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怀疑 ...
-
“啊?”
谢书苒没有想到,在兰书尘听到她不是贺家大小姐,只是一个丫鬟之后,也没有嫌弃,一直如常说着话,倒是一时有些接不上话。
“我观姑娘学识通博,又知书达理,若是生在官宦之家,该当是一位名门闺秀。不过就算姑娘如今是丫鬟的身份也不打紧,以姑娘的见识,日后必能觅得一位如意郎君。”
谢书苒礼貌笑笑:“兰侍郎品貌俱佳,日后也一定会娶一位知书达理的夫人的。”
接下来的几天里,谢书苒每日都会来粥棚这边看看,兰书尘有时也会来帮忙施粥,两人你来我往地倒是渐渐熟识了起来。
程怀琛这几日再也没有来过,谢书苒无比开心,早知道打他一拳就能清静,她何必费那般力气。
谢书苒看着自己握起来的拳头,决定以后不光要练习剑术,这力量也要好好地练上一练。
“你看着自己的拳头嘀嘀咕咕地说什么呢?”贺扶晏从谢书苒身后过来,看着她不知道又在那里打什么鬼主意。
“我是觉得啊,什么妙计都不如力量好使。”谢书苒放下拳头,笑眯眯地看着贺扶晏。
“娘子说得是,不过娘子教训别人的时候也要悠着点,切莫伤到了自己。”
这还是成婚以来,贺扶晏第一次叫谢书苒“娘子”,搞得谢书苒还有一点小别扭,不过看到他神色如常,谢书苒也就坦然接受了。
“这几日我同父亲有些事要办,要经常外出。我不在的时候,你自己也要注意安全,城中灾民众多,许多人对官府有怨气,我知你有一颗怜悯之心,但是也要保护好自己,若是情形不对的话,就不要出去了。”
谢书苒觉得他忧心太过,那些灾民虽然之前有一些怨言,不过在她连续施了几天粥之后,都变得很好说话起来,如今看到她,不少人都唤她一声“小书姑娘”。不过她倒是也理解了贺扶晏的担心,只应下了“我知道了”。
看着谢书苒在房中安安稳稳地坐了下来,贺扶晏这才来到了父亲房中。
“这几日探查得如何?”
贺扶晏从袖中取出几张纸,摊开在父亲面前:“父亲,我在清安县内搜寻了几日,城中能放置如此多的粮食的地方如今都已空空如也,不过我在一处粮仓的地方发现了地上有漏掉的米粒,想来应是不久之前存放过粮食。”
贺闻安仔细看过贺扶晏画的几处地方,赞赏地点点头:“扶晏你做事一向心细,这种事交给你我最放心。”
贺扶晏仍旧十分担心:“只是这么大批的粮食究竟运往了何地,我们仍然没有办法知道。”
贺闻安负手而立:“根据赈灾粮这一路过境下来,我们沿途查阅的记录来看,粮食中途并未出现缺漏,应当是都送来了清安县。可是如此众多的粮食,却既未到百姓手中,也未囤积在清安县内。”
贺扶晏想着这几日谢书苒去施粥得来的情报,告诉父亲:“以朝廷拨粮的记录来看,这些粮食足够清安县的百姓吃上一季了,可是这边的百姓却说,粮只发过一次,每人还是只有几天的量。施粥棚那边刚开始还能每天施粥,可是到了后来,便是两三天、四五天才能施上一回。城中有些百姓也是太饿,才会铤而走险。”
贺闻安左右踱着步,断定道:“如今这粮食既然没在清安县内,恐怕早在我们来之前就匆忙运往了别处。一介小小县令应当没有这么大的胆子,这背后必然有大人物指使。”
贺扶晏略一思索:“父亲是怀疑……萧党之人?”
“清安县再往南,便是他萧承仁的一处驻军之地。如今米市上既没出现大量屯米的现象,那么更大的可能性便是养兵。只有养兵之人才会需要这么多的米。”
贺扶晏有些不解:“可萧承仁不是一向得陛下宠爱,他的军需粮草,陛下何曾克扣过?他又为何要做这样的事?”
贺闻安坐了下来:“这正是我担忧的,如此大批量的粮却又不向陛下讨要,那么很有可能是这些兵是不能为陛下所知道的私兵。”
贺扶晏一震:“萧承仁有反心?”
