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拜师启蒙 ...
-
庄仁阳又听不懂“举业”是什么意思了,但他昨晚听爷爷讲过“识字”,所以回道:“识字。”
庄仁峻郑重回道:“举业,还请先生教我。”在这一刻,庄仁峻没有再称“秀才老爷”,而且说的“先生”,并且对着董老秀才作了一揖。
今天这个更小的男娃,倒是让董老秀才另眼相看,董老秀才对着庄老爷子说道:“庄老爷子,两个娃娃,老夫收下了。明年二月初三,正式行拜师礼,开始授课。”
庄老爷子忙站起来,带着两个孙儿作了一揖,同声说道:“谢谢先生。”然后向董老秀才告了别,带着两个孙儿回家去了。
时间一晃,还有两日就到除夕了,大哥庄仁明所在的济仁药堂,除了要留一位药师、一位药童守店外,其他人员都可以回家过年。
今天是年前上工的最后一天,午饭过后,药堂掌柜将大家召集到一起,开始分发年货,待大家领好年货后,就可以开始放假了。
药童虽每月没有银钱可领,但逢年过节,多多少少都会被派发到食物,如:猪肉、盐、散糖、糕点等,让大家伙带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也体现东家待下宽厚、仁德。
庄仁明领到了一块三斤重的猪肉、一斤散糖、一斤盐、一盒枣糕,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庄仁明临近走出店门的时候,拐了个弯,走到了掌柜房门前,敲了敲门,“黄掌柜,您在屋里吗?”
黄掌柜打开门,看到庄仁明,问道:“明哥儿,有什么事吗?”
“掌柜的,谢谢您给我发了这么多年货,我家里人看到了,肯定很高兴,我带他们先行谢谢您和东家。”
黄掌柜看着平时诚实本分的庄仁明说出这番话,也是颇感意外,回道:“都是东家仁德,记住东家的好,就可以了。”
庄仁明又说了声谢谢,然后接着说道:“掌柜的,我家中小弟自小体弱多病,我听药师们说,黄芪泡水饮用,可以补气固表、增强体质。我身上有家中带过来的二十文钱,可不可以向店里买二两中等黄芪呀?”
上等黄芪,一两卖二十文钱;中等黄芪,一两卖十文钱;下等黄芪,一两卖四文钱;等级越低,掉价越多。
药童平时工作之一,就是打理药材,为了避免“瓜田李下”,是不允许在药堂买药的。
黄掌柜的目光,上下打量着庄仁明,“可以,你跟我来吧。”
黄掌柜没有安排药师给他取药,而是自己走到药柜前,先称了二两中等黄芪,再称了一两下等黄芪,一起将药包拿给庄仁明,说道“二两中等黄芪,收银二十文。另外一两下等黄芪,是我送给你小弟的,带回去后,先用下等黄芪泡水喝,调理一下身体,等喝完了,再用中等黄芪泡水喝。另外,代我向你家人问好。”
庄仁明受宠若惊,“掌柜的,使不得,使不得!”
黄掌柜未再说什么,只是将药包再往前递了递。庄仁明见掌柜态度坚决,伸出双手接过药包,对着黄掌柜鞠了一躬,道谢道:“谢谢您。”
黄掌柜摆了摆手,示意他归家去。
庄家众人看到庄仁明回来了,家中女人和小孩都围了过来,男人们比较矜持,脸上带笑的,站在正堂门口看着院中女人和小孩。
庄仁明将药堂发的猪肉等物交给奶奶、娘亲,笑着说道:“奶奶、娘,这是我们药堂发的年礼。”
奶奶李氏高兴的接过东西,说道“大娃,东家仁善,你有没有谢过东家呀。”
“奶奶,我已经谢过掌柜和东家了。”然后再将手上的黄芪拿给三婶婶钱氏,“三婶婶,这是黄芪片,可以用热水直接泡水给五弟喝,能强身健体。这包1两重的喝完后,再喝这包2两重的,每次冲泡二、三片就可以了。哦,对了,这包1两重的,是我们掌柜心善,送给五弟的。”
钱氏伸手接过,不好意思的说道:“哎呀,大娃,这花了不少钱吧,你自己出门在外不容易,用钱的地方也多,三婶婶知道你懂事,心里记挂着弟弟妹妹们,但还是要多顾着自个。这一起多少钱呀,一会三婶婶拿给你。”
“三婶婶,不用给,只要五弟身体能更好些,就值了。而且,这些钱,也是我去药堂前,你们凑给我的零花钱,我今天也是借花献佛了。”
大婶婶王氏也跟着说道:“弟妹,一家人不说二家话,大娃有这份心,你就收下吧。”
钱氏见推迟不过,“谢谢大娃,三婶婶就收下了。大娃,你年后去药堂时,帮三婶婶带些土特产给掌柜的,代你五弟谢谢掌柜的。”
“好的,三婶婶。”
庄仁峻看他们谈话差不多快结束了,走到庄仁明跟前说道:“谢谢大哥。”
庄仁明摸着庄仁峻的小脸蛋,笑着说道:“记得每天喝哦,以后就能跟大哥一样高了。”
庄仁峻用力点了点头,回道:“嗯,我一定能长得跟大哥一样高的。”
众人见了,脸上都乐了。庄老爷子见气氛差不多了,说道:“大娃走了这么久的路,也累了。老大媳妇,给大娃准备些热水,好好洗漱一下。”
王氏一听,“哎呀,娘都高兴糊涂了。大娃,你先回屋歇着,娘去烧些热水,一会好了,再叫你。”然后往厨房走去,妯娌孙氏、钱氏,也跟着王氏一起去厨房了。
庄仁明向庄老爷子等人见礼后,带着弟弟妹妹回屋去了。
