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心动轨迹 ...
-
摄影社的暗房技术课成了苏意初每周最热切的期盼。
苏意初对摄影的热情与日俱增,技术也在江天宇这位“编外导师”的指点下突飞猛进。她不再是那个对相机参数一头雾水的新人,开始能捕捉到光影流转间细微的情绪。
“显影时间要严格控制,过短影像是不显的,过长会显得颗粒粗糙,定影要彻底一点,否则照片没办法长久保存。”
苏意初正专注地控制着显影时间,观察着相纸上影像的缓缓浮现。这一次,是她独立冲洗。江天宇站在她斜后方一步之遥的地方安静地看着。
“时间到了。”苏意初轻声自语,动作利落地将相纸夹起,移入停显液。她的神情专注而平静,“还不错。”江天宇拿起照片,对着暗房角落一盏微弱的安全灯仔细看了看,给出了一个简短的肯定,在红光下,苏意初似乎看到他嘴角扬起了一个极淡的弧度。
苏意初闻声转过头,唇角自然地弯起一个温婉的弧度,眼中带着完成作品后的满足光亮,“多亏你之前教的仔细。”她的回应大方得体,没有刻意的羞涩,只有真诚的感谢和对共同成果的喜悦。她将定影完毕的照片夹起,对着安全灯仔细端详,是图书馆窗边一株在初冬阳光下舒展枝叶的绿植,光影层次分明,透着生命的静谧与力量。
“这张光影抓得很妙。”江天宇走近一步,目光落在照片上,语气是专业性的点评,“叶脉的透光感和背景的虚化,让主体很突出。”他顿了顿,目光转向苏意初,“你观察的角度总是很特别。”
“大概是职业病?”苏意初轻笑,“总想从画面里读出点故事来。”她将照片小心地放入水洗池,动作从容不迫。
喜欢一个人,是根本藏不住的。
苏意初发现自己会下意识地在人群里寻找某个身影。
在图书馆,她会留意他常坐的位置是否空着,甚至在食堂嘈杂的人声中,也能敏锐地分辨出他低沉平稳的嗓音,她将这些归结为对一位优秀搭档的欣赏和习惯,她坦然地接受了这份在意,并将它视作这是一段珍贵友谊的开始。他是江天宇,是摄影社技术顶尖的学长,是值得信赖的搭档,她这样告诉自己。
江天宇发现,那个叫苏意初的女孩,出现在自己视线里的频率越来越高。摄影社的活动她几乎从不缺席,总是坐在离他不远不近的位置,认真听着,她学得很快,提出的问题虽然基础却常常带着独特的视角,让他这个习惯了高深理论的人,偶尔也需要换个思路去思考。
她的笑容很有感染力,尤其是成功冲洗出一张满意的照片时,或是看到他某张抓拍的绝妙光影时,眼睛会弯成月牙,露出小小的梨涡,莫名地让人心情舒畅。
周六清晨,摄影社组织外拍。地点选在城郊一个废弃的铁路公园,社员们三三两两散开寻找角度。苏意初背着江天宇借给她的相机,专注地蹲在一段斑驳的铁轨旁,她在一处视野开阔的地方停下,支好三脚架。
江天宇在不远处调试着自己的长焦镜头,目光却不自觉地被那个小小的身影吸引,她微微侧着头,透过取景框凝视着远方,周身散发着一种沉静而坚韧的气息,与周遭的荒凉形成奇异的和谐。
江天宇的心弦,被一种从未有过的情绪轻轻拨动了一下。那感觉细微却清晰,像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了一圈不同于以往的涟漪。他几乎是下意识地举起了自己手中的相机,调整焦距,对准了那个浑然忘我的身影。
取景框里,苏意初微微侧着头,阳光在她长长的睫毛上跳跃,鼻尖因为专注而沁出一点细小的汗珠,嘴角无意识地抿着一个认真的弧度。她整个人沐浴在柔和的光线里,像一幅未经雕琢却充满生命力的画。
江天宇的手指按下了快门。轻微的“咔嚓”声淹没在风声里。
苏意初似乎被这声音惊动,茫然地抬起头,正好对上江天宇来不及收回的镜头和目光。
隔着一段距离,隔着冰冷的相机,两人的视线在空中交汇。
风似乎都静止了一瞬。
苏意初的脸上没有预想中的羞涩,只是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她没有躲闪,反而朝着江天宇的方向,落落大方地扬了扬眉梢,眼神似乎在问,“拍到了吗?”
这意料之外的反应,让素来冷静自持的江天宇心头猛地一跳,握着相机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那一瞬间被抓拍的尴尬和心底骤然翻涌的陌生情愫交织在一起,让他难得地感到一丝无所适从。他迅速放下相机,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一点,“构图很好,反光可以再压暗一点,层次会更分明。”他指向她刚才拍摄的方向,试图用专业的建议掩饰那一瞬间的失态。
“嗯,有道理。”苏意初欣然点头,“我试试看。”她重新俯身看向取景框,调整着参数,神情专注依旧,仿佛刚才那短暂的插曲并未在她心中留下丝毫波澜,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看到他放下相机略显不自然的那一瞬间,她心底深处,像是有什么东西被轻轻拨动了。
“风凉,别站太久。”江天宇的声音再次传来,语气依旧是平缓的,目光却在她略显单薄的外套上停留了许久。
“知道啦!”
回程的大巴上,社员们大多在补觉,苏意初靠着车窗,看着外面飞逝的景色,脑海里却不期然地浮现出刚刚那一幕。他举起相机时专注的侧脸,他放下相机时眼中一闪而过的无措,还有那句带着温度提醒的“风凉”,她想,能和江天宇这样优秀又志趣相投的人做朋友,一起学习摄影,感受光影的魅力,真是件很不错的事。
而坐在过道另一边的江天宇,目光落在窗外逐渐暗淡的天色上。相机里,那张专注拍摄的侧影,他试图将这段插曲定义为一次对“人景合一”状态的完美抓拍,一次成功的构图练习,然而,心口那尚未平息的悸动,以及她当时坦然回望的笑容,都在无声地质问着这个定义。为什么是她?为什么那一刻,会让自己感受到了一丝慌乱?
他将其归结为对美好瞬间的敏锐捕捉和对这位默契搭档的额外关注,是的,搭档。他这样告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