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综沈晓海古装剧 ...
-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试评几位古装海角的感情世界
第一位:傅玉书《金蚕丝雨》
第二位:杨善《剑行天下》
第三位:王龙客《大唐游侠转》
第四位:宁王朱宸濠《机灵小不懂》
第五位:陶醉《花姑子》
(一)傅玉书
海角里我最喜欢傅玉书,所以先说他。
我读过原版《天蚕变》的小说,那个傅玉书的原型更加儒雅翩翩,更加真诚,有心动有挣扎,就形象来说更丰满,就三观来说也正一些。
但我还是喜欢沈晓海在《金蚕丝雨》里演绎出来的这个傅玉书。
用言语概括,大概比起旧版,这个傅玉书是很片面苍白的,直接被赋予了反派模板,但沈晓海把他演活了。
要评论傅玉书很难,我到现在都摸不透他。
首先说人物怎么苍白,原著里傅玉书表现出了对亲情的重视,对爱情的憧憬希冀,两难时的挣扎,绝望后的孤注一掷,他爱祖父,爱妹妹,也爱伦婉儿。
《金蚕丝雨》里傅玉书没有妹妹,我觉得他谁都不爱。
夫妻一百问里有一道题,对“得不到心也要得到人”怎么看,傅玉书的答案绝对是双手支持,因为他就是身体力行者。
傅玉书一开始接近伦婉儿,只因为伦婉儿是崇真最美的女孩子,而傅玉书的习惯就是所有最好的他都要争到手。诚然他没有过抛弃伦婉儿的想法,但我觉得那是他对自己的东西的一种独占欲和保护,这可不是爱情。
要说他有没有爱呢,还是有的,原因就是他自己说出来的,在他最寂寞无聊的时候,是伦婉儿一直在他身边(哪怕是非自愿的),所以他确实爱伦婉儿。
但很不幸,爱情在傅玉书心里就占那么一点地方。别说傅玉书自己都不知道伦婉儿在他心里的地位,就算知道,他能为伦婉儿做出的妥协也是很小的。
我一直很奇怪傅玉书的感情构成。每个人的感情划分都不同,有的人更重亲情,有的人更重权欲,有点人更重金钱,有的人更重责任,有的人更重自由,这都很正常。但傅玉书到底是怎么划分的呢?我不觉得他很有野心,他所做的一切都像个小孩子在抢玩具,而且他的目标全是他爷爷灌输给他的。他在剧里唯一表现出非常重要的人就是他的孩子,但要说他是对亲情重视的人呢,他却能亲手杀了爷爷而毫不痛惜。
从听到伦婉儿怀孕开始,他就完全陷入一种狂热状态,对这个小孩非常期待并且延伸到孩子的母亲身上,他不愿意为了伦婉儿和爷爷妥协,却愿意为了孩子妥协,他以伦婉儿为质、对爷爷下杀手毫不犹豫,但发现杀死的小孩是自己的孩子后,他整个人都崩溃了,放弃了抵抗、逃跑,放弃了一直以来的世界观和生命。
我百思不得其解了很久,后来勉强想出一个解释,那就是傅玉书对感情的要求很纯粹,他刚见到爷爷的时候,流的泪是真的,因为他一直在爷爷的远距离遥控教导下长大,对爷爷非常孺慕。但在日后的相处,尤其是傅天威脱出生天重掌大权后,傅玉书察觉到傅天威对他的利用和舍弃,就把傅天威排斥出心里了,于是可以用爷爷教他的“心狠手辣”来对付傅天威而毫无动摇,也因此,他对他的孩子非常期待。如果这样看的话,伦婉儿是可能得到傅玉书真诚的爱的,只要伦婉儿能给他爱,可惜伦婉儿从头到尾都没爱过他。
