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错误”线索的密码 ...

  •   市局地下三层的旧物证仓库散发着陈年灰尘和霉变纸张混合的独特气味。惨白的节能灯管在头顶嗡嗡作响,照亮一排排顶天立地的铁灰色档案架,上面堆满了贴着褪色标签的纸箱,像一座座埋葬着城市罪恶的墓碑。林薇站在两排档案架的狭窄过道里,脚下是磨损的水泥地,面前是一位头发花白、穿着洗得发白的藏蓝色工装、背微驼的老人。
      “马工,这次真得麻烦您了。”林薇的声音在空旷寂静的仓库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少有的郑重。她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牛皮纸文件袋,里面装着前三起“倒影杀手”模仿案的现场报告复印件,以及对应年份的“暗影案”原始卷宗副本。每一份文件的特定位置都贴上了醒目的红色标签。
      被称作马工的老人——马国栋,市局档案系统三十年的活化石,还有三个月退休。他扶了扶厚重的老花镜,布满皱纹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有那双透过镜片看过无数罪恶的眼睛依旧锐利。他没接文件袋,只是用粗糙的手指点了点旁边一张落满灰尘的旧木桌:“放那儿吧。说吧,要找什么?又是哪个犄角旮旯的陈年旧账?”
      林薇将文件袋小心放在还算干净的桌面上,拉开一把吱呀作响的椅子坐下。“不是找具体的案子,马工。是想请您帮忙看看这些。”她抽出那些贴着红标签的文件,一份份摊开。“这是二十年前的‘暗影案’前三起原始记录,”她指着左边,“这是最近发生的‘倒影杀手’模仿案的前三起现场报告,几乎一模一样,但……”她的手指划过右边文件上的红色标签,“这里,这里,还有这里,有些地方对不上。”
      马国栋慢悠悠地拖过另一把椅子坐下,拿起最上面一份——第三起模仿案的报告,目光扫过林薇标注的地方:一张现场地板的鞋印照片。旁边贴着“暗影案”第三案的原始照片。
      “鞋印方向反了?”马国栋的眉毛微微挑起,声音沙哑,“原案是右脚前掌受力明显,纹路清晰指向门口。模仿案这个……左脚受力?还特意拍这么清楚?有点意思。”他又拿起第二份,林薇标注的是案发时间。“23:05和23:10?差五分钟?报警记录和法医初检的温差修正时间都对得上,就这死亡推定时间卡在五分钟上?”他的手指敲了敲桌子,发出笃笃的轻响。
      最后是第一份,林薇标注的是受害者指甲油颜色。“‘樱桃红’和‘玫瑰红’?”马国栋摘下老花镜,用衣角擦了擦镜片,重新戴上,凑近了仔细看两份档案里对受害者指甲的描述和微量物证分析报告复印件。“色谱分析报告都附在后面,确实不一样。模仿案的这个‘玫瑰红’,色号偏冷……但凶手费劲心思复制所有细节,连受害者胃里残留的晚餐成分都一致,就为了换个指甲油颜色?”
      他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丫头,你怀疑这些‘错误’不是失误?”
      “是直觉,马工。”林薇坦诚道,将物证污染报告和养老院冲突后对陈国华、苏凉的双重疑虑压在心底,“模仿太完美了,完美到不真实。这些‘错误’又太刻意,太显眼。像是在……标记什么。就像以前老档案里,有人会用特定的笔误或标注做暗记。”
      马国栋沉默了几秒钟,从工装口袋里摸出一个磨得发亮的黄铜放大镜,又掏出一个老旧的皮革封面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符号和数字。他重新拿起那三份文件,不再看案件内容,而是像一个老道的密码破译员,目光在那些被标记的“错误”点之间来回逡巡。
      “鞋印方向反了……左右镜像……时间差五分钟……颜色代号变更……”他嘴里念念有词,枯瘦的手指在笔记本上快速翻动,停在一页画着奇怪坐标格和字母对照表的地方。“‘暗影案’……当年归档用的是老局长的生日加警号尾数做的二次加密页码……这套东西,现在的小年轻早没人知道了。”
      他拿起铅笔,在一张空白纸上写写画画:
      > 镜像(左变右) -> 数字转换:左=0,右=1 -> 二进制起点:1
      > 时间差:5分钟 -> 数字:5
      > 颜色变更:樱桃红(原) -> 玫瑰红(模)。查当年物证标准色谱代号:樱桃红=CR-07,玫瑰红=RR-12 -> 差值:12-7=5 -> 数字:5
      “三个案子,三个‘错误’,指向两个‘5’,一个‘1’……”马国栋的笔尖顿住,眉头紧锁。“页码?不对,老加密页码是三位数。证人编号?也不像。”他又翻了几页笔记本,忽然停住,指着其中一行小字:“页码偏移量!当年为了防止关键证词页被直接找到,重要卷宗会设置一个基础偏移密码!只有归档人和最高权限知道!”
