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恨意滔天起 ...


  •   “义安兄!中啦!义安兄!”
      袁府的春居院中两人铺毡对坐,黑白对弈,黑子略占上风。
      “走路稳重些。”白衣公子呡了一口茶。
      身着红衣的尚书府小公子大口喘着气:“义安兄,甲榜第三名!”
      手执黑棋的素衣男子缓缓落子:“你义安兄不中状元都是失误,纵观如今整个京城,除了那几个天生的妖孽,谁能论得过他?年仅17中探花,古今算来也只有寥寥几人罢了。”
      齐霁终于开口:“今年的一二名分别是太傅家大公子,御史二公子,这几个都是绝顶聪明的人,我输给他们也是甘拜下风。倒是你个,变着向拐着弯的夸自己。”
      红衣公子秦屿坐了下来:“反正我家有我大哥在朝,我就安心的在京城里花天酒地就成。”
      离弦嗤笑一声:“你大哥本来做官就烦,还要管你个浪荡子。不过袁兄,你这会儿高中,翰林院又缺人手。探花公以后见你要叫袁太史了。”
      “嗯,有想过这个问题,也不是什么坏事。”
      秦屿把手搭在离弦的肩上:“这下子只能我跟老大去风雨楼看戏了,唉,实在可怜。”
      离弦用力拍开他的手:“死手怎么这么香,你丫的去吃烧鸡了!”
      秦屿腾地站起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胃!我好不容易拿过来的!给翠兰姐姐拿去厨房了!”
      齐霁无奈摇头。
      宏武七年,袁氏子袁启任职翰林院编修。
      帝于朝堂之上问曰:“听闻今年的状元,榜眼,探花皆是正直青年的少年郎?自太祖开国至今,实属罕见,看来天要兴我汉阳!”
      众臣附和:“恭喜吾皇,贺喜吾皇!”
      帝再问:“朕记得,最年幼的是袁将军的长子?年仅十几便中探花,看来还真的郎才辈出啊!”
      袁文走到大殿上,躬身作揖:“启禀陛下,犬子资质不如其余几位大人家的公子,只是少时用功苦读。”
      帝大笑:“哈哈哈哈!好!朕倒要看看,你袁家子能成何等人中龙凤!”
      宏武八年,帝下令编辑先帝实录,命王宰相以及翰林院等四十余人半年内完工。
      翰林院内。
      “圣上这不是为难咱们吗!半年!我……”话还没说完便被人堵住嘴。
      齐霁松开手:“慎言。”
      宇文诚意识到自己失言:“多谢义安兄。”
      “无事。”齐霁摆摆手:“如今朝堂上,帝正值壮年,只任我们半年编先帝实录而不是数年内编好国史大纲就不错了。”
      宇文诚挠挠头:“义安兄所言极是,是在下口无遮拦。”
      自从担任编修一职后,齐霁点卯上班,到了散值还要拖几刻钟。
      晚上,袁府。
      袁文端坐主位:“工作可还习惯?”
      齐霁点头回应:“习惯的。”
      袁文夹起一筷子菜:“习惯就好,慢慢磨炼,圣上正值壮年,新臣宠臣肯定是要提拔的。”
      “嗯,孩儿知道。”
      袁夫人夹了一块肉给她:“多吃些,今日消瘦了不少,明儿让翠兰给你买点东西补补,小脸楞白。”
      齐霁又点头:“嗯,多谢母亲。”
      洪武九年,齐霁被排到江南治理水患。
      “老人、夫人、孩子先走,壮年随我去前方搭墙!”齐霁边喊边逆着人群往前方走去。
      双手捧起石头跟众人一起修起防水墙。
      旁边的官员一个劲的劝他:“大人快走吧,这里危险呐!”
      齐霁一个劲的搬着石头:“不行,百姓还在这,我跑去哪!”
      接着她吩咐到:“还是不行,你去命人将城中沙袋,石头全部运过来,加固堤防!”
      “是!”
