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暮云掩旧识,冷月锁无言 ...
如兰盯着新妈沉默的侧脸,莫名笃定她能行。这人和本妈太像了,都是言简意赅,很少说废话的人,能把嘴边话和情绪都熬成了沉默。本妈当年说过,“安静得不像个人”,可正是这份沉静,让如兰坚信新妈的学习能一路开挂,不过是小菜一碟。
本妈就是个爱学习的人,在茹兰想要弃学不念书时常对茹兰念叨:“当年外公凑不出学费,学校还三天两头变着法收钱,十六岁的她一摔课本,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教室。”那些未完成的求学梦,成了她心底永远的遗憾。而现在这份对知识的执着,如兰愿意相信新妈骨子里也有。
如兰和妈妈沿着河岸徐行,下午三四点钟的阳光将芦苇丛染成一片金黄。斜阳的光线柔和而明亮,洒在细长的芦苇叶上,泛出熠熠的光泽,仿佛给芦苇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每一片芦苇都被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妈妈忽而驻足,指向不远处柔韧的苇叶:“这可是包粽子的粽叶?你们这里,还保留着吃粽子的节气吗?”
这句话像根银针,瞬间挑开如兰记忆的线团。她想起悄咪咪看过妈妈的随笔日记本,其中那页被折角的纸,墨迹在潮湿处晕染成蓝紫色:“在他家过的第一年端午,才知婆婆家竟从不吃粽子。公公说‘不过是糯米蒸熟拌糖,黏腻得发慌’,可在我老家,端午不包粽子,就像年节没了爆竹声。”
那时年轻的妈妈还保留着小孩心性,她偷偷泡了糯米,将从娘家学来的手艺全使出来。翡翠般的苇叶裹着蜜枣、红豆,在蒸笼里咕嘟作响。婆婆尝过后,布满皱纹的眼角笑出细密的纹:“倒是挺好吃,没想到这大竹叶也能包粽子,还这么清香。”可坐在主位的公公只抿了一口,瓷碗重重磕在桌上:“没半点嚼劲,没见过世面一样,苏杭那边人还包红烧肉和咸鸭蛋呢。”
已经泛黄的日记页面中写着:“婆婆五十多岁了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县城!哥嫂曾在过年时提过一句,他日暑假时带婆婆去广东玩,这句话一定点亮过婆婆沉寂多年的憧憬。说来婆婆家也是地属南方,我奶奶年轻时爷爷都曾带着走南闯过北呢!”
茹兰思绪成烟,看见妈妈的‘奶奶’一词,又想起幼时偷看过的另外一页心情:“2009年冬:我回娘家的第三天,跟奶奶如同小时候那般坐在屋檐石阶上晒太阳,奶奶看着我手中抱着的宝贝女儿,眼神难过怜悯的第二次叹息‘自己都还是个孩子,怀里又抱个孩子'。第一次奶奶讲这句话是去年7月我独自回来给家人看手机里女儿的照片时。”
“而这一回,我不仅捕捉到奶奶眼里的怜悯心疼和无奈,更是直接酸了鼻子。不争气的眼泪溢了出来,有一种被牵挂被心疼的幸福,这是我弄丢了的亲情,更是我此生日夜想追寻的温柔。”
河风卷着枯叶碎屑擦过脚边,如兰回过神时,新妈正望着她若有所思。日记本里的文字还在脑海翻涌。妈妈最后潦草地写:“原来有些期待,就像这粽子的甜,有人尝得出千般好,有人只觉寡淡无味。”
她的思绪如蔓草疯长着,更泛黄陈旧的另一本日记中:本妈外出打工攒的学费,全喂了爱情的无底洞。遇见爸爸后,本妈攥着小一万块,稀里糊涂成了他的“提款机”。那会儿他穷得裤衩子磨出毛边,却心安理得花着她的钱。老乡总打趣他傍上富婆,连带着发小都来找她借钱救急。她倒觉得自己的男人得有风度,得有尊严,每次外出把自己钱包里的钱塞进男人裤兜里,结果把自己的未来都搭了进去。
