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8、第68章李兰再创业 ...
-
她感觉到长福在刻意减少与自己的接触,也看到周钰不再每天过来查看她的身体,她不用时时都要面对两人,可是,她内心并没有觉得轻松了一点。
刚开始进行复建的时候,时刻都需要人搀扶,有的时候是长福陪她,有的时候是周钰陪她。
她每天都能够完成复建的运动量,她还想要做更多,但是周钰和长福说不必着急,要依照科学的方法。
她也只能应承,但不着急是假的,她想尽快让自己行动如初,最少可以走路,可以做基本的手上活计,能够自己照顾自己。
于是,晚上在病房里,她会根据自己当天的身体状态,再打几套功夫拳法,这个还是长福的师傅教会她的,说这套拳法强身健体、调理气息是最有效的。
三人像恢复到从前在十八队的相处模式,李兰也渐渐不再感觉到尴尬,将全部心思放在自己的复建上。
半年过去了,李兰在长福给她找的疗养院里复建,休养身体,有了很大的进步。
她已经可以正常的走路,运动,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身体恢复了大半。她去医院复查,医生都惊叹于她的恢复速度之快。
等到一年后,她的左手也渐渐能够感受到知觉,只是无法跟右手一样灵活有力。
长福在郊区买了个房子,离市区开车二十分钟,到医院也很近。长福将李兰接到这个房子居住,他自己则住在城里租的公寓里。
同出一个屋檐下,会让姐姐感觉到压力和尴尬,他不想让姐姐为难。
晚上下班后,周钰约长福小聚,两人各点了一杯啤酒,坐在吧台前。
眼见氛围越来越沉默,周钰忍不住开口道:“安顿好李兰了吗?”
长福:“嗯,在郊区的房子里。”
“你没有和她一起住?”
“我住在城里的公寓里。”
“你放心让她一个人住那么大的房子里吗?”
“姐姐每天都在练习桩功和拳击,她在尽最大努力让自己恢复如初。”
“答非所问,是不是你也同样让她有压力?”
长福无可奈何的摇摇头。
“话虽如此,我也理解她,我和你都不能让自己对她的感情成为绑架她道德的绳索。”周钰说。
“是啊,却没有想到,会给姐姐造成那么大的心理压力。”
“对她来说,我和你,是她的战友,是她的救命恩人,她无论选择谁,或者谁都不选择,都会让我们难过。而我们,不应该让她陷入两难的境地。这何尝不是把她架在火上烤。”
“我能够做的,就是回到原来的位置,给姐姐空间,让她能放松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正在做的,就是放弃我的执念,重新回到我自己的轨道。”
“放弃执念?”长福问。
“弥补我没有得到她的爱情的遗憾,是我这么多年的执念,如今,我也该放下了。”周钰解释。
“周医生,你想让她知道,你对她的心意吗,完完整整的让她知道。”
“不了,这段感情,说到底是我自己的事情,我相信她或多或少也感知到或者听说过一些,剩余的部分,就让我自己处理吧。别忘了,虽然我放弃了对她的爱情,但我和她还是战友,是朋友,这种情谊也不比爱情轻。”
“无论你做什么选择,我都尊重你,支持你。”
“所以,现在作为她的战友和朋友,我可是要盯着你的,万一你让她不开心了,我可是要为她出头的。”
“只要是姐姐想要的,我都可以配合她。上周末我回去看她,发现已经拿到驾照了,她拜托我租一辆车给她,应该是想开车转转,尽量熟悉这里的环境。”
“李兰不愧是成立十八队的人,即使身处低谷,也从不放弃向上攀爬的志向。换做你我,从一个生命垂危的植物人要重新做回一个健康的正常人,还不一定做到。”
“是啊,这几年,姐姐吃了多少苦,我们都看在眼里,就算再恶劣的环境,也不会让她屈服。我看到她的房间里摆放了很多德语教材和英语教材,才知道,她私下里一直在学习德语和英语。她真的很努力,很聪明,就算不在战场上,处于和平环境里,她仍然是最优秀的那一个。”