      经过一夜的奋战,洪水得到了控制,齐霁也终于有时间休息,她命人打好半桶凉水,快速洗漱完,马不停蹄的赶往城中。
      “尚书大人,如果我们在城中修建排水系统,可行?”齐霁环顾四周,她命人叫来城中的工匠,与工部尚书探讨。“赣州城内地势落差大,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一点,修建起一个完善的排水系统。”
      一个工匠开口道:“能修是最好了,赣州年年水患,治标不治本,这次防住了下次又来,年年百姓都要退到后山,后山山体又滑落,不少百姓要么被洪水淹死要么被石头砸死。”
      工部尚书点点头:“义安小兄弟,你有什么方法,尽管说出来。”经过半个月的相处,齐霁与这位二品的工部尚书大人也算相熟,况且是舅舅的朋友。
      齐霁思索片刻:“过几天我把设计图送来,尚书大人,此事我还要回去想想。”
      众人点点头各自回去。
      齐霁动身到城中各处审视地形,拿着纸笔一路写一路记,天黑时才回去,把东边跟南边的主要灾区先画好,又找出《禹贡》《容斋随笔》读了起来。
      天刚亮时,齐霁迷迷糊糊从书案上起来,洗了把脸就奔去城中,前人用疏通河道的方法治洪水,那她能不能在城中各处修建排水渠,将水流排出城内,统一引入河流,在河流上游加固堤坝。但是始终对洪水治标不治本。
      半个月的劳碌,她眉眼间充斥着疲惫。
      一直忙到中午,才赶回府中吃午膳,刚进门,就看到一黑衣人坐在茶桌上:“你怎么来了?”
      离弦转过身看着她:“怕你治水太过操劳,给你送东西来了,袁伯母让我给你带的
      吃食,赶紧吃。”
      齐霁坐下吃了起来:“我想在城中修水渠,这样百姓不用一下雨就迁到后山。”
      离弦好整以暇:“京城工匠有名那几个都给你带来了,感不感动。”
      齐霁白了她一眼:“但终归是治标不治本,你给我谢谢办法。”
      离弦在桌子上拿茶杯摆出河道的形状:“赣州在下游,夏季雨水多,一下雨就水浸,还有一特点,农作物多分布在南边,我们可以往这边下手,挖一条渠引水到农田,分流出去,在上游修建一个堤坝,堤坝开出四个排水口,派人在那边监管着,两个排水口在水位线中上位置设置,两个在偏下方,雨季开上两个可以蓄水,旱季是开放下面两个调节。最好在上游岸边种植树木。”
      齐霁思索片刻,把东西胡乱塞进嘴里便拿出画了一半的图纸给她:“你帮我看看。”
      离弦接过图纸,看了一刻钟:“不错,但是这里要改一下……”
      一直讨论到隔天晚上,齐霁亲自把图纸送到知县府上给工部尚书看:“陈叔伯,图纸。”
      陈尚书接过图纸,仔细的看了起来:“嗯……这个方案是可行,以往我们工部都是按前人的修坝跟疏通河道,没试过在城中修排水工程。可以一试,我起草禀告圣上。此项工程硕大,没个八年九年做不完的。”
      皇帝非常重视此次水患,一般来说只需要派水利使来便可,这次直接派了工部尚书,皇帝登基以来不过九年时间,前几年在推新政拉拢人心,现在政局稳定,民心也要两手抓,首先从水患下手。宇文诚、宋蔚齐霁分别排到江南各州协助治理水患,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赣州城。
      齐霁略有所思:“这项工程还得陈叔伯跟进,我再过一个月等雨季过了就要回去了,有劳陈叔伯了。”
      工部尚书点点头:“后生可畏啊,要不你就跟我去工部吧,我自会向陛下举荐你,不比你在其他地方差!”
      齐霁微微躬身:“晚辈心领了,但好儿郎志在四方。”
      陈尚书仰天大笑:“哈哈哈!好!好一个志在四方!果然是袁文的儿子!”
      齐霁回到住处,离弦还没有睡,两人在庭院中静坐。
      离弦敲着石桌:“齐霁,你这么拼,为了什么?”
      “为了给爹娘报仇。”
      “我也想给爹娘报仇。”
      齐霁看着她,不语。
      良久后:“你要……”
      离弦打断了她的话:“自古以来,成王败寇,论心计我父王不如他,论雄才大略我父王也不及他,但他万不该杀害自己的手足相亲,我父王没想过跟他争,幼时跟我说过最多的话就是,你要跟你王叔学习。我不明白。”
      齐霁拍她的肩:“没事的。”
      离弦摇了摇头:“他为了推新政,登上帝位,把扶持他的旧臣全家抄斩,把手足相亲灭了满门。你不恨吗。”
      “恨,幼时我父亲领我到东宫参宴,他送我史书典籍,让我多识字,也是他,把我全家杀光,让我父亲背上谋逆,大不敬的罪名,我舅舅为他出生入死从两品被贬到四品,一切都是因为他的权。”
      离弦望着他:“他,我一定要杀,那个位子,谁坐都行,他不行。”
      齐霁与她对视上:“我会帮你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