小年轻哪里能懂:有的事看起来是托举,但若对方不买账,不领悟,那也是灾难的开始!与溺爱如出一辙,一旦习惯了不劳而获,便会渐渐丧失对生活的责任与拼搏的动力。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本妈与茹兰拉家常时,会难过的控诉爸爸觉得她是超人,应该无所不能一样。
妈妈深谙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毕竟打理生活是,个人能完全主导的事,即便边学边摸索,也握有绝对主动权。但婚姻不同,它需要双方智慧的碰撞,至少得有一方愿意主动经营、做出改变。可惜,在这段关系里,她没能等到任何回应。那种随波逐流的人生不是本妈能接受的生活。
如兰爸爸的原生家庭看似完整,实则暗流涌动。本妈嫁过去的三年里,除了带孩子学喂猪务农,也时常与茹兰的祖奶奶闲谈聊天,给祖奶奶讲各种家乡趣事和南北差异。雨天也跟婆婆三人一起坐屋檐下“赏雨观景”,婆婆与祖奶奶给妈妈讲那些曾经的故事,久远的心事。
那时候虽年轻懵懂却看得分明:身姿挺拔的婆婆总在灶台与农田间匆匆穿梭,一米六八的身影像根绷紧的弦,随时会被生活的重压压断。深夜的厢房、雨天的屋檐下,本妈听见过压抑委屈的啜泣声,或是撞见婆婆背对灯光擦拭眼泪的侧影。那些瞬间,她总忍不住心疼,没有女儿贴心宽慰的婆婆,像棵孤立在风雨里的老树,满心委屈只能往肚里咽。这份怜悯,即便多年后想起仍会触动本妈的心弦。
只是,当年18岁的她终究自顾不暇。从被宠爱包围的原生家庭,骤然踏入充满暗流的新环境,公公的苛责、婆婆的隐忍,都像一记记重锤,击碎了她对婚姻的幻想。在本该肆意成长的年纪,她被迫直面成人世界的复杂与残酷,那些关于家庭、婚姻、人性的现实,如潮水般重塑着她的三观,在她心底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
而一米六余的公公,总瘫在藤椅上,用阴鸷的眼神扫视全家。他不吵不闹,却能用摔碗筷的闷响、摔门和藤椅的震动,或是突然阴沉下来的脸色,将不满化作无形的控诉。年轻时四处留情不顾家,中年因风湿骨病丧失劳动能力,反而将怨气化作刺向家人的刀,挑剔年轻人不够努力,仿佛全家的苦难都该由他人承担。这种扭曲的家庭氛围,像霉菌般渗入每个人的骨髓。
每当瞥见如兰爸爸下垂的眼角与眉形,笑时弯成弥勒佛般的弧度,一旦沉下脸,阴郁森冷的压迫感便扑面而来。他圆润的面庞瞬间失去温度,眼底翻涌着浑浊的嫌恶,像蒙了层灰翳的死水。那眼白多于眼黑的神态,与公公如出一辙,无需言语,便能将周身空气凝成冰碴。在外人面前,他永远挂着温和笑意,可回到家中,这副面具便被随意扯下,露出内里藏着的倦怠与漠然。本妈常盯着那张似曾相识的面孔,心底泛起寒意:若余生都要与这样的人朝夕相对,困在永无光亮的婚姻牢笼里,该是多么暗无天日的深渊。
而婆婆当年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嫁给他,这份一意孤行的深情最终却成了困住自己的枷锁。她或许从未想过,年轻时炙热的选择,会在岁月里发酵成苦涩的果。这让本妈想起自己十七岁那年,同样被所谓的爱情冲昏头脑。单亲家庭长大的她,太渴望拥有一个完整的家,渴望有人能填补内心缺失的温暖,于是在遇见如兰爸爸时,便轻易地交付了真心,仓促踏入婚姻。
可如今回头再看,两代人的悲剧竟如此相似:婆婆困在无爱且不被理解托举的婚姻里耗尽青春,自己也在错误的选择中蹉跎半生。而如兰爸爸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走进新婚姻,那些未被治愈的裂痕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吞噬幸福的深渊。择偶时那些被忽视的细节,终将在日复一日的琐碎里显露出锋利的獠牙,悄无声息地腐蚀着原本期待的美好生活。
