅对他都很是疼爱。二舅已在厦门买房安家,经济条件算是比较宽裕的。思来想去,他决定向二舅求助。马锦超鼓起勇气,向二舅阐述了自己的计划,并说出想向二舅借两万块钱的想法。二舅听后,沉默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决定支持这个外甥:“锦超,创业不易,但只要你有决心,二舅支持你。这两万块钱,就当是你的启动资金吧。”
拿到钱后,马锦超先报名参加了一个为期五天的电商培训班。培训结束,他又在网上找了供应商,并进了一批热销的日用品。接着,他注册了自己的网店,拍摄商品照片,撰写宣传文案,一切准备就绪。起初的几天,网店确实吸引了一些流量,每天都有几个订单。马锦超兴奋得几乎夜不能寐,他觉得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近了。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竞争的加剧,他的网店流量开始急剧下降,订单量也寥寥无几。更糟糕的是,他发现供应商发来的货,质量参差不齐。顾客反馈差,退货率居高不下。为了挽回局面,马锦超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进行推广,甚至大幅降价以吸引顾客。但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网店的生意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每况愈下。
经过一两个月的挣扎,马锦超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电商梦真的只是个梦。卧室里堆满了货物,却无人问津。银行账户里的余额,也只剩下零星的一点,连支付下月的房租都成了问题。他不得不面对现实——这次创业,他已赔得血本无归。那天晚上,愧疚的马锦超,鼓起勇气给二舅打了个电话。他告诉二舅自己做电商失败了,借二舅的两万块钱,恐怕一时半会儿难以还上。电话那头儿,二舅的声音依旧温和而坚定:“锦超,失败并不可怕,这次就当是个教训,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挂断电话后,马锦超呆坐在窗前,心中满是负罪感,久久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