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面试日的雨 ...
-
六点五十九分,闹钟尖利的嗡鸣撕开了寝室的灰暗。窗外,四月的雨像被扯碎的黑布,铺天盖地砸在旧宿舍楼的铁皮雨棚上,敲出一连串杂乱的鼓点。陈晓晨掀开被角,下床时脚后跟触到地砖,冰得他一个激灵。
镜子前,他用力抹平白衬衫的褶皱,又把校徽别正。那是他唯一像样的面试行头,袖口已经被洗得略显发灰。他拿起那本黑皮 A5 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可能提问”四个红字在灯下刺眼——然后合上。母亲的视频来电正好响起,手机屏幕里是简陋的厨房和腾起的水汽。
“路上小心,别怯场。”母亲的声音被信号压扁,却依旧温柔。
“嗯,好。”他答得很轻,怕惊醒室友,更怕让母亲听到自己喉咙里的发紧。
下了楼,他才发现雨势比想象中凶猛。校车停运,公交被临时改道,他只好顶着雨冲向校门。鞋面很快浸湿,雨水顺着裤脚往下滴。被雨声包围的瞬间,他生出难以名状的不安,好像今天注定要发生什么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
八点十分,他湿漉漉地抵达研究院门口。保安看他狼狈的样子,抬手打量几秒后才打开闸机。大厅里空调的冷意扑面而来,玻璃门外的暴雨被隔成无声的灰白幕布。候场教室在二楼,走廊尽头堆满了雨伞、滴水的宣传单和低声交谈的面试生。
许沛正在门口发呆,见到他忙把一张纸巾塞过来。“擦擦眼镜,甘教授今天在场。”
“谢谢。”陈晓晨握住纸巾,指尖却因冷而僵硬。
“听说今年名额少,导师更看学术背景。”许沛顿了顿,目光落在他胸前的校徽,“你肯定行。”
陈晓晨笑了笑,却没来得及回答,面试顺序表已经被叫到他的名字。面试室门微敞,灯光晃得人心里发亮。他深呼吸,抬步进去。评委席上五人并排而坐,中间那位戴无框眼镜的男教授一抬头,视线像细针一样把他钉在原地。
甘毅衬衣袖口卷到手肘,手边散着几份简历,指骨修长。短暂的对视里,陈晓晨感到心口骤然一紧——不是畏惧,是一种更陌生、更深的窒息感。他几乎要怀疑是雨后的空气太稀薄。
“坐吧。”甘毅率先开口,声线低而磁性。
灯光下,那声音像刚磨好的墨,晕开温吞却难以忽视的痕。陈晓晨道了谢,把 U 盘插入投影电脑。雨点敲窗的节奏与心跳重合,他努力让呼吸听起来平稳。
常规问题只用了三分钟。然后,甘毅俯身翻阅一页打印稿:“我注意到你在大三下写过一篇关于 ‘低维量子缺陷晶格’ 的课程论文。”
陈晓晨身体轻微前倾——那是他写给自己看的小练习,没想到会被挑出来。他飞快整理思路,讲实验对比与数据拟合。台词滚烫、顺畅,连自己都惊讶。
讲到一半,PPT 突然卡顿。鼠标指针僵在屏幕中央,尴尬像骤停的雨锤一样砸下来。
“别急,”甘毅抬手,指节轻扣桌面,“慢慢点两下。”
陈依言操作,画面恢复,他松了一口气。余光里,甘毅嘴角弯出几乎看不见的弧度。
提问结束,甘毅在评分表上写字。钢笔咔哒声细碎,却在雨声里格外清晰。陈晓晨退到门口,先前紧绷的神经骤然松弛,后背凉汗涔涔。他靠墙喘气,回想刚才那双眼睛时耳根仍在发热。
走廊另一头,几个考生低声议论——
“听说去年就有人靠导师关系直接进组。”
“学术圈嘛,看脸看背景都正常。”
“甘教授的分最关键……”
尖锐的词像细针扎进他皮肉,陈晓晨眉头微蹙,抬脚想离开,却几乎撞上迎面而来的身影。
甘毅撑着深灰长柄伞,伞面仍滴着未擦的雨水。“外面雨大,走吧,我顺路带你去实验楼,想听听你对那篇论文的补充想法。”
话音温和,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坦然。
陈晓晨张了张嘴,礼貌与本能告诉他应当推辞——可视线扫过对方肩头的相机和教授胸牌,他嗓子轻轻一哽,只说了句:“好,谢谢甘老师。”
伞下空间逼仄,他们的肩不时碰到。雨水击打伞面,发出连续却钝重的声响。他们穿过积水的青石小径,往实验楼的灯影走去。
那声音仿佛一堵看不见的墙,把校园与世界隔成两个截然不同的维度——墙内,是短暂的干燥、安全,和一条刚刚铺开的未知轨迹。墙外,雨仍在下,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停。
而陈晓晨不知道,此时此刻,命运的闸门已经在雨声深处缓缓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