      他的呼吸似乎急促了一点,铅笔在纸上飞快运算:
      > 基础偏移密码:通常用归档年份后两位相加,或负责人警号特定位数……假设陈国华(当年主办)警号尾数:已知是84 -> 8+4=12 -> 取模:12 mod 10 = 2 (基础偏移量)
      > 错误点提供动态偏移:
      > 第一案错误(颜色差)提供数字:5 -> 偏移1 = 5
      > 第二案错误(时间差)提供数字:5 -> 偏移2 = 5
      > 第三案错误(镜像)提供二进制起点:1 -> 指示操作:可能为“减”或特定运算
      > 组合:基础偏移2 + 动态偏移量(5, 5) + 操作符(1可能代表减)
      > 目标页码指向 = ?
      马国栋的笔尖在纸上划出一道道深痕,嘴里快速计算着。林薇屏住呼吸,紧紧盯着那张纸,仿佛上面正浮现出被掩埋的真相。
      “不对……顺序反了!”马国栋猛地一拍桌子,灰尘簌簌落下,“凶手是按模仿案的顺序留‘错误’,但指向的是原始‘暗影案’卷宗的页码!页码顺序应该是倒过来的!第三起模仿案的‘错误’指向第一起‘暗影案’卷宗的偏移!”
      他重新排列:
      > 第三起模仿案错误(镜像->1)对应第一起“暗影案”卷宗:操作符1(减)
      > 第二起模仿案错误(时间差->5)对应第二起“暗影案”卷宗:偏移量5
      > 第一起模仿案错误(颜色差->5)对应第三起“暗影案”卷宗:偏移量5
      “基础偏移量是2……操作符是‘减’……”马国栋的眼神越来越亮,“第一起‘暗影案’卷宗,原始关键证词或证据应该在……假设标准归档起始页是1(目录),正文从第10页开始……关键页通常在15-25页之间。用基础偏移量2,加上操作符‘减’和动态值……等一下!”
      他迅速翻到“暗影案”第一卷宗的复印件目录页,手指点着上面的页码:“目录结束页是9。正文起始页是10。那么,凶手用‘减’,可能是指从某个基准点回退!”他在纸上写下:
      > 基准点(可能是目录末页或正文起始页):9(或10)
      > 操作:减(由镜像错误代表的1指示)
      > 动态值:由颜色错误在第一案提供的5?不!顺序对应:第一起模仿案错误(颜色/5)对应的是第三起暗影案卷宗!乱了!”
      老人有些烦躁地抓了抓花白的头发,拿起林薇带来的“暗影案”原始卷宗副本,直接翻到第三案的卷宗部分。厚厚的卷宗纸张已经泛黄发脆。他翻到物证清单附录页,目光扫过那些手写的编号和描述,突然停住!
      “附录三:微量物证及分析报告……页码……37!”马国栋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迅速翻回卷宗前面,找到目录:“目录显示附录从35页开始,36页是现场照片索引,37页……是物证清单!就是这个!”
      他眼睛死死盯着林薇:“第三起‘暗影案’,卷宗第37页,物证清单页!凶手用第一起模仿案的‘错误’(颜色差/5),结合基础偏移和操作符,最终指向这个页码!他想告诉我们,这一页有问题!”
      林薇的心跳骤然加速:“37页?物证清单?有什么问题?”
      “看这里!”马国栋用放大镜指着37页下方,一行手写的物品登记:
      > 物品编号: SH-003
      > 物品描述:银色金属打火机(Zippo款式),表面有刮痕,无可用指纹。内胆缺失。发现位置:距第二受害者遗体1.5米处灌木丛。
      > 检验结果:未发现与受害者或嫌疑人关联痕迹。推断为无关人员遗落物品。归档:证物室-无关物品区-C-7。
      “SH-003……”林薇念着这个编号,脑海中电光火石般闪过什么。她猛地翻开第二起模仿案的现场报告!报告里详细记录了凶手复刻的现场遗留物——同样有一个银色Zippo打火机,同样被描述为“表面有刮痕,内胆缺失”,发现位置也几乎一致!但在模仿案的报告里,这个打火机被重点标注,并提取到了微量的、不属于受害者的皮屑组织!而在原始“暗影案”卷宗里,它被轻描淡写地归类为“无关物品”!
      “还有!”马国栋没有停,他根据刚才的密码逻辑,手指点在第二起模仿案的“错误”(时间差/5)上:“这个‘5’,指向第二起‘暗影案’卷宗的偏移量!基础偏移是2,加上动态偏移5,页码就是……2+5=7!”
