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5、第八十三回 真宰相蜕为糊涂虫 ...

  •   第八十三回 真宰相蜕为糊涂虫女内侍变成替死鬼

      上回说到郭襄来到临安,彷徨无计,准备去丐帮临安分舵寻求帮助,谁知遇上误会,遭到丐帮弟子的围困,被隐居在临安城附近的程英和陆无双救走。三姊妹拟闯禁宫去面见谢太后,得知谢太后会去进香,决定在寺院里拜见谢太后,陈述军情。岂料谢太后竟派女内侍娥儿去进香,郭襄便将襄阳城被围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向娥儿禀告。娥儿被郭襄所感动,决定冒险带郭襄入宫。
      且说谢太后得知襄阳城被困五年,朝廷没有发一兵一卒前去营救,顿时勃然大怒,吩咐娥儿起驾,前往幼帝寝宫。
      原来这个幼帝赵禥,父名赵与芮,乃理宗皇帝赵昀侄,理宗皇帝以一介平民登上帝位,两子早夭,只好将亲弟弟赵与芮的儿子赵禥立为储君。赵禥生于嘉熙四年(1240年)。小名德孙,母亲名叫黄定喜,是赵与芮夫人李氏陪嫁而来的侍女,地位十分低下,后被赵与芮看中,二人有了夫妻之实。黄氏怀孕的时候,担心由于自己的地位影响孩子的未来,曾服药物堕胎,但没有成功。赵禥在母腹中受药物影响,发育迟缓,手脚发软,很晚才能走路,七岁才会说话,智力也低于正常孩子。
      赵禥于淳祐六年被接入宫内接受教育,赐名孟启。宝祐元年,理宗皇帝又立他为皇子,赐名禥,后又封为忠王。
      由于赵禥的先天缺陷,当时朝庭大臣多反对将他立为皇储。理宗为了说服大臣,说自己曾梦到神人相告“此(指赵禥)十年太平天子也”。理宗皇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说出的话竟然在若干年后成为现实,赵禥后来果然作了10年天子,只是天下并不太平,而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理宗皇帝知道赵禥资质太差,很难有所作为,就为他娶了一位聪明机智、颇识大体的妻子。赵禥的妻子名叫全玖,出身名门世家,是理宗母亲全太后的侄孙女,与度宗是表兄妹关系。全玖眉目清秀,仪态端庄。其父是一位地方官,全玖自幼随父亲游历各地,因此言语伶俐,对时局有较为清醒的认识。理宗皇帝将她册封为皇太子妃,让她辅助赵禥。
      谁知这个赵禥,竟是一个贪花恋柳之徒,还是在做太子时,就以好色闻名。理宗皇帝赵昀去世后,年仅十六岁,即位为新君,更加肆无忌惮。沉迷于声色犬马,少有时间和精力打理朝政。宋制规定:皇帝临幸过的嫔妃,次日早晨要到门谢恩,由主管官员记录在案。赵禥即位之初,一次到门谢恩的嫔妃竟达三十余人!赵禥资质驽钝却继承了皇位,没能独断朝政,日夜沉溺于酒色之中,连奏章也懒于批复,朝中大小事务,全仰仗于贾似道。贾似道交来的奏折,全部交给最宠爱的妃子会稽郡夫人王秋儿等人处理。
      这一日,赵禥正与妃子饮酒作乐,陡听到皇后娘娘驾到,大惊,急命撤去酒席,屏退左右,命妃子摆上一些奏折在桌子上,又命人将全皇后请来,一切安排就绪,与全皇后起身去迎接谢太后。
      谢太后走进皇帝的寝宫,颇觉奇怪,刚才还听见里面笙歌燕舞,欢笑不绝,霎时间就偃旗息鼓,也无暇细问,只是温言道:
      “皇儿,你几日没有上朝了?”
      赵禥脸一红,申辩道:
      “朕没有临朝啊?今日无事,晚朝就免了,正在此与全爱妃批阅奏章。”
      谢太后不禁又气又急,道:
      “当真没事?”
      赵禥闻言,暗自心惊,急忙闪烁其词地说道:
      “没有吧,北兵早就退去,如果有事的话,贾丞相早就报上来了。”
      谢太后怒道:
      “要是娥儿不说给我听,我还以为边境安宁。还在说甚么贾丞相真丞相。北兵岂会轻易退走,哪天攻到临安城了,你还在梦里呢?”
      赵禥大惊,道:
      “竟有如此道理?”
      急吩咐左右道:
      “速与朕去葛岭请贾丞相前来议事!”