老版电视剧里,伦婉儿倒是没看上云飞扬,和傅玉书两情相悦,傅玉书也确实一心保护伦婉儿,但最后死在了吃里扒外的妹妹手上。不知道哪种结局对傅玉书来说更惨一点。
(二)杨善
我看到过有人在贴吧把杨善&霍小玉与傅玉书&伦婉儿并论,所以第二个谈杨善。
《剑行天下》这部片子很老而且没什么名气,海米之外的人估计很少知道他,当然,惯例的,他是反派,是小人。
不同于王龙客的忠诚重情,宁王的野心才干,傅玉书的肆意潇洒,杨善除了有张好脸和过得去的武功之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为臣他是佞臣,为友他笑里藏刀,为夫他风流到下流,为子……唯一可称道的就是这点了,尽管他愚孝。
作为反派他也没什么本事,从头到尾杨善都只是他师父和父亲手中的提线木偶,爱情事业上他无一收获,但比起某些弑父弑亲的其他海角,他肯为父亲去死。
整部电视剧里我最喜欢的一幕,就是他发现他父亲的尸体是假的,没有死时,那个笑,精彩至极,我不擅长描摹,无法尽述,不如不谈。
却是这个他全心敬爱的父亲,毁了他一辈子。一个教导儿子在朝廷上只需要讨皇帝欢心的父亲……我无话可说。
尽管他父亲最后后悔了,抱着他尸体说自己害了他,已经太晚了。
我其实蛮喜欢杨善这个角色,尽管他智商是硬伤,但在这部脑残剧里没什么可苛求的,主角也没比他有脑子到哪里去。
杨善的生长环境很糟糕:师父对他又欺又瞒,父亲只让他去讨好皇帝做个弄臣,以至杨善本性是很没情谊的那种,所以他才能对心爱的女人用摄魂术、利用她,但他毫无疑问非常喜欢、非常重视霍小玉,仅次于他父亲。
杨善一直像个傀儡,听师父和父亲的话,从来没左右过他父亲的行动,他自己唯一做主的一件事就是追求霍小玉,可惜霍小玉把他的情意踩了又踩。
杨善毫无疑问是真心喜欢霍小玉,甚至有点对她一见钟情,他绝对不是性格宽宏大量的人,第一次霍小玉坏了他的事,他反倒在下属面前为霍小玉分辨,还有霍小玉自以为立功,得意地站在那儿时,杨善那个眼神,不是很明显的惊艳,是一不小心就看得出神了那种感觉。
当然这可以用风流解释,按管家的话来说他从前的风流事真不少,但他只对霍小玉提出过成亲负责。
杨善是先对霍小玉动心,才想和她在一起的,并且他以为霍小玉也对他有意,弄出婚前那啥只是因为他风流惯了对着这方面不够庄重。
杨善跟傅玉书的悲剧,唯二的两个共同点就是未婚先×以及误杀了自己的孩子。
但杨善和霍小玉发生关系,其一因为酒后乱性,其二是因为杨善以为他和霍小玉两情相悦啊。
霍小玉首先为了逃避郭解,对杨善刻意亲密,然后后喝醉了发泄,撩拨地问他为什么不追求自己,杨善是很聪明的人,他肯定与霍小玉第一次见面之后就对她有好感了,并且特意去调查了她,不然不会知道她喜欢郭解,这时候他试探了,霍小玉的反应像失恋了迫切开始第二春来安慰自己,喝多了之后霍小玉又把他当成郭解,推都没有地直接就了,这种情况能怪男方吗?
