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敦敦教导 ...
-
药童考试结果张榜这天,大伯庄林、大哥庄仁明两个人起得比参加药童考试那天还要早,天不亮就出发前往镇上,到济仁药堂门口的时候,太阳才刚出来。
为了占个好位置,也为了省下早饭前,两人拿出昨天晚上烙好的菜馍馍,就着水吃了起来。
济仁药堂在纪朝建立前就在镇上了,镇子上的人都不知道药堂东家是谁,只知道药堂掌柜都是从外地派过来的,个个气派得很,那药堂东家肯定是个大人物,底蕴浓厚着呢。
济仁药堂存在这么多年,规矩自然少不了,每天开门、闭店的时间都是有讲究的,所以,不会因为今天张贴考试结果,而提前开门。
随着天光慢慢变亮,像他们一样来等待考试结果的人家慢慢多了起来,等天光大亮了,药堂门口已经围了一圈人。
早上4时,大家伙听到药堂里面有走动的声音,不管是坐在店门口地上的,还是靠在店墙上的,都站起身来,看着慢慢有响动的店铺门板。
药堂伙计看见店门口这么多人,并没有什么反应,想来,这种场景看得多了,习惯了,只说了句“来等药童考试结果的人家,再等一会,药师还要一会才过来张榜。现下劳烦大家伙让一条道出来,方便看诊、抓药的客人进来。”
来等结果的人家,都很识趣的将药堂门口的路让了出来,但再没有人坐下或靠着墙了,都很庄重的看着门口,等药师出来。
大概过了半炷香的时候,有一位年纪约莫四十岁、手上拿着一张纸的药师带着一位伙计走了出来。
那名伙计右手拿着刷子蘸了蘸左手碗里的浆糊,往药堂门口左侧的墙上刷了几次,然后那名药师将手上的纸张贴了上去后,转过身来,对着众人喊话道:“此次药童考试,录取者5人,录取者名单现已张贴在墙上。录取者可拿着考试号牌到药堂柜台换取身份铭牌,明日下午7时前,到药堂报到。”说完这段话后,药师、伙计就进去了。
他们俩一进去,等候多时的人们马上往前踊了过去。大伯他们俩来得早,位置在前头,一下子就看到了“十三庄仁明”几个大字。
大伯庄林年长,经过事,面上高兴,但还能绷住。大哥庄仁明毕竟少年心性,开心得笑出声,对着大伯说道:“爹,我考上了,我考上了。”
大伯矜持地说:“嗯,我们先进去换一下身份铭牌,赶紧回家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你爷爷他们。”
庄仁明开心的回道:“好,我们现在进去。”
两人换取了铭牌,了解好药堂的衣食住事宜后,就急着往家赶了。
回家的路上,坐在村头大树底下的村民们看到两人一脸喜气,打趣道:“遇到什么好事了,都快笑到耳后根了。”
大伯庄林笑着回道:“我家明哥儿通过了镇上济仁药堂的药童考试,明儿下午就可以去报到了。”
大家伙一听,纷纷贺喜道,“明哥儿真有出息,你以后只管等着享福喽”,“镇上的济仁药堂可了不得呀,明哥儿能考上,真有本事!”,“恭喜呀”……
大伯庄林嘴上笑开了花,对着众人拱了拱手,“借大家伙吉言,谢谢大家。我爹他们还在家里等结果,我先带明哥儿回去了。谢谢……”
众人自是知趣,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赶紧回去,“应该的”,“快回去吧”,“替我向你爹道喜呀”。
大伯他们加快脚步,往家里赶,快到院门口的时候,大哥庄仁明大声喊道“爷爷、奶奶,我们回来了。”
大婶婶王氏从早上到现在,心里忐忑不安了一天,这会一听到大儿子的声音,第一个从房间里跑了出来,看到当家的和大儿子脸上都是喜气,猜测多半是考上了,但还是小心的问道“大娃,考上了?”
