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2、第 122 章 ...
-
太上皇万寿节当日,天尚未破晓,贾葳便被惊蛰和小梅从温暖的被褥中唤醒。
两个丫鬟手脚麻利地伺候他穿上繁复庄重的朝服,戴上沉甸甸的梁冠,仔细检查确认无一错漏后,才将他送上马车,一路送至午门外。
此时,午门前已是冠盖云集,文武百官按品级肃立,在凛冽的晨风中静候。
待到东方既白,钟鼓齐鸣,太上皇水钦身着最为隆重的十二章衮冕,在皇帝水栋及一众皇子、宗亲的簇拥下,先往奉先殿祭祀列祖列宗,而后方才驾临奉天殿。
当那对帝国最高权力的父子出现在丹陛之上时,殿内外百官齐刷刷躬身,山呼海啸般的贺寿之声震彻云霄:“恭祝太上皇万寿无疆,圣体康泰,福泽绵长!”
作为前科状元、现已升任侍读学士的陆源,当仁不让地出列,手捧一篇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的骈文贺表。
礼部尚书王玶即使头发花白,也不妨碍他利落地接过,展开,声情并茂地朗诵。
整篇表文,极尽称颂赞美之能事,将太上皇的功绩与德行捧至云端。
贺表之后是鸿胪寺官员宣读恩诏。
但这毕竟是太上皇的万寿节,为表示自己不会干预朝政,恩诏里只是优恤一下那些老弱的退休官员,至于其他的,加恩在职官员赦免罪犯什么的,一个都没有。
之后便是重头戏——百官献礼。
这献礼环节,门道极深,堪称官场生态的微缩景观。
功勋贵胄之家,送的多是金银玉器、古玩珍奇,虽略显俗气,但无不极致富贵精巧,彰显着家族的财力与底蕴。
而自诩清流的文官集团,则讲究一个“心意”与“风骨”,立的是清贫守节、品德高尚、不与民争利的人设。
首辅杨恒率先出列,他双手捧着一卷看似朴素的绢帛,朗声道:
“臣蒙陛下信重,位列首揆,无以为报,唯有赤诚之心可表。此乃臣亲手抄录之《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并由拙荆耗时三载,虔心收集九百九十九位长寿老人之发丝,精心绣制而成。惟愿借此众生祈福之诚念,助陛下早证大道,求得长生久视,永享仙福!”
他话音落下,同为辅臣的刑部尚书齐泽立刻适时地发出感叹,语气中充满了“自愧弗如”:“首辅大人此礼,心思之巧,用意之深,虔敬之诚,实非我等所能企及啊!此乃真正的无价之宝!”
太上皇坐在龙椅上,目光落在杨恒手中那卷经文上,神色莫辨。
侍立一旁的大太监戴权立刻会意,快步下阶,小心翼翼地从杨恒手中接过那卷沉甸甸的、凝聚着“众生愿力”的经文,双手捧至太上皇面前,缓缓展开。
太上皇垂眸,看着绢帛上工整的字迹与那细密非凡的发丝绣纹,沉默了片刻,方才抬眸,淡淡赞了一声:“善。”
杨恒躬身行礼,又说了几句吉祥祝寿的话,便退回班列。
殿内一时静默,许多人心中暗忖,今年这献礼的风头,恐怕又要被杨首辅这别出心裁又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心意”给拔得头筹了。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高潮已过时,北静王水溶却含笑出列,他手中捧着一卷尺寸颇大的画轴。
贾葳在看到那画轴熟悉的尺寸时,眼皮就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果然,北静王水溶面向丹陛,声音清越从容:“臣之贺礼,粗陋不堪,远不及杨首辅心意之万一。唯有觍颜,向太仆寺卿贾大人求得墨宝一幅,名曰《赴蟠桃会》,借花献佛,聊表臣对陛下虔敬祝祷之心,愿陛下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赴蟠桃会》!
画作名字一出,贾葳只觉得眼前一黑,心彻底沉了下去。
原来……原来北静王求画时所说的,要送给一位“极要紧的长辈”,指的竟然是太上皇?!
太上皇闻言,来了兴致。
他虽不喜文艺,但内卫耳目遍布,自然对贾葳的画作有所耳闻,此刻听闻是专门为他万寿节所绘的《赴蟠桃会》,还真有些好奇。
戴权见状,抬脚便要下去接画。
就在这时,首辅杨恒却忽然开口,他朝着太上皇躬身道:“陛下,臣昔日有幸,曾得观贾大人墨宝,其笔意超然,境界高远,令臣至今难忘。今日北静王殿下既献上贾大人新作,臣等心向往之,不知可否借陛下之光,一同瞻仰品鉴一番?”
