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1、第六十六回 困襄阳实行囚笼策 ...

  •   第六十六回困襄阳实行囚笼策攻坚城启用抛石机

      上回说到忽必烈在稳固后方,定都于大都以后,又颁布了珍珠诏,立吐蕃禅师八思巴为帝师,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和全国佛教事务,将西藏地区纳入统治区域,对赵宋朝廷形成半包围的态势,即日兴师南下攻宋。
      且说忽必烈万事俱备,东风不欠,踌躇满志,欲南下攻宋,这一日,聚集众文武大臣于殿上议事。
      刘秉忠揣度圣意,奏道:
      “如今赵宋朝廷昏庸无道,奸臣当权,南方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皇上正可以兴义师,解救黎民苍生。”
      忽必烈道:
      “赵宋朝廷背信弃义,扣押了我蒙古汗国的议和使团郝经一行。然南方忠义之士良多,忠君之心颇坚,似此,如之奈何?”
      刘秉忠道:
      “无妨,如若师出有名,可先颁发了一道讨宋檄文,秘密派人分贴各州县,晓谕圣意,沿途百姓定会箪食壶浆,夹道相迎矣。”
      忽必烈闻言甚善,忙命刘秉忠去草拟讨宋檄文。
      忽必烈对满朝武将道:
      “想我大元帝国,战将千员,将勇兵强,攻占临安,无异于探囊取物一般,只是千里奔袭,费时费力。理应制定良策,方可避免无谓的牺牲。”
      降将刘整道:
      “宋主弱臣悖,立国一隅,今天启混一之机,况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者,不为正统。微臣曾向皇上进言,如灭赵宋,当先进军襄阳,撤其扞蔽,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襄阳一破,鄂州就失去屏障。鄂州不守,赵宋的千里防线就被从中突破,首尾截成两段。向西使川蜀与朝廷失去联系遮断,向东则有顺江之势,向南使得南面的湖湘门户洞开。这样,赵宋小朝廷不攻自破,南方即可唾手可得。”
      忽必烈叹道:
      “襄阳、樊城地处南阳南端,居汉水上流,三面环水,一面傍山,西临关陕,东达江淮,跨连荆豫,是控扼南北之要冲。赵宋朝廷视其为根本,关系国家存亡的重地,遂开府筑城,储粮屯军,经多年经理,建成为城高池深、兵精粮足的军事重镇。自岳飞经营以来,已历百多年,襄阳城城坚池深,兵甲良多,易守难攻,固若金汤。况且又有郭靖率领武林豪杰坚守,恐非易与。”
      刘整奏道:
      “襄阳城有樊城辅弼,相互驰援,如若先攻占樊城,樊城一失,襄阳城犹如失去臂膀,变得孤立无援,我军又在襄阳城四周筑有土城,驻以重兵,将襄阳城围得像个铁桶一般,郭靖纵有万人之敌,黄蓉纵有回天之术,亦会一筹莫展。假以时日,失去外援,襄阳城就会不战而降。”
      忽必烈闻言,大喜道:
      “此言甚善,朕意决矣!”
      当即颁下诏令:
      任命刘整为征南都元帅,统率十万精兵;大将兀良合台为副帅,率铁骑五万策应;史天泽领步军三万主攻樊城;阿合马统水师七万封锁汉水
      众将得令,纷纷摩拳擦掌。忽必烈最后叮嘱道:"切记善待百姓,不可滥杀无辜。此战不仅要夺其地,更要收其心。"
      殿外,秋风卷起落叶。大都城内,战鼓声声,旌旗猎猎。一支支精锐之师正整装待发,只待圣旨一下,便要挥师南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本文三易其稿,修改后为给她找一个好婆家,今日起独家正式在晋江文学城上传!以前被人恶意上传到其他网站。 敬请其他网站已经上传的,尽快下架。 本篇小说主要是写给青少年看的励志类小说,不会有半点不健康内容,也还在持续修改中,请喜欢本文的读者朋友看后在评论区提出修改意见,一旦采纳,必有酬谢。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