显然杨善对霍小玉喜欢郭解是有心理准备,但他以为霍小玉伤心之后中意他了,所以他才是半推半就的一方,云雨之后霍小玉的反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但他还是认真表白了,甚至有些紧张,像青涩的愣头小子一样求婚,哪怕霍小玉明白地否定他了,他在想负责之余,也表示会一生一世对她好,努力挽回她。
杨善低着头推门而出的时候,我看来他是伤心居多的,然后他犹豫的回头,霍小玉只有怒骂和痛恨给他,这时候他的感情才转为怒火居多。
之后再见面的时候,霍小玉那反应完全是把杨善当淫贼吧。
他最开始对着霍小玉的剑尖踏出的一步还有真心,后面就纯粹是看准她不会下手在逼她了。
杨善这个人很明显耐心从来都不怎么样,而且有过很多风流债,他对霍小玉或许是最喜欢、最诚心的一个了,但第一次用心就被狠狠刺伤了,我看得出来他不想再给霍小玉伤害他的机会,但只要霍小玉回头,总是有办法能伤到他。
之后他说霍小玉纠缠他,这也没错啊,他要明媒正娶霍小玉,她不肯;给过她机会杀他了,她又不敢;也完全不想一笔勾销,三番两次的,说是纠缠,完全不过分。
以杨善的小心眼,他实在是对霍小玉很用心了,只要霍小玉稍微对他好声好气一点,他的态度就立马软化下来。虽然他用了很多手段,比如在霍小玉面前诋毁郭解等等。但以他这种阴险的性格,会心存疑虑就直接对霍小玉问出来,他对霍小玉是前所未有的真诚了,霍小玉却总是让他失望。
我觉得杨善的性格就是别人给他一分好,他也还一分,别人给他一分坏,会还别人十分。所以他发现霍小玉骗他还不肯承认,立马做的更绝,直接用上迷魂大法了。
后来杨善利用霍小玉,这不能说明他不爱,男人的爱情有时候真的很狠心,何况随着局势敌我的变化,杨善不可能还保持最初那样单纯热忱的爱她。杨善一开始对霍小玉步步退让,而霍小玉践踏他的感情,所以当霍小玉没路走了愿意回头的时候,杨善已经不在原地等她了。
后来小玉来找他,他多么高兴又难过,小玉从来没有偏向过他,第一次真正为他而来却是要他俯首认罪,他怒吼着把霍小玉赶走,然后一个人站在原地偏头,那个眼神,我看了都难过。
小玉发现自己怀孕后对杨善的态度真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之前一心至他于死地,之后则一心想保他一命,之前认定他恶贯满盈罪无可恕,之后一直为他辩解,相信他本性不坏,只是被诱骗。
霍小玉和伦婉儿都是“心跟着孩子走”。她们愿意妥协的唯一原因就是孩子,绝对不是对孩子的父亲有什么感情。
她的转变太突然了,以至于让人完全没办法相信她是真心。发现自己怀孕之前,她恨不得两个凡是——凡是杨善做的事都是坏的,凡是跟杨善沾边的坏事都是杨善做的。结果一发现怀孕,她尽力为杨善开解,还想和他离开隐居,这根本就是传统中国古代女性的标准思想,失了身不过一死,要是孩子的爹,那就什么都得忍了!
她纯粹是在自欺欺人,她只是不愿意相信自己不得不接受的孩子父亲是个坏人。
人总是有一种自我中心的心理,或多或少,也看对象,当面对自己最亲近的人时,即使撒谎,即使抱愧,也有种“你应该信我”的念头,最后杨善用命向霍小玉保证了,她还是犹豫,所以我说她只是在骗自己。
杨善说真话的时候,说“我一直喜欢你,只是没机会告白”“谁都可以背叛我,只有你不可以”的时候,霍小玉不信,也毫无感触,杨善说甜言蜜语哄骗她的时候,说“我才发现,我已经把你当成我最亲近的人了”,否定过去的自己的时候,霍小玉感动了。真是可笑。
锦衣玉食的人才会疑惑没有饭为什么不吃肉,在“恶”的包围下长大的人也无法理解“善”,杨善没有理解过别人也没有被人理解过。