“没有证据,还不能断定,不过如此大量的粮食消失不见,终归不是什么好事。”
兰书尘这些日子一直在跟随着户部的人统计灾民数量,发放粮食。这本不是他的职责,可是看到那些灾民对粮食的渴望,再加上如今人手确实不够,他便留了下来。
又是一日忙到天黑,其他的兄弟们拍拍他的肩表示感谢:“书尘兄,真是感谢你这些天一直的帮忙,不然我们可都要累死了。”
兰书尘忙了一天,也是又累又渴,接过水壶,咕噜咕噜地灌了个透,这才觉得痛快:“没关系,都是为朝廷做事。”
有人有些疑惑:“书尘兄,你是刑部的,你这样每日帮我们做这些活,你自己的差事有时间去办吗?你的长官不会因此责怪你吧?”
兰书尘想起临行前,那个人对自己说的话,可是他始终下不了这个决心。
见兰书尘沉默不语,马上有人替他解围:“书尘兄,我们这边已经好多了,你若是忙,明日就可以去做自己的事了。啊,对了,如果你的长官责怪你,我们几个都可以为你作证,你是帮我们才交差晚了的。”
兰书尘笑道:“我不过就是为了监督这些粮食的发放而来的,现在清安县也变得一天比一天好了,想来也不需要我再做什么了。”
刑部同来的程怀琛,自从那日在粥棚见到他之后,兰书尘便再也没有在白日见过他。他似乎很忙,每日只有在晚间,才能偶然看到他拖着疲惫的身影回到官驿。
虽然同在刑部,不过兰书尘与程怀琛并不相熟,也不知道他每日早出晚归是在做些什么,不过自己的确该做一些事了。
第二日一早,兰书尘来到了之前见到谢书苒的地方,果然今日又看到她在那里帮忙。
兰书尘一直觉得谢书苒不像是一个丫鬟,她身上并没有一种畏畏缩缩,谄媚讨好之态,反而自在从容,给人一种她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泰然处之的感觉。想不到贺府真是藏龙卧虎,连一个丫鬟都能有如此的胆识。
谢书苒总觉得有一道目光,一直在灼灼地盯着自己,抬头看见兰书尘站在不远处,便向他打了招呼:“兰侍郎来了?”
兰书尘微微颔首:“小书姑娘。”
谢书苒代表贺家施粥的这几日,经常能看到兰书尘,有的时候他也会来帮忙,所以在又看到兰书尘的时候,谢书苒很是高兴。
“兰侍郎帮我一个忙吧,你在这里继续施粥,我得去看看那边的药材煎好没有。”
手中突然被塞入了一柄木勺,木勺的末端还残留着谢书苒手上的热度,兰书尘握紧了那温热的地方,喉咙里不禁咽下了一点口水。
对面的灾民见兰书尘握住勺子却半天不动地方,直接将碗伸到了兰书尘面前:“饿!”兰书尘方才如梦初醒,开始一碗一碗地盛起粥来。
谢书苒很快端出了好几碗药,将其一一发放到灾民手中。兰书尘看得好奇便询问谢书苒:“小书姑娘给他们的是什么药?”
谢书苒向他解释:“我看古书上写,天灾过后,容易发生时疫,我想着与其等到那时候,大家被病痛折磨得难受,不如现在防患于未然,先喝了我这药汤,这时疫也就起不来了。所以,我便写了个方子,按照方子给大家伙儿煎药。”
“小书姑娘竟还懂得药理吗?”兰书尘真是意外,即便是大户人家的丫鬟,能识得几个字,会一些女红、调香什么的已是了不得了,想不到这位小书姑娘竟还懂得药理。
谢书苒这才意识到自己似乎有些疏漏了,即便是大户人家的小姐都没有几个懂得药理的,自己如今一个丫鬟的身份,说懂这些太可疑了。
谢书苒努力为自己找补:“那个,我家公子常年卧床吃药,所以我每日为他煎药、看着大夫来为他整治,时间长了,这些药材管什么的,自然也无师自通了。”怕兰书尘不信,谢书苒又补充道:“不过我这方子都是一些最简单的药效叠加。现在无病的时候喝上一些不妨事,若是真的生了什么急症,还是得寻正经的医师来才是。”
兰书尘:“小书姑娘过谦了。寻常人就算有个机会也不会想着记一些药理的。还是小书姑娘心思细腻,这才能在今日救这清安县百姓于水火之中。”
谢书苒不好意思再听关于自己的嘉奖,索性随便问了一句转移话题:“兰侍郎今日前来是有什么事吗?”
兰书尘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走到了这里,明明心中如一团乱麻一般,有无数的事情积压在他身上,可是当他往这个方向来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在这里停留了下来。
“无事,我就是看看这里情况如何了。”
谢书苒不疑有它,给兰书尘说着这几日的情况,和百姓们的感激。两人正说着话,就听见附近传来了一阵喧闹声,似乎是有官兵往这边来了,中间还夹杂着女人的哭声。
“求求你们,不要带走我的孩子!他还活着的,他还有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