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6、新学年 ...
书院各个作坊都能安排学生做工,工种和工钱都是公开的。学子们可以遵从学斋统一安排,也可以随着兴趣提出特殊申请,获批后就能去做工。只要勤快些,靠自己把每月费用挣出来一点不难。参照采摘小队的成长,七岁的孩子也能在书院找到活儿干。
焦大师傅就对帮忙的小学子特别满意,说是手小干得慢,但都挺仔细,洗净了菜蔬碗盘,还能帮着收拾打扫饭堂。
“可是少爷,像去饭堂帮忙,轮流过去干活,每月最低只有三百文。束脩加上食宿,每月要四百一十六文,三百文的工钱不够啊。”
梁言正和黎二哥整理合适的岗位,算着算着才发现出了漏洞。
四百多文只是算了束脩和食宿费。书院不止免费发教材,还按月发放笔墨纸张,用完了可以再领。虽说都是最便宜的,加起来也是不小的开支。要再算上新生礼包,差得更多。
去年秋末招来的新生都是十岁以上的,除了饭堂,也能去木工坊干点洒扫的杂活儿。腊月里门画热销,印坊那边人手需求暴增,新生们都去帮忙了。工钱自然没少挣,加上年底福利,交了两个月的束脩还能剩不少。
今年的招生年龄可是放宽到了七岁,适合的岗位目前看只有饭堂。洗菜洗碗挣得少,还是轮流安排,不是每日都有工钱。到月底别说扣下一半,全扣了也交不齐束脩和食宿费。
“无事,今后饭堂的杂活全安排十岁以下的,大点儿的就不去了。童果斋的山楂零食还能做些日子,也让他们过去。五月做杏干,把工钱调高些,加上年节福利应该够了。”
做杏干的主力原本是采摘小队。两年过去了,不少孩子都过了十岁,程颂打算把男孩都调去印坊,女孩去绢花作坊。不愿做绢花的就去舅母那里做酱料。这几处的工钱都比采摘小队高不少,小队员们早都盼着了。
做果干算是所有工种里技术含量最低的,安全系数也高,最适合低龄从业者。名字都起了“童果斋”,自然得优先幼童上岗!
做工不够交束脩?小少爷根本不愁!
“印坊那里活儿多。讲义、教材,还有新出的话本,去多少也能用上,回头问问崔勇,看能不能把工序再分得细致些,让那些年纪小的也能轮流去帮帮忙。”
程颂给印坊配了个大院子,打算把科举考试的常用书籍也都雕板自己印,价钱能便宜不少。只这部分省出的银子每年至少能供三五百个学生在书院的开销。更别提那些一直畅销的话本,赚来的银子都快赶上绢花作坊了。
“对了,印坊有些活儿,女子应该也能干,单开个院子就行。”
程颂灵光一闪道。
几家作坊里,除了采摘小队,用了女子做工的只有酱料作坊和绢花作坊。酱料作坊里都是大嫂婶子,绢花作坊可有不少年纪小的。
程颂与黎仁宁商量过,现有作坊不动,回头在书院重新开一家,让年纪小的女孩过去做工,像柳叶高知意周芸娘这样手巧能干的小姑娘,都可以做个小管事。
其实印坊里女子能做的活也不少,只是没有哪家雇佣过女工,之前他也没往这处想。采摘小队那些女娃娃,手巧的力气大的都不少,印坊的活儿应该都能做好。
“嗯,刷印分拣,不用太大力气。”
黎仁诚停下笔说道。
“不会有什么禁忌吧?”
郭年也抬了头。女子进印坊做工?还真没听说过。
“从未有过女工,何来禁忌。有也不怕,咱们自己印坊,就在书院里,哪个管得了。”
小东家摆摆手,一脸的不在意。印坊一直缺人,待遇也好,凭什么只能男子挣高薪。
“哥哥,书院以后真会设立女子学院吗?”
程胜眨着眼问道。
私塾还没开学,他跟着哥哥来了书院,也取了纸笔帮忙抄写。
听大家聊起女子做工,他想起去年听哥哥与黎秀才商讨过关于是否招收女子入学的事,说是将来会在书院设立一个专门招收女子的学院,或是再创立一个女子书院。
“会,只是当下时机还不到。”
校对得有些头晕,程颂索性放下书,让其他人也歇歇手腕。
识字书引发的争议一直没有彻底平息。从严昭给画砚的信中,程颂得知自己功名险些被废的消息都传到了京城,可见他的一举一动还是挺受关注。如今书院初立,根基不稳,很多事都不宜过急。
那些藏在暗处眼红的人,若是只逮着他攻击还好,程颂最怕的是把男朋友连累了。
诚颂书院是挂在自己名下,但稍微打听一下就能知道他与黎兄关系匪浅。最早还有过传言,说书院与作坊都是两人合开。后来还是府学那边传出黎兄家世清贫,这猜测才被压下去。明年就是乡试,他只想低调赚钱办学,不招惹任何风险。
等过上两三年,黎兄入了仕途,书院也办出些名堂,再谈女子入学不迟。而且童果斋搬到书院,会有独立的作坊院子。学田和南北新村适龄的娃娃们都能来做工,不限男女。
在程颂的规划里,童果斋既是作坊,也是个不挂牌的幼儿园兼学前班,能做工赚钱也可读书识字。每日的小课堂,让绢花作坊的女孩也一起过来听听。这可不是办学,全是伙计进修!