      他迅速翻到第二起“暗影案”卷宗的第7页——那是一份询问笔录,对象是案发现场附近一个报亭老板。笔录内容简短,老板声称当晚没看到可疑人员。但在笔录末尾签名处上方,有一行几乎被忽略的、用极细铅笔写的备注小字(不仔细看以为是装订线):
      > 注:询问对象提及约23:00听到街角有短暂争执声,似一男一女,内容不清。此细节与主要证词矛盾(老板称整晚安静),且其当时处于醉酒状态,可靠性存疑,未采纳。记录人:苏国平
      “苏国平?!”林薇瞳孔骤缩!这是苏凉父亲的名字!他记录了这个被忽略的细节——“一男一女”的争执声!而官方结论一直强调“暗影案”是单独男性凶手所为!这个细节为什么被标注为“不可靠”且未在后续调查中体现?记录人苏国平,正是后来被指控“泄密”并“畏罪自杀”的人!
      “最后一个!”马国栋的声音带着破译密码的兴奋和一丝寒意,指向第三起模仿案的“错误”(镜像/1):“二进制起点1,代表操作符‘减’,指向第一起‘暗影案’卷宗!基础偏移2,‘减’什么?减动态值?动态值由哪个错误提供?镜像错误本身产生的是操作符,数值来自……颜色错误已经用过了……时间错误也用了……”
      他再次陷入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林薇的目光扫过三份卷宗,大脑飞速运转,将凶手留下的三个“错误”点像拼图一样组合:颜色、时间、方向……方向!镜像!
      “方向!”林薇脱口而出,“马工,镜像代表方向反转,是不是也可以对应页码的‘倒数’?比如,总页码减去某个数?”
      马国栋猛地抬头:“对!页码倒序!第一起‘暗影案’卷宗总页码是多少?”
      林薇迅速翻到第一卷宗最后一页:“算上封面封底和空白页……一共42页。”
      “总页42,基础偏移量2,操作符‘减’(代表倒数),动态值……由镜像错误本身隐含?镜像反转……数值1代表起始,也可能是数值1!”马国栋在纸上计算:
      > 目标页码 = 总页数 - (基础偏移量 + 动态值) = 42 - (2 + 1) = 39!
      他迅速翻到第一起“暗影案”卷宗的第39页。那是一份现场勘查人员名单和签字确认页。名单上罗列了七八个名字,包括当时的负责人陈国华,以及几个技术员的名字。在名单最下方,有一个签名显得格外潦草,几乎无法辨认,旁边的打印名字是:吴哲。而在名字后面,用非常小的字体印着他的职位:现场痕迹助理。
      “吴哲?”林薇皱眉,这个名字在后续卷宗里几乎消失了。她翻看后面的案件总结和表彰名单,都没有这个人。一个参与首案现场勘查的助理,为什么像人间蒸发了?
      马国栋的呼吸变得粗重,他指着签名页旁边一个不起眼的归档章:“看这个归档日期戳!还有这个……‘已复核’的签章!”他用放大镜仔细看那个“已复核”的签名,赫然是——陈国华!日期是在原始勘查报告提交的三天之后!
      “这份名单……被替换过!”马国栋的声音带着震惊,“原始的第39页肯定不是这个!归档章日期和复核章日期对不上!原始勘查报告提交后三天,陈国华替换了这一页!这个吴哲……他的名字被刻意留在这份后来替换的名单上,但职位被降成了不起眼的‘助理’,而且后续完全消失了!他在原始勘查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他的名字会被替换掉?”
      冰冷的寒意顺着林薇的脊椎爬升。三个刻意留下的“错误”,三个指向“暗影案”卷宗深处被修改、被忽略、被抹去痕迹的密码!
      颜色错误 -> 指向第三案物证清单:关键物证(打火机)被刻意贬低为“无关物品”。
      时间错误 -> 指向第二案询问笔录:关键证人线索(一男一女争执)被苏国平记录却被标注“不可靠”而忽略。
      方向错误 -> 指向第一案现场名单:一个叫“吴哲”的勘查人员名字被保留但职位篡改,原始记录页被替换!
      这不是模仿者的失误。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举报!凶手在用受害者的鲜血和警方的调查流程,作为书写密码的纸笔,揭露二十年前“暗影案”调查中被刻意掩盖、篡改、删除的真相!而能如此精准地知道哪些细节被动了手脚,并以此设计密码的人……
      林薇感到一阵眩晕,她扶住冰冷的铁质档案架才站稳。窗外,城市的霓虹被厚重的夜幕吞噬。真相如同深海的巨兽,正透过这破译的密码,向她投来冰冷的一瞥。倒影之下,是比深渊更黑暗的过往。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8章 “错误”线索的密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