      一太监问令,急忙去宣旨。
      这个贾似道,字师宪,天台人。贾涉之子;母胡氏,乃贾涉的小妾。贾涉死,贾似道年仅十一岁。后以父荫为嘉兴司仓。嘉熙二年登进士第,时姐已为宋理宗贵妃,得擢太常丞、军器监。贾似道原是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子,靠他的姊姊是宋理宗的宠妃,才得了官位。他当上官后,什么事都不干,经常带着一批歌女在西湖上喝酒作乐。有一天晚上,理宗皇帝在宫里登高眺望,看到西湖上灯火通明,就对左右侍臣说:“这一定是似道这小子。” 侍臣知道宋理宗宠着贾似道,就凑趣说:“别看他年纪轻轻,喜欢玩乐,他的才能可大着呢。”贾似道后又有良臣孟拱临死前推举贾似道出镇京湖制置使,京尹史岩之言其材可大用,理宗皇帝赵昀将贾似道倚为柱石。张柔引兵入侵,攻陷襄阳城,理宗皇帝赵昀派孟宪收复襄阳,又派贾似道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到汉阳督战,率兵援救鄂州。贾似道无法,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当时在朝的左丞相吴潜让他把帅府从汉阳移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以防蒙古军从潭州攻入江西。在往黄州途中曾遇到一支押运掳掠的金帛子女北去的蒙古老弱兵,他就吓得不知所措。吓得直打哆嗦,嘴里连声叫着:“怎么办?怎么办?”后来,蒙古兵抢了一些财物走了,贾似道才拍拍胸口,喘了口气。
      贾似道眼看形势紧张,就瞒着朝廷,偷偷地派个亲信到蒙古营去求和,表示只要蒙古退兵,宋朝就愿意称臣,进贡银绢。忽必烈急着想回去争夺汗位,就答应了贾似道的请求,订下了秘密协定。贾似道答应把江北土地割给蒙古,并且每年向蒙古进贡银、绢各二十万。忽必烈得了贾似道的许愿,就急忙让张柔撤兵回北方去了。
      贾似道回到临安,把私自订立和约的事瞒得严严实实,却抓了一些蒙古兵俘虏,吹嘘各路宋军取得大胜,不但赶跑了鄂州的蒙古兵,还把长江一带敌人势力全部肃清了。理宗皇帝赵昀却听信了他小舅子的弥天大谎,认为贾似道立了大功,专门下一道诏书,赞赏他奋不顾身,指挥有方,立刻给他加官进爵。令百官在临安郊外迎接,被加封卫国公。
      贾似道窃取了朝政大权,立即排除异己。他认为自己从汉阳移驻黄州途中受惊,是左丞相吴潜有意陷害自己,一直怀恨在心。所以,他一入朝,就借故将吴潜贬官赶出朝廷。同时,还以“党人”的罪名,把支持吴潜的各级官吏都驱逐出朝。对那些曾经对他不尊敬的将官,贾似道也一一加以打击和迫害。
      贾似道靠欺骗过日子,居然做了十几年的宰相。理宗皇帝赵昀死后,贾似道立年仅十六岁的新君赵禥,赵禥封贾似道为太师,拜魏国公,独掌朝政,权势熏天。贾似道独揽朝政,聚集了许多善长骈俪文的士人,歌功颂德,粉饰升平,对财政困难和边防危机,都不准奏报。大臣高斯得上奏章说:浙西大水灾,死者数百千万。连年干旱,田野萧条。物价翔踊,民命如线。贾似道不准上奏。临安米贵,刘应龙作《劝粜歌》,贾似道将他贬官去朝。
      贾似道为赢得赵禥信任,进一步控制赵禥,一面故意称自己年老体衰,要求告老回家,一面又派亲信散播谣言,说蒙古军又要打过来了。刚即位的赵禥就苦苦挽留他,甚至泣下。这样一来,他的地位就越来越巩固。赵禥专门给他在西湖边的葛岭,依湖山之胜,建造他的豪华堂室,题作“半闲堂”,又造花圃称“养乐圃”。贾似道又将宋高宗赵构在西湖享乐的集芳园,霸占作自己的家庙和别墅。贾似道又建多宝阁,强迫官属贡献各种奇器珍宝,每天去观赏。听说余玠死时,棺木中有玉带,下令掘开坟墓取走。此人虽于政不通,然精于逗蟋蟀,更专门著有《促织经》。描述他养蟋蟀、斗蟋蟀的经验,被称为“蟋蟀丞相” ,或戏称称“贾虫”。贾似道强取宫女叶氏作妾,又养妓女数十人,在半闲堂和湖上游戏取乐,置朝政于不顾。当时的人们都说:“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太学生上书指责贾似道,“踏青泛绿,不思闾巷之萧条;醉酿饱鲜,遑恤物价之腾踊。”贾似道每天在葛岭过着享乐的生活,朝政大事,都得由官员到自己的私邸去找他决定。
      赵禥见贾似道倨傲无礼,又没办法,只好特下诏书。允许他六日一朝,一月两赴经筵;后来还是不能遵守,于是又下诏允许他十日一朝,贾似道也不能做到。偶尔来拜见赵禥,赵禥敬畏,必须起身避座。等到贾似道退朝,又目送出殿,方敢就坐。贾似道更加傲慢无忌,甚至一个月不来朝拜,也是常有的事,赵禥拿他没有一点办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本文三易其稿,修改后为给她找一个好婆家,今日起独家正式在晋江文学城上传!以前被人恶意上传到其他网站。 敬请其他网站已经上传的,尽快下架。 本篇小说主要是写给青少年看的励志类小说,不会有半点不健康内容,也还在持续修改中,请喜欢本文的读者朋友看后在评论区提出修改意见,一旦采纳,必有酬谢。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