“我真是对她五体投地的佩服,她哪里来的那么旺盛的生命力,只要她想学,没有学不会,学不好的,只要她想做的,没有做不到,做不成功的。她真是一个传奇的女子。”
两人一直聊着天,话里都是谈论李兰。
李兰也没有闲着,长福的房子很大,周围也挺空旷,但是环境很好,适合她的休养。
她给自己立了个目标,就是尽快找到一份工作,能够养活自己,不再靠长福的照顾。
所以她考了驾照,开车将她所在的城市转了几遍,熟悉环境。了解一个地方最快的方式,就是说这个地方的语言,所以她在疗养院的时候,学着与当地人打交道,学习德语和英语,就如当初和长福学汉字一样,每天学到半夜。半年过后,她已经可以用德语和英语进行日常对话。
剩下来的就是找个工作。她了解到城里公司的招聘,基本都要求有大学的学历,她试着投几份简历,都无疾而终。
既然自己找不到工作,那就试着自己给自己打工她跟着瑞士城内游客的步伐,发现游客特别喜欢这里的手表,城里的手表店生意最好。
她问钟表店里的老板,最爱买表的外国游客是哪个国家的,老板说是法国的,法国游客热衷时尚,喜欢德国手表精湛的制作工艺与洋气潮流的外形设计。
于是,李兰萌生了一个想法,她找到德国手表生产源头店,通过长福的介绍,低价采购了一批手表,坐火车去法国,将手表高价卖掉。。
但如何跑通路线,她得自己想办法,她打算亲自去一趟法国。
长福不放心李兰第一次出国,坚持要和李兰一起来。两人来到法国,没有其他办法,用最直接的方法,长福当街摆摊。
李兰则去当地的一些店铺,询问是否要进货手表。
虽然两人的方法原始粗暴,但收获的效果意外不错,长福摆摊售卖的手表很快就被抢售一空。李兰也找到店铺愿意收他们的手表,还表示多少货店铺都可以收。
李兰后来又单独往返法国与瑞士几次,通过对比,找到了价格更合适的收表店铺,以后她只要将手表卖给店铺就行。
渐渐的跑通了销路,李兰又聘请了一个华人员工帮助自己。
两个人折腾三个月,赚了不少钱。李兰在法国巴黎也结识了当地一些老板,巴黎的很多东西也很受瑞士人的欢迎。她又想办法将巴黎行销的东西带回瑞士售卖。
人手不够,李兰又招聘了几个人,帮助自己在两城之间打包、运货、发货、收货、送货。
她自己则负责采购。
眼看李兰做得越来越好,长福建议她何不开一家贸易公司,将流程正规起来。
正好李兰也开过贸易公司,虽然所处国家不同,但生意的门道是相同的。
李兰被长福的提议勾得心痒难耐,她算了下自己这几个的收入,除了所有成本外,剩下的钱也只够租赁办公场地将公司开起来。
而在公司创办之初无法盈利,需要不断投钱维持正常经营。
长福表示自己可以投钱进来,作为入股公司,持有对应股份。为了凑更多的资金,长福将周钰也共同拉入伙。
就这样,李兰在周钰和长福的支持下,在瑞士设立了自己的第一家贸易公司。
李兰会英语、德语,日常沟通上没有障碍,又有长福在钟表公司的人脉得以帮助拿货和销售,她自己有过开贸易公司的成功经验,所以,瑞士的贸易公司开设后,便有了很好的成绩。
公司成立三个月后的销售额,就已经能够覆盖公司的正常运营成本。
李兰日以继夜的为公司的事情劳碌奔波,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和长福经营贸易公司的时光。
只是现在的经营环境,要比那个时候好很多,生意自然也更好做。
一年后,公司规模扩大了很多,招了很多人,李兰想请长福过来帮忙,却又害怕自己的提议会打乱长福自己的生活。
周钰和长福在公司成立之初的原始股,现在都已经升职了,按理说,他们是公司的股东,可以随时来公司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