杨恒是朝中有名的书画鉴赏大家,他如此推崇贾葳的画作,连一旁的皇帝水栋也被勾起了好奇心,笑着对太上皇道:“父皇,杨卿如此盛赞,连儿臣也想一睹为快了。”
太上皇心情颇佳,扫了一眼下方目露期待的群臣,大手一挥:“准!”
两名身材高大的太监立刻上前,小心地从北静王手中接过那沉甸甸的画轴,步履稳健地登上丹陛,在太上皇与皇帝面前,缓缓将这幅一丈有余的巨幅画卷横向展开。
纵然太上皇恩准群臣共赏,但这第一个品鉴的,必须是至尊无上的太上皇。
画卷甫一展开,一股磅礴而缥缈的仙家气象便扑面而来。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金碧辉煌的天宫殿宇,隐在氤氲缭绕的祥云之间。
宫殿云雾中,各路神仙姿态各异,或驾祥云,或乘仙鹤、青鸾等灵禽坐骑,或悠闲地侧卧于葫芦、荷叶、芭蕉扇等法宝之上,皆朝着同一个方向——瑶池汇聚而去。
神仙之间亦有互动,关系亲近者如福、禄、寿三星,显然是结伴而行,三人面带笑容,似乎在云端闲谈。
尤其那寿星翁,正乐呵呵地向同伴展示着自己带来的贺礼——一株散发着紫金色瑞霭的千年灵芝草,神情颇为自得。
视线顺着神仙们前行的方向移至画卷右侧,便是那瑶池胜境。
七位衣袂飘飘的仙女,手提满篮晶莹剔透、仙气氤氲的蟠桃,正恭敬地向端坐于凤座之上的王母娘娘禀报、验收。
瑶池宴席之上,已然入座的神仙们,或品着琼浆玉液,或尝着凤髓龙肝,谈笑风生。
一旁还有众多姿容绝世的仙女,或奏仙乐,或展舞姿,整个画面一派祥和、热闹、华美至极的天宫盛宴景象!
太上皇与皇帝看得目不转睛,眼中皆是惊叹与欣赏。
这等构思,这般笔力,将神话传说中的蟠桃盛会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气象万千,确实堪称神品!
待到两位至尊欣赏完毕,画卷才被太监们小心抬起,转向下方的文武百官。
文官队列在东,便从左向右观看。
这一看,又是另一番震撼——画卷最左端,竟是更加巍峨壮丽的凌霄宝殿,玉皇大帝乘坐着由九条金龙牵引的御辇,仪仗煊赫,正启驾前往瑶池赴宴。
整个画卷布局宏大,叙事连贯,气韵生动,将“赴会”二字的动态与“盛会”的静态完美结合。
杨恒看着画中透出的那种神圣、缥缈又充满生趣的意境,心下赞叹不已,但同时也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气馁。
他自负书画鉴赏功力深厚,自己也时常挥毫,但与贾葳这般仿佛直通画道神髓的才华相比,终究是云泥之别。
当然,殿中亦有对书画不甚感冒,或本就对贾葳心存芥蒂之人。
通政使李瑜便是其中之一,他见众人皆沉醉画中,眼珠一转,笑着扬声,将焦点引向了一直沉默站在班列中的贾葳:
“贾大人画技如此超群,竟能绘出这般仙家盛景,实在令下官等大开眼界!却不知,贾大人亲自为陛下准备的,又是何等别出心裁的贺礼啊?想必定然比这幅《赴蟠桃会》更要精妙数倍吧?”
李瑜这一问,可谓诛心。
瞬间,所有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到了贾葳身上。
那意思再明显不过:
你贾葳有时间有精力给北静王画出如此复杂精美的画作,难道给太上皇准备的礼物反而会逊色?若真如此,岂不是说明在贾葳心中,北静王的面子比太上皇还要大?
这顶大帽子扣下来,压力顿时给到了贾葳这边。
成为众人焦点的贾葳,心中已将李瑜和北静王骂了无数遍,但面上依旧维持着镇定。
他深吸一口气,从容出列,从袖中取出一本装帧素雅的册子,双手高举过顶,朗声道:
“臣,太仆寺卿贾葳,恭祝太上皇万寿圣安。臣才疏学浅,拙于丹青,唯近日偶有所得,整理改编旧谱,得此一曲,名曰《万象铿锵》,谨献于陛下。愿以此曲雄浑激昂之韵,壮我大雍国威,佑我社稷永固,恭祝陛下圣寿无疆!”
他所献上的,并非众人预想中的书画珍玩,而是一份乐谱。
并且,这乐谱还有一个听起来颇为奇特的名字——《万象铿锵》。
而无人知晓的是,这所谓的“改编旧谱”,其核心旋律,实则源自贾葳前世记忆里,那首在网络上被戏称为“大明战歌”,实则是一首旋律激昂、充满异域风情的……印度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