他误杀了霍小玉和他的孩子,跪在她面前,俯身哭的时候,大概是他一生最痛苦,最真诚,最软弱的时候了,甚至他之后的行动都没有过去那种锐气,只是顺其自然,求死而已,不过霍小玉不能感同身受。
她到死前最后的话是下辈子还要遇到郭解,她在死前都还在向郭解证明,她没有爱上杨善,只是迫于孩子不得不勉强自己去相信他。从头到尾霍小玉爱的只有郭解。
她心里最喜欢的永远还是郭解,她一直想陪着的人只有郭解,杨善只是她无可奈何时勉强自己去相信的一个梦而已。
杨善毫无疑问是个混蛋,只是本来自己拥有感情就很少的人,难得拿出了真心的那一点,却被伤害,让人觉得疼惜。
(三)王龙客
越好的故事,就越不会主角一枝独秀,不止主角身边的同伴配角,对立阵营,也不会一概以肤浅粗陋形象概之。
而当有愿意为一个角色去探究的人,或者粉丝,往往确实能发掘出足够的闪光点。
作为电视剧而言,观众经常不会仔细地去品味探究它,导演考虑的是需要观众的代入感,就经常需要为观众和主角找到一个共同敌人,这个人选在早期只是所谓反派BOSS,现在随着剧情多元化,也需要一个比较中立的人物,在《大唐游侠传》中,就是阻挠男女主角的爱情,又疼爱女主角的哥哥王龙客。
导演引导观众的方式,就是借剧中其他人物之口,比如我对原剧印象最深之处,奶娘常妈,在王燕羽救了铁摩勒后,发现铁摩勒是王龙客的敌人,不担心小姐是否被骗,不忧虑公子安危,第一反应是“十个小姐也会被公子赶出家门”。但事实是,疼爱妹妹的王龙客连骂都没舍得骂妹妹一句。
这样,看电视剧随大流不动脑子的观众就会得出王龙客冷漠无情的结论,王龙客的粉就会得出王龙客是妹控的结论。
王燕羽逃婚,王龙客从精精儿手下放她走的时候,我也有点怀疑他是不是在以退为进,但那是因为我连着看几部海剧,把王龙客的印象套入前面的反角里了,要是真的理解王龙客这个人,肯定不会有这种疑惑。
王龙客并不是宁王、傅玉书一样笑里藏刀的人,他虽然微笑,但不会去哄骗别人,做坏事都是直截了当地做,他不惧人言,因此威逼的时候也通通直言相告,对付哥舒翰用的都是阳谋。
还有他第一次直言询问王燕羽是不是救了铁摩勒时,说他不会追究,王燕羽的第一反应是“你少套我的话”,无形中给人他对妹妹不诚的印象,但事实他确实没有追究,也没有从王燕羽身上打探铁摩勒的下落。
很多事情他都猜到了,只因为对象是王燕羽,他不想计较,从龙虎山回来的路上他明明已经怀疑王燕羽了,也没有派人监视她,而是铁摩勒走了后才直接询问王燕羽。
夏凌霜那一次,他顶多算得上顺水推舟,他没有主动去利用王燕羽也没有诱导她这么做,王燕羽都已经赶着给他的敌人通风报信去了,他还不能还击吗?
王燕羽对王龙客的感情其实没有王龙客对她那么深,但终究是感情很深的,她被逼到极点了,最终还是决定为了他嫁给安庆绪。
王龙客的感情则体现在各个细节方面,看起来他对王燕羽不好,几度利用,是因为他的独断。
他哪怕愿意为了王燕羽不要命,但几乎没认真听过王燕羽的话,王燕羽以前支持他,主动为他攻打龙虎山献计时,在他观念里是“从来没有违逆过”他,这个人其实相当大男子主义。
我在某个贴吧看到过一份投票,最想嫁给海角中的哪一个,陶醉高居第一,这很正常,但王龙客竟然也以高票得到第二啊。
很多女生都是把他对王燕羽的态度当参考标准,但不能看他怎么对王燕羽,要看他怎么对夏凌霜才对。
对待爱情呢,王龙客虽然看起来和前面两个人很像,其实有本质的区别。
他对爱情的观念非常明确,就是他自己说的:大丈夫何患无妻。
他对待爱情实在太不看重了。
女人很难让他伤心。
王龙客对待夏凌霜一直是猫逗老鼠的态度,夏凌霜没有对他态度软化过,所以夏凌霜会不会令他高兴我不知道,但夏凌霜的拒绝显然没有让他伤心。
我看到他最多因为夏凌霜波动的情绪是愤怒。
夏凌霜以为是空空儿追来,却其实是王龙客的时候,王龙客的表现也未免太活泼了,连讥带讽,和他在全局里其它任何时候都大相庭径,明显是怒气之下的举动。