……
招生帖子上的报名日定在了上元节后,去年入学的新生都是初十开学。
随着童果斋搬进书院,学田和南北新村的最后一批娃娃也都来了书院。七岁以上的男娃可以直接入学,与今年新生一同分斋。女孩和七岁以下的男孩还是在作坊,每日安排骡车接送。
吴婶子说小东家太折腾,不如就让年纪小的和女娃娃留在村里。
“请个书生每日过来讲讲小课堂不就行了,这早接晚送的,可是辛苦。”
“水泥路修好了,来回用不了半个时辰,还是去书院吧,熏陶熏陶也好。”
程颂笑道。
“熏……熏啥?”
“熏熏孩子。”
吴婶子??
没到初十,返校的学生就都到齐了。正式开工前,院长先带着大家做了好几百斤元宵。馅料尤其丰富,芝麻的、红豆的、枣泥的还有山楂的。
书院里还挂着年前从云州买来的花灯,有的吃,有的看,加上特意留到十五才放的烟花,书院里的上元节过得也是热热闹闹欢欢乐乐。
新生报名持续了三天,一共来了三百多人,比程颂预想的要少。大半还都是十岁以下的,其中不少去年第一次招生就来问过,早就等着了。春芽夏花之后,秋果斋与冬雪斋很快凑齐了人数。
这次招生依旧只挂了两个专业,科举与木工,其它专业教材是在印了,夫子还没培养出来呢。要不是木工坊订单太多急着用人,木工专业也不会招得这么急。
去年,与彭氏兄弟同一批进入印坊的孩子没有确定专业,先继续学习识字算术。崔勇是在准备活字印刷了,可设备无法进步,设立印刷专业能学到的十分有限,作坊里熟手带一带足矣。
程颂考虑过把油印机捣鼓出来,但金属丝网就是个大难点,蜡纸的成本也不低。而且他观察过少年们做工,一个个的特别利索,刷印的速度未必慢过油印机。等木活字做出来,效率还会提升。
至于油印机,还是找机会启发严晗吧。
报名人少程颂不担心。书院不是作坊,做出口碑没有那么快。等过上几月,这三百多新生就能帮他把名声传出去。真要一下来了上千人,郭年黎仁平还未必应付得来。
书院的作息安排很紧凑。辰时前进入学斋,晨读两刻、晨跑一刻。早饭后上午上课,午时饭堂开饭,之后是午休。下午课是未时到申时半。
每日读书与做工各半天,以学斋为单位,采用上下午轮班制。书院一直是逢五逢十休沐,院长还给编了个说法,将每五天称作一个“学周”。
读书做工的安排也是每学周调整一次。像是春芽斋第一学周是上午上课下午做工,第二周就是上午做工下午上课。
休沐日申请做工的由斋长统计,许正那里汇总安排。
十岁以下的小娃们排班最为复杂,除了上下午的轮替,还要在童果斋与饭堂间切换,记清每日自己去哪做工,忙碌得十分充实。
……
“画砚哪天写信?得让他问问严昭,肥皂香皂卖得如何了……”
结束了新生入学,程颂拎着凳子坐到他黎兄身边,懒洋洋聊起闲天。
书院里无法建造水力工坊,制皂的活儿还留在学田。反正猪油的供应一直不足,就是建了工坊,产量也上不来。
“严昭上次来信,没提制皂,只说要在各州府同时修建水泥作坊。”
他们这个院子没有厨房,只在浴房里砌了灶台,能烧水或是做些简单吃食。看出程颂的疲惫,说话有些哑,黎仁诚去烧了壶开水,取了罐枇杷梨膏,给他冲了一壶慢慢喝。
云州不产枇杷,走运河来的货也不多,价钱还高。程颂去年买了几十斤,全都熬成了枇杷膏,加了不少冰糖才能放到现在。
“是啊,看来水泥在京城卖得不错,那也犯不上所有州府一起建作坊吧。买卖做得这么急,和谁赌气似的。”
接过冲好的枇杷膏,等他黎兄重新坐好,程颂忍不住又往人身边挪了挪。
“累了就靠着。”
看出小少爷意图,黎仁诚轻笑着坐好。
确定了后天入V,挺紧张的……都不知道说点啥。
感谢浇灌,感谢看文!
小剧场:
见他家少爷软塌塌靠在黎秀才身侧,画砚赶紧搬了个凳子也坐过来,拍拍自己肩膀:
“少爷定是累坏了,黎秀才这两日也辛苦。少爷少爷,靠着我,我不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6章 新学年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本文29号入V,从第20章开始倒V。入V后还是隔日更,我会努力,争取尽早成长为日更作者。 感谢看文!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