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风雨不动 ...

  •   林如海此前自信认为,已经不会被这小妮子的骇人言论惊到,只这次他还是被震撼了。

      一时之间,林如海当真不知如何回答她。幸而林瑾好似也无需回复似的,自顾自地分析着:“去岁上皇让位,今上登基才不满一年,过程中又无任何的政治清算,也就是说上皇的人依旧把持着朝政,只是瑾不知这把持有几分。但瑾可以肯定的是,根据历史规律,这一定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既然今上有本事坐稳这位置将近一年,那上皇的势力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只是今上或许还有委曲求全之处。观伯父的任职年限及仕途经历,依逻辑推论当是上皇的人。”

      “伯父,水来土掩。若有人要在这扬州城搅弄风云,不管是谁,就须寻来更大的势力压制,”林瑾一路危险发言,听得林忠也不由得捂面不忍直视,“只要向——”

      林瑾又指指天。

      “——投诚,扬州城的困境自然迎刃而解。”

      “你倒想得简单!”林如海下了狠手,敲了林瑾一个暴栗,“这岂是像你所说如此轻易就能办成的?”

      看着林瑾哀怨的视线,林如海咳了咳,移开目光:“这件事伯父自有成算,总不会被算计到的。”

      “伯父,今上的执政会愈加稳固,这不但是民心所向,官员所推举,亦是历史进程的规律,是不会被推翻的。”林瑾又多劝了几句,顶着林如海的死亡凝视,她有眼色地转移了话题,“说来昨日赖嬷嬷来我院子里送人,我看着她穿金戴银的,倒是好威风。”

      “不必多做理会,你不喜欢的退回去就是,月例都是从林砚、林墨这发的,等林墨从淮安回来,我让他去见你。”林如海一提到赖嬷嬷就神色淡淡。

      林瑾若有所思,果然林如海也对赖嬷嬷有所不满,或许仍是顾着故去的贾敏,亦与她一样要等黛玉回来处置。

      “说到你身边的人,兰霜几人你用得可趁手?”

      “伯父院里出来的人自然都是好的!”林瑾真心实意地夸赞道,“再多过几日我怕是要离不得她们了,伯父可不能再把人要回去。”

      “送你的东西岂有收回的道理?安心用着便是。”林如海懒懒地拨弄着茶盖,“此前与你说过的读书一事,忠伯已在留意合适的人选,只是好夫子一时难寻,你可有何要求?”

      “除却四书五经,瑾还想学经世致用之学,什么管理家事、经营田产铺子我都想知道。”林瑾掰着指头细数,“当然还有武术、政治学、经济学、炼金术、海运商贸……”

      “可是越说越不像话了,”林如海觉着这小姑娘满脑子不靠谱的想法,虽天马行空也颇有童趣,只九岁亦不算太小,须得懂事了,“我自会与你寻最好的夫子来教你。至于其他庶务,你若有心也可多学学,只是不准以此为主。等天气好些,你可同林忠一道出门办事,只是出门必须带上林忠和松针,可明白?”

      “是,那伯父是同意了?”林瑾兴奋道。“可伯父,我还想着学武呢,能否找个武师父来?”

      “自然。”林如海见她兴致满满,有些疑惑,“你为何如此想学武?”

      “学武自也不是为了能会多少拳脚功夫,只为了强身健体,我看学武之人的身子都比常人强健三分,实属羡慕。”林瑾给林如海细数学武的好处,只盼着林如海能同意。

      “的确,君子六艺亦含武学。”林如海大手一挥,批准了林瑾的请求,“林忠,明日就让你媳妇去瑾儿院子里教她学武,如何?”

      林忠一拱手,欣然笑道:“能去姑娘院里,是内子的荣幸。”

      林瑾办妥了一事,心情极好,便又问起另一件关心的事:“伯父,虽然有些不地道……但瑾还是想问,金陵那家的事,伯父可有查清?”

      林如海似是不想多提:“已查清了,你说得的确有几分真。”

      林瑾觑着林如海的脸色,只呐呐称是,又想起林黛玉在京中之事,还是没有说出更多内情,避免将林如海又气成河豚。她只提了另一件事,说要找个日子去大明寺烧香供经。

      林如海自无不允,叫松针到时候带小厮们跟着她去。

      早晨的茶话会自此也结束了,林如海留下林瑾,让她在内书房读书习字,自己则在一旁监督着,林瑾写了半天字腰酸背痛,只等林如海松口放她离开,就一溜烟地跑了。

      “这孩子。”林如海看着林瑾歪歪扭扭的字迹,依稀可分辨缺胳膊少腿的“风雨不动安如山”几个字,只摇头不语。

      *
      京城,荣国府。

      “平姑娘来了。”黛玉正在碧纱橱外同宝玉一道下棋,只听得麝月来报说平儿来了。

      宝玉忙撂开棋子,请平儿进来坐,边笑道:“这可是奇了,平姐姐今日怎么有空上我这来坐坐。”

      “我呀,可不是来寻你的。”平儿抿嘴淡笑,也不吃茶,“我是来寻林姑娘的,我们奶奶今儿个晨起才知道,姑娘的扬州家里来人了,奶奶叫我来知会姑娘一声,姑娘且回去等着收节礼吧。”