然后,夏凌霜在铁佛寺里摔东西,王龙客在营帐里摔东西,满地喜服摔得一件一件的,发脾气。
他失落了吗?彷徨了吗?患得患失了吗?王燕羽、铁摩勒、夏凌霜、空空儿在爱情里的这些情绪,他一样也没有。
就连死前,他也没半点提到夏凌霜,只是惦记妹妹。
要不是他的态度太明显了,从精精儿,到王燕羽,谁都看出他对夏凌霜的倾心,我都怀疑他是不是真的爱夏凌霜。
这么一通分析下来,我得到一个很令我惊讶的结论,王龙客是个典型的古代男人。
他忠心为主,准确来说,是愚忠。他重视亲情,但大男子主义,对爱情看得很轻。他有野心,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想要搏个功名。快意潇洒的江湖人没法理解读书人为什么拼到白头也要金榜题名,所以王燕羽不明白王龙客为什么想当武林盟主,对王龙客来说,武林如杏林。而且他仍然相信皇权,所以他不是自己开宗立派、广收门人,最终征服整个武林,而是扶持安禄山登基,然后让皇帝封他做。
王龙客让我想到顾惜朝,虽然学了武,可从来都不是江湖人。
(四)宁王朱宸濠
上头说了王龙客这个视江湖如庙堂的人物,这回来说个真正的朝廷人物。
宁王朱宸濠。
想当然尔电视剧和正史还是有区别的,在《机灵小不懂》里,哪怕做戏也好,宁王挺看重民生,一人一剑行走江湖,号称“侠王”,在民间声誉颇佳。正史里的四代宁王……比起正德有过之而无不及。哦,剧里和史上的正德朱厚照也不一样,那就不谈这个了。
我曾经写过一段话评价他:他爱惜羽毛,注重名声,看重又轻贱百姓,喜欢玩弄人心胜过弄权,瞧不起朱厚照,有身在牢中仍掌控全局的气场风度,最爱这大明江山。
是的,他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谋反,野心也好,不甘心也好,他的心全被大好河山填满了。
于是问题出来了,我曾经和书友就此讨论过,宁王会不会爱一个人。
她觉得不会,我的答案是,会的。
原剧里,宁王送李凤去武试会场,在马车里对她说的话,有人注意到吗?
他说,他明白什么是爱情。
或许他说的是宁王妃,或许是某个不知道名字的已经错过的女子,他爱过。
那个时候他没有哄骗李凤的必要,他实际做出来的已经足够了,不需要画蛇添足再说什么,所以我想那是真的。
写同人时我一般都忽略过去了,但以此为依据,我相信,他会爱一个人。
按那时他的表述,无疑,他已经失去那个女孩子了,生离,还是死别?而他曾经怎样和她相处过,他是否对她说过爱,那个女孩是否爱他,他们最终为何分离。我统统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象。
是否他疼惜她,所谋凶险,所以默默倾心,不曾言诉;是否她如历史上的宁王妃娄妃一样深明大义,劝解他不成,慧斩情丝;是否他遇错了时间地点,为了利用她,亲手将她抛弃;是否他们身份地位不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这些都是我的遐思,但他怎样爱有什么关系吗?爱情的存在和爱的表达方式并不是对等的,有首歌叫《有一种爱叫放手》,就表达了一种比较罕见的爱情。尤其是在我的观点里,男人大部分并不以爱情为重,很多时候男人心里爱情只有那么一点地方,但他全给了那个女子,不能说他不爱。
第一个问题就背道而驰,于是接下来没有人与我讨论了,下面这个问题是我问自己的,宁王爱江山还是爱美人?
这个我真心不敢写,但可以想。
宁王真的那么冷静睿智吗?不管他的粉丝们如何赞颂他,如何痛斥编剧开金手指,毫无疑问的结局是,他败了,那么他就有不足,就不是完人。
那么,没有发生之前,谁知道他不会那样热烈的爱?