庄仁明大声回道:“娘,我考上了。”说完,他自个先乐了起来。
王氏一听,脸上马上笑开了花,“我就知道我儿一定能考上,真是好样的。”
庄家其他人听到庄仁明声音的时候,都走到了院子里,听到这个好消息,脸上、心里都高兴得不得了。
庄老爷子笑着对身旁的老伴说道:“老婆子,大娃考上了药童,这是我们家的大喜事。一会杀只公鸡,晚上炖了,大家一起高兴高兴。”
世人都说小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
奶奶李氏听到庄仁明说考上了,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就是当家的不说,她也是要好好准备准备,好好庆贺一番的,“当家的,过年还留下了半只野兔肉干,晚上一起加个菜吧。”
庄老爷子点了点头,李氏喊上老二媳妇、老三媳妇下去准备晚饭了。老大媳妇这会正高兴着呢,李氏就没喊上她,让她陪着自家男人、
儿子多唠唠。
家里难得见荤腥,半大小子们、姑娘们一听晚上有肉吃,心里更高兴了,一边向大哥道喜,一边期待着晚饭的到来。
今天晚上的晚饭,堪比过年的时候,饭桌上有一盘小鸡炖蘑菇、一盘土豆炖野兔肉、一盘炒鸡蛋、一盘炒大白菜,二大荤一小荤一素,总共四个菜(在纪朝,鸡蛋金贵,农人家很少留着自己吃,大多卖了换银钱,也是难得上桌的荤菜了)。
大家脸上都是满满喜色,庄老爷子难得在饭前开口,“大娃,药童考试通过了,爷爷和大家伙都替你高兴。你到药堂后,记得要恪守本分,多做事少说话,将分内事做好。外面花活多,做事前多想想家里,万不可被迷了眼。遇到不懂、不明之事,可以叫人捎信回来,或者请假回趟家,家里人帮着一起支个招。”
一个棒子、一个甜枣,全是长辈的拳拳之心。
大哥站起来,庄重地回道:“孙儿记下了。”
庄老爷子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今儿高兴,老婆子,取一坛酒出来,我们爷们几个喝一盅。”
奶奶李氏心里高兴,脸上笑意未曾停过,这会一听当家人想喝酒,忙应道:“诶。”
大婶婶王氏今天晚饭没有怎么出力,基本都是二个弟妹张罗的,她心里自是记住这份妯娌情,这会一听庄老爷子要喝酒,忙示意弟妹们不用起身,自个到厨房取碗去了。
酒过三旬,庄老爷子难得喝得有点高了。真真是应了“人逢喜事精神爽”、“酒不醉人,人自醉”。
第二天一早,大伯、大婶婶就起来张罗大哥庄仁明要带去镇上的衣物、用品。
即使药堂管吃、管住,一年还免费发放四套衣服:夏季发放二套轻薄的长袍,冬季发放二套厚些的长袄。但毕竟出门在外,一季才能回来一趟,自是觉得带多少都不够。
因着下午7时前要赶到济仁药堂报到,庄家的午饭也是提前了的,好方便大伯、大哥早些出发去镇上。
用过饭,送走大哥后,庄仁峻就回房躺着了。
庄家条件有限,这么些年,能供应维持他生命机能的药物,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在没有滋补品可以养身体的情况下,他都是通过多躺、多睡觉来补充体力、体能的。
自他跟爹娘表明想读书的意愿后,已经过去三天了,可到现在,爹娘那边是一点动静都没有,他这心里跟长了痒痒草似的,抓心挠肝的。
就这么又过了几天,庄仁峻将老黄牛赶到山底下,找了一棵树阴比较多的大树,靠坐在树干上,再补补下午觉。
不过,他今天才刚坐下一会,就感觉到左手边又有一个人坐下来了,他睁开眼往左边一看,忙说道:“爷爷,您怎么来了?”
庄老爷子摸了摸小孙子的发顶,过了一会才说道:“爷爷刚刚去地里看了看庄稼,顺路过来看看你。”
说完后,他指着旁边吃草的老黄牛,接着说道:“五娃,放牛累不累呀?身体可还受得住。”
“爷爷,不累的,自打开始放牛后,我的身体还比以前好些了呢。上次孙药师来复诊的时候,也说我身体比以前好些了,平时可以多出来走动走动,晒晒太阳,增强体质呢。”
“马上快入冬了,早晚温度低,山风也大起来了,明儿起,还是继续让你四哥放牛吧,等来年开春了,天气好起来后,你再接着放牛吧。”
庄仁峻回道:“好的,爷爷,孙儿晓得了。”
庄老爷子看着小孙子幼嫩的脸,比同龄人更瘦小的身材,心里叹了口气,终是不忍道:“你想读书的事情,你爹跟我讲过了。”
庄仁峻一听,忐忑的喊了声,“爷爷”。
“想读书,是好事。但读书,可不像放牛。今天心情好,你就来放牛;明天心情不好,你就不来放牛了,找家里人放牛。读书这个事情,别人可是替不了的,你可晓得?”
庄仁峻看着庄老爷子的眼睛,点了点头,回道:“孙儿晓得的。”
“读书,也不像放牛这么轻松。放牛累了,你可以停下来,找个地方,坐下来歇一会。读书可不行,你即使累了,还是要咬牙坚持下去,你可晓得?”
庄仁峻凝重的回道:“孙儿晓得。”
“读书,也不像放牛这么随意、自由。这块草地不茂盛了,你可以牵着牛,换个地方,让牛吃饱。读书如果碰到难处了,可没有办法跳过去,说不定你跳过去的这点东西,就会导致你考试过不了,你可晓得。”
听到这里,庄仁峻心里也是重了又重,“孙儿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