      “这不年不节的,妹妹家又打发人来瞧,可见姑父对妹妹一片慈父心肠。”宝玉夸了两句,只看黛玉的神色。只见黛玉又是因家里来人的高兴、又是思乡的痛苦,两厢矛盾之下面上浮现出一种不符合年纪的复杂之色,不由地心疼起来。

      “旁的倒也罢了,若是有信件,还烦请平姐姐早些打发人送与我瞧瞧。”黛玉谢过平儿和王熙凤的好意,便请紫鹃好生送了人出去。

      “平姐姐,林姑娘家怎么又来人送东西?”紫鹃一出门,就悄悄问平儿。

      “我也不知,林家人不曾明说,只说是送一送节礼,且来探望一下林姑娘,”平儿看看周遭无人,便如实告诉紫鹃,“我瞧着许是端午将至,林姑爷思女心切,才送了一车又一车的好东西来。”

      紫鹃放下心来:“正是呢,林姑娘和林大人的感情自是极深厚的。”

      “紫鹃,你去把我那只‘松鹤延年’墨条取来,”黛玉可谓喜上眉梢,连头发丝都沁着喜意,“还要前日才得的洒金信纸,熏了玫瑰香再送来,我今日就要用。”

      “是,姑娘。”紫鹃忙应了,黛玉匆匆入了碧纱橱内,忙着润笔研墨。

      “妹妹一听家里来人,就这么把我撂在一边?”宝玉皱着鼻子,故意弯腰把头伸到黛玉眼皮子底下,逗她道。

      “这哪能呢,”黛玉安抚他,指了指桌旁的椅子,“哥哥请坐,我们且读一会子书,等凤姐姐再叫人来寻?”

      “罢了罢了,你我今儿个都是读不进书的,”宝玉急忙摆手,“我去前院看看,说不定能遇到妹妹家里人呢,你且等我回来报与你听。”

      说罢,宝玉便绕出去换衣服梳头,大步出了门去。

      黛玉低眉暗笑,又一心一意地盼起扬州的信来。

      “给姑娘请安。”林砚进不来内院,便由林砚媳妇进来探望。林砚媳妇原就是姑苏人,是打小在林府里的,是打小看着黛玉长大的,可谓深情厚谊。

      “原来是姐姐来了,还请起来。”黛玉见了旧人,又是记忆里幼年对自己极好的婢女,几乎眼泛泪花。此刻她也顾不得平日的礼仪教养,只问:“爹爹可有信给我?”

      林砚媳妇忙取出一个扁匣子:“老爷的信具在其中了。”

      说罢,打量着房里紫鹃、雪雁两个丫头,只见紫鹃忙赶上来接过匣子:“多谢姐姐。”

      “这位妹妹看着就聪慧,”林砚媳妇忽然夸赞起紫鹃来,“若是有妹妹照顾姑娘,老爷在扬州也就放心了。”

      “正是呢,紫鹃原是老太太房里一手调教出来的人,从我到第一天就跟着我了,”黛玉听明白了林砚媳妇言下之意中的疑惑,维护了一下紫鹃,“她待我一直尽心。”

      林砚媳妇顺着黛玉的话头连声称是,又问黛玉的住所。

      “外祖母怜惜我,让我住在她屋子里的碧纱橱内,日日与她吃住在一处,照顾我十分用心。”黛玉细细向林砚媳妇说了自己的近况,林砚媳妇也有意哄着姑娘多说,便从日常起居问到了姊妹关系,一时间也算是主仆尽欢。

      日头才有些西斜,林砚媳妇就辞了黛玉,道是“不能扰了姑娘休息”,好生嘱咐了几句保重身体,约好后日再来拿黛玉的信,便出了荣国府,与林砚会合。

      林砚媳妇见林砚闷闷不乐,悄声问他:“怎么了?如此面色可不好看。”

      林砚闷头驾车,听罢摆摆手:“倒也没什么,只被几个门子索要了点铜板,给了也就罢了。”

      林砚媳妇从袖中摸出一个荷包来:“你瞧这个,姑娘刚赏的。”

      “一两银子?竟这许多。”林砚不乐反愁,“这可如何是好。”

      他媳妇奇道:“怎的,你给了人钱不开心,收了主子姑娘赏又不开心?”

      “在家里打赏咱们跑腿,也不过几十铜板,可见在荣府,打发那些个下人姑娘要花上许多。”林砚唉声叹气,“若是老爷听到了,还不知要如何心疼呢。”

      林砚媳妇默了默:“我先收着,回头咱们去跟老爷说。我今日见了姑娘,虽说一应物事是不缺的,只是……我不能说与你听,非得亲口告诉老爷才行。”

      林砚慑于自家媳妇的口气:“何事如此严重?可着急?”

      “一时倒也无妨,只不能外传。”林砚媳妇又想了想,“姑娘命我后日再来取信,这荣府奴才向来嘴是不牢靠的,咱们这几日在京里且打听着贾府内外事体,好回老爷话。”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