有时候没有狂热过,是因为没遇到那个人,或者没有在对的时候。于丹有一句话说:你有家庭,有儿女,裹着寻常人眼中正常的生活,但是,你的生命没有燃烧过,仅仅因为你没有遇到那个人。
我在一定程度上相信这句话,当然爱情是一回事,责任是另外一回事,这里不谈。
关键在于,这句话在宁王身上实现的可能性真不小。朱家是很容易出情种的,纵观历史,没有哪一个王朝出现过像明朝那么多手握大权的宠妃。
不仅爱情,亲情上宁王也与王龙客相反。俗话说天家无亲情,身为亲王,宁王对亲情毫无重视,顺理成章到了我都不想太花费笔墨来说它。
很明显在这方面他哥哥没给他做个好榜样,孝宗(老皇帝)也不把他当亲人。但老谋深算的孝宗却教出了个很纯良的皇帝,不,又错了,最后让宁王“被自杀”,证明了朱厚照不愧是孝宗的血脉。
我稍微看过一点宁王和正德的同人,正史和这部电视剧的都看过。正史同人太压抑,由于这两人在史书上的形象,写的好的文字中经常还会透出点乖张。《机灵小不懂》嘛……我很失望地说,我不喜欢朱宁这个CP,正因为很少有同人写出我心目中的正德。他可以顶着孝宗要斩全朝的压力保宁王,也可以让他在天牢里被自杀。可以想见宁王当面逼宫这件骤然翻脸的事让他成长了多少。
从这方面而言,宁王尽管并非出自本愿,倒是尽了一个叔叔和藩王的义务——当皇帝侄子的磨刀石。
他对正德从来都是瞧不起,讨好这个太子时都是一股屈尊降贵的哄骗,不懂离开后牢中闪过黑影的时候他还在笑,他说正德的一切他都算得到。
宁王不是个输不起的人,他对不懂就坦然承认了,他没把握赢,他犯了错,所以这话我信,所以他知道他要死了。
临死之前他是什么心情?不懂说他骄傲得连自杀都不屑,被他瞧不起的亲手培养起来的侄子刺死,宁王会是什么感觉?
因为被压制多年,宁王尽管骄傲,但也耐得住打击,他失败了却没有失态,束手就擒、阶下之囚都那么自矜。我相信他死时也不会失态,顶多就是,他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了,有点遗憾吧。
而且,他还是瞧不起正德。
宁王人生最后一场谈话的对象是不懂,虽然不懂和他其实也是叔侄,不过我想把不懂作为朋友、知己、对手这一方面来讲。
这三个身份的定位其实有些模糊,宁王和不懂肯定不是朋友,但最后他跟不懂那一握手,很有几分惺惺相惜的意思。
宁王对不懂一直是采取“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不懂是他唯一的对手,他说过不懂是唯一一个他不能看透的人。
明朝是朝臣权力最大的一个时代,皇帝想立自己喜欢的儿子而不是嫡子为太子是绝对不行的,有皇帝想这么干,没成功。可宁王放着正德真么多年没对他下过手,一知道不懂也是孝宗的儿子,立马就要杀掉他。
这两个人可是真相杀,不懂的母亲的都死在宁王之手,准确来说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最后宁王的大计也是坏在不懂而非正德之手。
其实我想了很久不懂最后对宁王说的他不重视百姓是什么意思,或者说,什么标准。
宁王的“侠王”之名,是他一刀一剑拼出来的,路遇不平,无论大小,他都要去管一管,而且并不明着扬名,开战后他两次拒敌,在朝野间的名声可谓是好的一塌糊涂。
千里之堤毁于一旦,不懂的手腕和三寸不烂之舌段数比宁王高多了。但这有侥幸之故,话语权其实从来都在拳头大的人手里。
显然宁王的错误不是不注重百姓,而是太注重百姓,忽略了士兵,没用四处行侠仗义的时间训练出一支铁血之师。我从来没见过一支造反叛乱的军队被鼓动两句就弃械投降的。
不懂在朝廷上蹦跶的那些举动,到最后拒宁王与城门,无非都是鼓动百姓。宁王不善于鼓动人心吗?他可擅长了。宁王将暗卫当诱饵,吹花欣然赴死,叶子毫无兔死狐悲之意,对人心的掌控力可见一斑。
但他太信任他的手段,不意在这上头翻了船。
善泳者溺于水,不外如是。
收买跟重视只有一线之隔,甚至在表现上没什么差别,正德平定藩王之乱后去干农活,那还不是历朝历代皇室收买民心的手段?