遇见爸爸前,那些“诺基亚”与“摩托罗拉”本妈摸了一回又一回,工资全安静躺在银行卡里。本妈挺能忍,十六七岁的年纪说不买就不买。直到现在本妈也是个物欲比较低的人,能力够不到的东西她基本上看都不多看两眼。可路过鲜花店和书店,她总挪不开眼,那些带露水的玫瑰,泛着墨香的书页,才是她藏在心底的渴望。
如兰沉浸在日记的字句里,仿佛看见十七岁的妈妈站在手机柜台前,指尖悬在摩托罗拉翻盖机上方迟迟不肯落下。直到手背突然传来刺痛,不知何时,她竟被芦苇叶锋利的边缘划出一道血痕。
“怎的又失了神?”新妈回头,转身折回时,长裙扫过低矮的芦苇草叶,斜阳下裙摆和芦苇晃出细碎的光。如兰慌忙用袖口擦了擦发烫的眼眶,潮湿的布料裹着芦苇的清苦气息。那些关于克制与渴望的文字,此刻正和伤口的痛感一起,真实地灼烧着她的神经。
本妈曾说想读电子专业的,因为那时候电脑刚刚普及到高等院校,有了电脑课这个说法,到处弥漫着“数控机床”“电子信息”这种新词汇,她不懂原理,却觉得它们像魔法,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她超级害怕如兰烂尾早恋或被早婚,别学自己犯傻。自打如兰14岁起,她就总揪着这事念叨。本妈觉得自己和如兰爸爸那不叫恋爱,不过是青春期荷尔蒙作祟。当时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在楼上楼下相处,就把新鲜感错认成了爱情。后来跟如兰聊天时说过,爸爸虽是自己的初恋,但那最多算是青春期对异性的懵懂、憧憬和好奇,并不是真正恋爱的喜欢和悸动。如果没有当时那种天天相处的机会,本妈肯定不会多看爸爸一眼。
她还怕如兰也把好感错认成恋爱悸动。四年前跟如兰聊家常时,本妈说过自己其实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恋爱。十年婚姻,她都没经历过一场像样的约会,爸爸也从未安排过。像碰头相见时的心动、四目相望的深情,亦或是久违的拥抱,这些在十年里都未曾有过。
本妈是个感情很细腻,且唯美浪漫系的人,爸爸不但是个窝里横式抬杠精还是个没有主见的宝妈男。两个都不是拼命系的人类,一个只适合风花雪月谈恋爱,一个是暖巢守梦人。她生来就擅长在细水长流的岁月里,把日子酿成蜜糖。本该两条永不相交的轨迹,却阴差阳错撞在了一起,把日子过成了一团拧巴的麻花。
如兰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小大人,一天之内被迫思考了许多从前从未在意的事。她自幼被亲妈护在羽翼下,像活在温室里的花朵,连“操心”二字都不知滋味。直到此刻,她才恍然明白:为何小时候总见妈妈眉头紧皱,为何妈妈总不愿与爸爸交谈。那些藏在记忆里的片段突然清晰起来:妈妈无奈的牢骚、爸爸永远漫不经心敷衍的“不知道”“不清楚”……
“走吧,归意当还家。”如兰故意咬着文言腔打破沉默,心里却泛起酸涩,新妈果然抬头看向她。
原来,那些她曾忽略的日常褶皱里,藏着妈妈半生的疲惫与无奈。她深吸一口气,像是要把胸腔里沉甸甸的情绪都吐出去,随后拍了拍脸颊,恢复成平日的轻快模样:“走,且把儿时你教予我的童谣,唱与你知晓。”
两人踩着斜阳往前走,如兰正比划着手势,冷不丁被路边翘起的地砖绊住。新妈几乎是瞬间冲过来,用手臂环住她的腰,掌心的温度烫得如兰鼻尖一酸。
到家时,如兰掏出钥匙,手机语音喊着“母亲,速观吾为汝启新世之门”。新妈被逗得噗嗤笑出声,跟着她学“速即快也”“观即看也”。教着教着,如兰突然泄了气!就她这点墨水,还当老师?可是总不能真把新妈送进古文课堂当“活化石”吧?