大家第一次分开这么久,自然有很多话想说:问他在药堂可住得习惯,吃得怎么样,每天干什么,药堂的人好不好相处……
庄仁明耐心的一一回答弟弟妹妹们的问题,庄家大人们心里也关心庄仁明在药堂的情况,所以都站在院中没有走开,倾听着小屋里的交谈声。
新年在热热闹闹、欢欣快乐的氛围下,一下子就过去了。
庄仁明过完元宵,带着庄家人的谢礼回去药堂报到。
转眼,就到了二月初三,庄仁阳、庄仁峻拜师礼的日子。
庄林、庄山带着昨天晚上准备好的拜师礼,带着庄仁阳、庄仁峻去董老秀才家。
到的时候,门口已经聚集了一些同样拿着拜师礼的父亲和男娃。
庄山数了数,加上自己家的二个娃,一起十五个娃,不禁对庄林说道:“大哥,今年来拜师的人好多呀,听说每年都有好些男娃过来拜师呀。”
庄山点了点头,“附近几个村子,只有董老秀才开了私塾,其他私塾离我们这一带太远了,所以每年来拜师的人都不少。”
后面陆陆续续又来了几家人,庄仁峻一数,二十一个男娃,在古代,真是挺多的。
早上4时整,上次给庄仁峻开门的老妇人,将院门打开,将众人请到了学舍隔壁的大厅。
上次见过的董老秀才穿着比上次更正式的衣服,面对着大厅神案站着,神案上方供着一幅仙风道骨的老者画像。
庄仁峻看着,感觉跟现代的孔子画像有些不一样。
董老秀才听到声响,转过身来,说道:“男娃娃们,走上前来。”
等男娃娃们在大厅中站好,董老秀才说道:“这是我们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们天下学子的至圣先师,祖师孔圣人。现在,大家随我一起叩拜祖师。”
说完,他转过身对着孔圣人画像,跪了下去。男娃娃们见状,也纷纷双膝下跪。
拜祖师、行叩拜礼、朱砂启智,献束修,一套拜师礼流程下来,将近一个时辰过去了。
行完拜师礼,董老秀才请家长们回家去了,将男娃娃们领到了一间学舍,开始教授启蒙书籍。
董老秀才让男娃娃们按身高由低到高,自己选择座位,等男娃娃落座后,给每人分发了一本《百家姓》,“我朝学生启蒙书籍有三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统称“三百千”。夫子教授时,都是从《三字经》开始授课。老夫却觉得,我们应先了解自己的祖先,了解自己的姓氏起源,了解我们的宗脉源流,所以,我们先学习《百家姓》,然后再学习《三字经》、《千字文》。”
“《百家姓》辑录的姓氏有四百九十八个,其中单姓四百三十六个,复姓六十二个。我们每天学习16个姓氏,下个月月底前,学习完《百家姓》。”
“夫子今天分发给你们的《百家姓》书本,是夫子借给你们的,你们要好好爱惜,学习完《百家姓》后,需要还给夫子,留给你们下一届的师弟使用。如果书本脏了、破了、丢失了,夫子可是要拿竹板打你们手心的,听明白了吗?”
董老秀才说到这,从面前的书桌上拿起竹板重重的敲了敲书桌桌面,“嘭”的一声,听得底下的男娃娃们全身一紧,异口同声回道:“明白了。”
董老秀才接着说道:“回答问题的时候,称老夫为“先生”,称自己为“学生”,明白了吗?”
男娃娃们第一次见这阵势,一时不知道怎么做。庄仁峻毕竟内里芯子是成年人,所以带头说道:“先生,学生明白了。”
董老秀才投去赞赏的眼光,点了点头。
其他男娃娃见状,纷纷说道:“先生,学生明白了。”
董老秀才见效果达到了,拿起自己书桌上的《百家姓》,将封面朝向学生们,“现在,大家跟我一起读封面上的这三个字“百、家、姓”。”
董老秀才带着大家读了三遍“百家姓”后,接着说道:“大家翻开第一页,跟着我读“赵、钱、孙、李”。”
董老秀才每次教四个字,每次带读三遍,教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后,就让学生们自己读、自己背,留了课堂作业:明天早上,每位学生都要背育一遍今天教的16个姓氏。
然后董老秀才就走了,走了后,中午下课前就没有再出现了。
下午6时4刻(1刻是15分钟,即现代13点),董老秀才过来宣布上课,带着大家将16个姓氏一起连读了三遍后,就又走了。
反复念、背16个字,学生们哪受得了,加上又没有先生管,没一会儿,已经有些学生开始小声的交头接耳,互相问对方是哪个村的,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刚开始,学生们还担心先生会过来,只小声说话。
可一个时辰过去了,学生们也没有看到先生出现,他们的胆子就大起来了,说话声音也变大了,开始离开书桌到处走动,除了没有出屋子,真的是想干嘛就干嘛。
董老秀才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庄仁峻来说,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完全蒙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