正德有仁心,可他一直被朝臣压制被藩王轻视被外邦威逼,他真正掌握大权后第一件事就是干掉他仅剩的叔叔。不懂有仁心,可他能够治得那些大臣有苦说不出是仗着孝宗给他留下的身份和现任皇帝是优待,等他归隐之后,如果碰上贪官酷吏,不跟他讲道理,连歪理也不讲,他还有什么办法?
宁王是太爱惜名声,屡次放过大好机会,结果被不懂这么个小角色抓住破绽逼得一退再退,才致局面一坏再坏,最终崩盘。
宁王看得很清楚,所以对不懂的说法,他回答“是吗?”。所以他叫不懂有多远走多远。他是善意的警告,是挑拨离间,还是纯粹想打发一个对手,已经不得而知,总归他说的有道理,正德就算能容忍不懂活着,也不能容忍他顶着先皇留下的大权站在权力中枢,把他远远打发走了。
不懂和正德原本是最好的朋友,成了兄弟后渐行渐远,不懂和宁王原本是绝对的敌人,但宁王将死之际,他最后的善意给了不懂,不懂跟他一握手,说会再来看他,我觉得他们有点儿算是朋友了。
(五)陶醉
我把陶醉放到最后说,因为他同样很难。
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傅玉书更难。
我已经过了喜欢温柔型的男人的阶段了,纯良温柔的男人在我看来很无趣,而表温柔里腹黑的男人我很厌恶,但我确实喜欢陶醉。
陶醉身上有些捉摸不清难以形容的特质,他并不是一个单纯温柔的男人。
《花姑子》是由聊斋改编,但聊斋里面没陶醉这个人,这样更好,怎么塑造都不会走形。
花姑子一家面前他温和宽厚,热心可靠,简直像个老好人般一退再退;
熊雄一家面前他风流清高,桀骜不驯,既渴望靠近又排斥鄙薄;
钟素秋面前他显得反复不定,优柔寡断,时而有情时而无情。
我觉得除了刻意格外表现自己的部分外,他在熊雄一家面前的样子才比较贴近真实的自己。
整部片子里,我最喜欢的陶醉的画面,始终是他最初出场,垂眸吹笛,虽然是在救人,表情却清冷,第二个场景是他走到花家门外,举葫芦饮酒,吟诗道:“今朝有酒今朝醉。”
很长时间我都把他那时说的话记成了“众人皆说清醒好,我独喜陶醉”,这句话也是他说的,不过在更后面。
陶醉一直在压抑自己,面对花姑子一家他压抑了自己所有的棱角,面对熊雄一家他压抑自己仅剩的身为人的部分。
海角中不少弑父弑亲的角色,陶醉可以占半个。他确实打算杀他父亲来着,但最后没杀成。
当然他事出有因,与前面几个单纯的冷情不同,他是要复仇。他父亲先杀了他。
他恨着父亲,仍旧忍不住抱有希望,以义子的身份回到熊家,熊雄处理家事,终究把他排除在外,说他始终是外人,他又难过又绝望,准确点来说,是悲愤。
对古人而言,血脉亲情的力量恐怕太大,他即使开始复仇,也是从熊夫人开始杀,对熊大成这个同父的弟弟也说不上坏,即使恨,他还是希望能有光明正大的身份叫熊雄父亲。到那时才死心,却还没死彻底。
最后熊雄用给妻子的一刀和自己的死还了他。
亲情上如此,爱情上也如此。
他喜欢花姑子很久了,一直没有说。
有多久?原剧里他说,刚变成妖时,整片竹林只有他,空荡荡的,直到花姑子闯进来,他才开始觉得活着。
也就是他死了多久就喜欢了花姑子多久。
他为什么不早说?花姑子一家都很喜欢他,亲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爱情,他要是早说了,有可能早就被拒绝,也有可能就没安幼舆什么事儿了。
他不敢。
他想要亲近,又害怕亲近。不是因为复仇,妖向人类复仇不会牵连到妖。
对了,他已经是妖了。
后来他拒绝钟素秋,说的最多的就是人妖殊途,明白这点他花了多久?