烧水泡茶时,新妈下意识双手接过,像接一杯敬茶。其实是茹兰口渴了,顺手给妈妈泡了茶。如兰望着她挺直的脊背,忽然想起儿时亲妈在厨房切菜的背影。案板的声响混着油锅爆香,是每天放学最安心的期待。而有些画面却愈发清晰:深夜台灯下,亲妈攥着账本反复核对的叹息。餐桌上,爸爸永远“随便”“都行”的敷衍应答。
那些婚姻里无人承接的期待、消散在空气里的絮语,在琐碎的日常中渐渐累积,如同一层层细密的蛛网,将亲妈困在其中,那些失望早在岁月里结成了痂,最终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今晚新妈就要见到这个男人,这场跨越时空的会面又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妈,来坐这儿!”如兰朝妈妈勾了勾手指,又拍了拍身旁的凳子。下午四点半的阳光斜斜洒进屋子,她甩开萦绕在心头的回忆,解锁手机时眼里闪过狡黠的光:“多听多看的法子,就从此刻开始吧!保准比请老师、啃书本都管用!”
手机机械的女声响起:“多闻广视之法,自此刻始。必胜於延师授业、捧卷苦读。”
“可。”妈妈盯着屏幕点头,手机又播报:“此法较之为母觅师或求书籍更切实直观,儿以为可一试。”
“善!”
如兰欢呼着拍了下手掌,顺势牵起妈妈的手击掌,“奋斗吧王三岁!”
哼着跑调的《好妈妈》,如兰突然眼睛一亮。这童谣可是“传家宝”,外婆哄妈妈、妈妈哄她,到现在她还会下意识哼唱。但此刻她顾不上感慨,手指在手机上飞速滑动:“北宋CEO宋仁宗驾到!”她把《清平乐》塞到新妈手里,屏幕里烟雨汴梁随着新奇音乐曲调渐次展开。记得小学时,妈妈追剧入迷,拉着她讲皇后与发小“发乎情止乎礼”的故事,连说导演、演员“一切都刚刚好”。如今用这部剧帮新妈学现代话,可不就是量身定制?
“百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如兰掐着腰,故意拖长尾调,眉眼一挑一挑的,三分嘚瑟痞气撞着两分促狭坏心眼,再混进七分幸灾乐祸,全搅成狡黠笑意挂在嘴角。连垂落的发丝都跟着雀跃,抖出十二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精气神。
逗得新妈王三岁嘴角轻抿,眼波流转间似嗔非嗔,仰头望向茹兰的目光里,却藏了抹笑意。这丫头叉腰拖腔的懒样儿,活脱脱一副纨绔附体的模样,那眉眼间流转的狡黠,比话本里戏耍凡人的狐仙还灵动三分。
妈妈低头盯着屏幕认真看了起来,这说换就换的沉静神情与专注状态,竟让如兰嚣张的气焰瞬间熄了火。不止是叉腰的手缓缓放下,连方才雀跃的思绪都悄然沉淀,她就这么安静地立在原地,望着屏幕蓝光在妈妈脸上流转,忽觉周遭的空气都跟着慢了下来。
直到妈妈盯着画面里人物的口唇开合,下意识跟着嚅动嘴角,像只认真学舌的雀儿,连指尖都轻轻蜷起,仿佛要把那些陌生音节捻碎了咽进肚子里。如兰忍俊不禁,美滋滋地抱臂旁观这出“现代学堂”的哑剧。
瞧着妈妈认真看剧的侧脸,恍惚间想起爸爸总爱挠妈妈痒痒,明明妈妈被痒得跳脚吼叫,爸爸却笑她是“苏醒的母狮子”,更奇怪的是,气鼓鼓跑开的妈妈,转头又能若无其事聊起柴米油盐。大人的世界确实充满诡异,令人捉摸不透。难怪有句老话说:女人翻脸的速度,比六月的天还善变。
窗外的晚霞褪成墨蓝,碎金般的星光开始流淌。如兰望着渐暗的天色,心想爸爸该到家了吧。
院子里传来熟悉的停车响声,还没等如兰起身,父亲的大嗓门已经穿透房门:“吃饭了没?饿死我了!”话音未落,门“吱呀”推开,带着沐浴后清爽气息的男人弥勒佛般探进头来,衬衫领口随意敞着,手里的车钥匙转得飞快。
“没吃呢,正等你。”如兰晃了晃手机里的开封府旅游攻略,“先商量点事儿?明天去河南开封汴梁城玩几天怎么样?”
