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顾文劭 ...

  •   顾文宁先跟着王熙凤来到她的院子。一番参观之后,她发现王熙凤的屋子也不算很大。果然贾家房舍紧张不是骗人的。两个人先坐下闲话,且不忙着找东西。王熙凤说:“我婶娘她们也盼着你和林妹妹来呢。”王子腾的夫人以后肯定要见的,毕竟王子腾也是现在王家混的最好的人,只是没排到顾文宁的名单最前面。顾文宁刚跟王熙凤聊了两句她婶娘家的事,说曹操曹操到,平儿就进来说:“金陵薛家来信了,还有咱们王府上二太太也派了两个媳妇来说话,都在太太屋里呢。”
      顾文宁就说:“既然有事情叫你,那你就去吧。”王熙凤知道这件事要紧,也不得不站起来说:“我一回来就开了库房给您找东西。”顾文宁同着王熙凤一起出去了。王熙凤自去找王夫人,顾文宁回到自己院中。院子里静悄悄地没人。顾文宁自己处理一会儿家事,黛玉带着三个姊妹进来了。第一次来顾文宁这里,迎春、探春都有些拘谨,倒是惜春还小,还不知道什么叫拘谨。说了几句话,顾文宁知道她们从王夫人房里来,就问她们:“我在你们二嫂子屋里听到说金陵薛家来信了,是二太太妹妹嫁的那个薛家吗?”
      她们姊妹们早已听到了事情的原委,但是探春顾忌嫡母王夫人的面子,不愿意说。黛玉又顾忌探春在这里,也不好开口。倒是迎春说了句:“听说薛家表兄惹上了什么案子……”既然是这样的事,顾文宁也不便跟她们小孩子讨论。顾文宁就岔开了话题:“你们平时都跟着谁读书?今天怎么也没去上学?”
      不提薛家表兄的丢人事,探春就活泼起来了:“老太太说林姐姐才来,让我们陪着林姐姐玩几天,正好先生也歇两天。”原来贾家给三位姑娘请的是一位在宫里做过女官的魏才人。她在宫里服务了10年,求了恩典出宫来了。做女官的福利还不错,魏才人保留了自己原来的品级,还有一份退休金拿。她如今也不到三十岁,她又不愿意嫁人。老太太出面,就把她请到贾府教导三个孙女了。正好她又多一份收入,还可以依靠贾府的权势。
      不过,贾府为孙女请的是宫里待过的人,这真的只是巧合吗?顾文宁不着声色地问:“我恍惚听见,你们大姐姐是不是进宫去了。”这次还是探春回答:“大姐姐被选做了女史,已经进宫五年了。”五年——五年前正是新皇登基的时候。就是不知道贾家的大姑娘是新皇登基前还是登基后选进去的。
      当年太上皇的两个儿子争储,弄得两败俱伤,却让不显山不露水的五皇子捡了个大便宜。当今圣上的登基,是谁也没料到的。贾元春进去这么多年都没有进步的机会,怕不是下错了注?倒让好好的姑娘白白消耗了青春。虽然女史是女官,不是普通的宫女,但一样干的是伺候人的活儿。就像黛玉身边的陪读丫鬟中夏,南枝一样。
      顾文宁又仔细问了魏才人教学的内容。这位魏先生似乎水平也不错,既然这样,那就让黛玉先跟着她读书吧,且不忙着给黛玉另寻老师。她眼下要操心的事情也实在太多。
      第二天黛玉便上学去,顾文宁就去他二哥顾文劭府上。等见到了人,顾文劭先给他炫耀一番他住的地方:“这是当年咱们平山伯府的旧址,我本来是来这边随便逛逛,看看这房子变成什么样了,谁知道有一所房子正在出售,就买下来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年按照县伯规制建造的伯爵府,在子孙降等袭爵的时候,就缩减过几次规制了。后来顾家的爵位也袭到头了,顾家人干脆回了老家,这房子早就易主了。这中间又不知道经历了什么,如今这一片地方被拆得很散,有大大小小十几所房子。也有在这里租房住的,也有像顾文劭这样干脆买下来的。
      顾文宁虽然才来京都,但也摸清了皇宫的方向:“你住在这里,每天当值不是要走很远?”做官的人家喜欢聚居在西边是有道理的,离皇城和宫城近啊。本来轮到要早朝的日子,大家就是摸黑起床了。要是再住的远一点,那得起多早?顾文宁忍不住念叨她二哥:“我听说以前还有摸黑赶早朝,掉进池子里淹死的呢。”顾文劭赶紧“呸呸呸”:“你就不能盼着我点儿好?”