陶醉身上最重要的标签始终还是痴情男配,他对花姑子如何痴情实在不用多谈了。太多模板。
最后陶醉或许放下、不再爱花姑子了,但剧中他没有爱过别的女人。
根据我在贴吧观察所见,喜欢陶醉的有八成都是醉秋党,但我确实认为他从头到尾没爱过钟素秋。
以前我还没看完电视剧的时候,听人说陶醉最后本来打算带钟素秋一起走了,花姑子横插一杠把钟素秋留下帮她带孩子,我还很惊诧,怎么能有人无耻到这个地步?
看完了电视剧我才发觉是偏听旁信不可取,就我看来,那分明是陶醉想拒绝但不忍心开口,僵持中花姑子出来解围。
虽然我不想用这么功利的角度说,但对当时的钟素秋而言,要求跟陶醉离开,多有少成分是因为别无选择?她原本是富户千金,但父亲化身为魔,被惩奸除恶掉了,她一介孤女,身无余财,手无缚鸡之力,父亲生前还四处结怨,眼下完全无以为生。
所以后来花姑子为她找一条路,她答应了,花姑子的现成例子为警示也好,陶醉的几番拒绝让她彻悟了也好,她知道自己和陶醉是再没可能了。
我想陶醉和钟素秋是真的不合适,如果他还活着,他们可以做一对神仙眷侣,你弹琴我吹笛,你作画我题诗,但陶醉已经死了,死而复生后,他不是人。
钟素秋说她不怕死,哪怕只能再活一年她也愿意,但陶醉怕,他实在是太心软了,他本质上还是人,无法承受反复与所爱生离死别。
他若愿意放开心胸去爱钟素秋,最后就一定会受伤,那么又是何苦?
我觉得陶醉几度对钟素秋表白流露的犹豫,不是因为自己的心在艰难的拉锯,而是感同身受。
执着的、痴情的钟素秋,就像执着的、痴情的他自己。
他在钟素秋身上看他自己的影子。
坚韧、清高、骄傲、执着,他们从喜好到性情都十分像,要不然我怎么会说他们能成神仙眷侣?只可惜有缘无分。
如果说电视剧原著有暗示谁是陶醉最终的选择,我很不想承认的,只有小葵。
小葵也是从头到尾喜欢陶醉的女子,但剧里她毕竟只是配角,相貌不显,笨手笨脚,呆头呆脑。
没有花姑子那样的灵动可人,没有钟素秋那样的娴淑矜雅,不像花姑子那样轰轰烈烈,不像钟素秋那样凄怜哀怆。
她只是默默地喜欢。
直到陶醉最后叫她跟上之前,我都快忘记陶醉还有这么朵桃花了。在原剧里纠葛深刻的N角恋里,她多么没存在感。
如果小葵是他衡量后的结果,那么我得说是个很理智的选择。
如果不是——小葵和陶醉都是植物,不轻易挪窝的。陶醉本来是个人,大仇得报,刚刚失恋,要离开云游,他叫上小葵跟他一起走干什么?
我实在是不太想承认,我觉得她配不上陶醉,但是陶醉需要的是在哪一方面配得上她的女子?
遇见安幼舆之前的花姑子和小葵半斤八两,陶醉喜欢她什么?无非就是她身上的那么点热情与温暖。
这些小葵都能给他。
他至少已放下郁结于心的仇恨,放下求而不得的痴恋,无事一身轻,来去自由,退有美女相伴,进有大把芳草在前方招手。
比起其他不得善终的海角,这实在是很好的结局。
暂结
于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