父亲挑眉扫了眼手机,顺势在沙发上坐下,膝盖无意识地颠动着:“有什么好玩的?你们去年好像去过吧?我看见你妈朋友圈发的照片。不就是些老房子啥的?牡丹花今年还不是跟去年一个样。”可他说话时眼睛却没离开手机封面上的勾栏瓦肆图,指节还轻轻敲着膝盖打拍子。
“你上周还说想去森林公园遛弯踏青呢,去哪里不是去。”如兰把手机往他腿上一放,“那边有实景演出,还有夜游汴河,可比你在家闷头抽烟喝酒有意思多了。”父亲“啧”了一声,伸手弹了弹她脑门:“一天天除了打游戏就想着玩儿。”动作却轻得像羽毛拂过,眼底藏着抹笑意。
窗外,暮色将天边染成深紫色。父亲抓过遥控器调低电视音量,王三岁那看没了电的手机正在充电中。此刻还在专注追剧,连眼角余光都没分给他们。“行吧,说好了啊,只玩三天。”父亲扯了扯裤腰:“一人一千预算,三千块要贡献出去。”
“你们中午吃的什么?现在想吃啥?火锅还是烧烤?”
“先吃烧烤,再去涮肚!”如兰立刻接话。“我已经看好了我跟妈妈的票,现在加上你的我直接付款就出票了,明天上午九点半的火车,咱们七点起床出发差不多,火车虽然慢,但省钱还能看沿途风景。”
父亲笑着起身,揉了揉她的头发,这动作熟稔得很:“小馋猫,就知道吃。你啥时候会算账省钱啦?早点起床吧,你妈墨迹。”
如兰款步至王三岁身侧,敛袖笑道:“妈,日沉西山,腹馁已久,同往食肆一飨如何?”见对方抬眸颔首,她指尖如蝶翼轻点手机,须臾,机械女声化作文言自听筒潺潺而出:“宴间馔玉皆可入口,儿夹与母者,母但食无妨。今时之味虽异古昔,然无毒无害,毋忧。”语毕,手机屏幕映出她狡黠眉眼,王三岁望着屏中跳动的字符,指尖无意识摩挲衣裙,终是莞尔颔首,随她款步出门。
“哟,这咋还讲鸟语了?你妈是在修仙吗?你俩神秘兮兮的。”茹兰爸爸一边笑着说一边往外走去。
门被推开时,月光顺着他们的影子流淌进来,将未说完的期待,都揉进了夏夜的晚风里。如兰望着妈妈挺直的脊背,知道这场藏在科技产物里的默契,已悄然达成。
救命,这章真的失控了!原计划是写父女敲定汴梁城之约,结果写嗨了直接飙到6200字,把妈妈第一次吃烧烤的超搞笑剧情硬生生挤出去了,谁懂啊!她举着烤串小心翼翼的样子我都在脑海里演八百遍了,就差落笔成文!
别慌,烧烤名场面绝对要在后面安排上,还有更大的惊喜等着你们!快在评论区蹲住,咱们不见不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暮云掩旧识,冷月锁无言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