      终于说起正事。顾文宁先关心二哥这些年在京里怎么样,说是熬资历,挣前途,也不知道挣得怎么样了。顾文劭一向在自家人面前是有话直说的:“就那么着呗。你二哥刚考上的时候,也觉得自己是文曲星下凡了,虽然没有林探花那么厉害,但也没有熬到七老八十的,也算是运道不错了。不过等真做起官来,同僚个个都是进士,别管品级高低,大家各有各的绝活。”只不过这绝活有时候不是办好事的绝活,而是捣乱、拖后腿、贪污受贿的绝活。顾文劭还是对官位有追求的,不能像某些同事那么放飞自我。但是他也做不了海瑞、包拯,就这么不上不下的混着吧。
      顾文宁安慰人的方式很奇特:“横竖你出身好,熬资历也总能一步步升上去的。看咱们爹娘还有祖父祖母的寿命,你至少还有二十年。应该能混上个侍郎当当吧。”这出身好,就是指的正经二榜进士出身。比起那些举人、秀才、捐官、恩荫,要有前途多了。
      侍郎也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顾文劭懒得跟妹妹掰扯。顾文宁就问起林如海的座师胡严的事情,更是对那个被赶走的学生好奇得不得了。顾文劭知道的也有限,毕竟胡大人身在内阁,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身上还兼了礼部尚书。这么高端的人物,顾文劭接触的也有限:“被赶走的是前一科的进士,叫杨顿。听说他原本跟胡大人有一些拐着弯儿的亲戚关系,不然也不能拜了胡大人做老师。至于胡大人为什么勃然大怒,这传言就多了。有的说他求着胡大人给他安排个更好的前途,胡大人没答应,杨顿就对胡大人有些不恭敬。还有的说杨顿仗着亲戚的情分,给胡大人三节两寿的礼都太简慢了,两个人就翻脸了。”不管怎样,至少顾文宁之前的判断是对的,胡大人从来走的都不是两袖清风的人设。他肯定不是因为礼送的太重了才跟杨顿翻脸的。
      聊了半天京里权贵的八卦,顾文宁又想起一件事来:“我们在船上的时候,经过山东,当地的差役说是搜查什么偷印的大盗。”说起这件事,顾文劭就有些激动了:“这事儿说起来也是奇了。工部有一件新批下来的工程,要盖上营缮司的大印。谁知道员外郎去取的时候,这印盒是空的。我们六部保管印章的流程都是差不多的。这大印每天有专人看管,进出都要登记,轮值的人也要交接按手印的。这登记簿上手续都是齐全的,每个人都说不是自己当值的时候丢的,但它偏偏就是不见了。”
      顾文宁好奇:“那怎么搜查到山东去了?难道是查到那个偷印的贼离开京城了?”说到这里,顾文劭就不知道了:“我只听说三法司在一起办这件案子。不是你说,我都不知道搜查的人都搜到山东去了。”顾文宁突然福至心灵:“办这件案子,是老圣人的意思,还是当今的意思?”
      顾文劭突然打了个冷颤,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放低了声音:“别瞎说。这种机密事我怎么会知道?”然后他就说起了别的事情:“你还记得有一年大伯母病得很重吗?”顾文宁回忆了一下:“你说的是九年前的事?”虽然年代有些久远了,但顾文宁记得那时候前夫还在,她们还一起回去看过大伯母:“不过那也不能算很重吧。”卧床休息跟病得快死,中间还是有一段很长的距离的。大伯母这个人是很硬朗的,她活到九十岁顾文宁也不奇怪。
      顾文劭拍拍她的手:“你听我说。大伯母病的时候,不是把家务交给儿媳妇管吗?”顾文宁点头:“对啊。”顾文劭接着说:“等大伯母病好了,又把管家权要回去了。”顾文宁又点头:“这也是应有之义。”婆婆永远是压在媳妇头上的大山。就比如荣国府,都说是王熙凤管家,可她事事得向王夫人请示。要说王夫人说了算吧,那也不对。贾母平常虽然不管事,一旦开口,她是不敢不听的。
      顾文劭有点着急:“不是指点着儿媳妇,是干脆不让儿媳妇管了,全都要回去了。”
      顾文宁呆住了。
      不会吧?
      这禅让的仪式都完成了?难道皇位还有要回去的道理?
      顾文宁狐疑地看着自己二哥:“怕不是你自己瞎想的吧?”林如海给她透露的消息里,也没说过这件事啊。这老圣人跟新圣人有矛盾,跟老圣人要把新圣人废了,可是两码事。
      顾文劭也不想再说了:“你就当我是瞎想吧。”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顾文劭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开文啦,期待大家的评论,收藏,多多交流!存稿非常丰厚,大胆入坑! 作者专栏还有预收文《当林妹妹变成林探花》,是个红楼女孩子不用性转也可以在古代读书、做官的故事。 预收文《[三国]今天司马家篡位了吗》,讲的是西晋皇后羊徽瑜从曹魏走向西晋的故事。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