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2章《临时避难所》 ...

  •   门锁合上的那一刻,林岚感觉自己与外界隔绝了。

      她并不感到安全,但至少短暂的“封闭”能为她争取几小时的喘息时间。

      她把军刀反握在手中,默默巡视房间。

      这是一套典型的老小区三居室,建筑年代久远,客厅不大,落地窗连着阳台,两间卧室,一间书房,一间厨房,家具摆设简单整洁。她曾计划退役后彻底离开这座城市,所以只留下了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易于储存的食品。如今,这里将暂时成为她在这座即将崩塌的城市中——最后的立足点。

      确认房间安全,她从储物柜拿出2条巧克力棒吃下。刚从下车一路狂奔回家,到现在滴水未进,粒米未沾,再不补充能量要低血糖了。吃完巧克力,喝了点自来水,开始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第一步,是安全评估。

      林岚站在门口,闭上眼,脑中逐一过了一遍每一个可被利用的入口、死角、可用物品、潜在威胁。大脑像数据库一样快速运转。

      她从玄关开始检查。

      大门是两道,外面一道钢制防盗门,里面一道老式木制门。林岚先是检查了外层防盗是否锁好,然后再屈膝蹲下,用指节敲了敲门框与地面连接处,确认是否空洞。然后将木门关闭反锁,最后转身进厨房,拿出一支撬棍,将其斜撑在门后角落,与门把手形成封锁结构。她知道这远远不够,但至少能防一时——哪怕只是拖延几秒,也可能救命。

      她找到工具箱,从里面拿出电钻、螺丝、铁丝、铁板、木板、铁钩,所有物件一字排开。

      接着,她开始封窗。

      卧室窗户朝东,面对另一栋住宅楼之间的狭窄巷道。阳光能照进来,但也容易暴露目标。林岚拉紧百叶窗后,拿起一把锤子,将木板钉在窗户上,锤头每敲一下都发出沉闷的‘咚’声,木板与窗框碰撞时扬起一层灰尘。接着拿起一块旧羊毛毯,将四个角钉在窗框上。毯子布料粗糙,边缘有些磨损,但足够挡光。最后用透明胶带封死缝隙,风都透不进来。——这能起到部分隔音与气味屏蔽作用。

      客厅阳台是最大的问题:两个落地窗和玻璃门,顶楼虽难攀爬,但她仍决定加固——谨慎是生存的前提。林岚把木板一块块钉到落地窗和玻璃门上,并绑上铁丝缆绳,缆绳末端穿进地板上的膨胀螺丝里固定死。

      她干得又快又狠,动作毫不犹豫。将所有可入侵通道彻底堵死之后,她终于站在客厅中央,沉沉地吐了口气,透过阳台的缝隙向楼下望去,巷道里堆满垃圾,远处有几个摇晃的身影,可能是丧尸,她摇了摇头,回到厨房,开了一罐牛肉罐头,配着几块巧克力饼干,勉强吃饱后,开始继续接下来的工作。

      第二步,是建立存储系统。

      林岚把所有柜子清空,将书房改造成‘战备仓’,作为独立的储物间。她按照优先级分区,然后清点手头物资:

      饮用水区:50升纯净水3桶、10瓶500毫升矿泉水,一箱24罐可乐,2个1升水壶(全满)、净水片一盒、手摇水过滤器、密封水壶、净水器备用滤芯;

      食品区:10kg大米(储存半年,有些潮湿),2kg白面一袋,2L食用油一瓶、10罐牛肉罐头、自热火锅5个、3袋饼干、能量棒15根;

      工具区:刀具、绳索、钳子、手电筒、电池、锤子、螺丝刀套装、胶带、3根绳子、小斧、多功能工具;

      医疗区:止血带、酒精、碘伏、绷带、退烧药、抗生素、针筒;

      杂物区:洗涤用品、垃圾袋、塑料膜、火柴、打火机、小电扇。

      她将收纳箱用标签笔写好编号与内容,墙上贴了一张 A3 纸大小的“战备目录表(物资类)”,分门别类,一目了然。

      厨房冰箱里本就没有多少储备,多是一些火腿肠、速冻饺子,林岚将这些食物装进塑料袋密封冷冻。自来水尚未停供,她立刻将浴缸和空桶放满水,以防后面停水。

      林岚估算了一下,按照自己的体脂和肌肉量,如果再需要外出搜寻物资,甚至和丧尸作战,每日需摄入约 3000~3500 千卡能量。如果只在家进行简单训练,不外出,也需要消耗2500 千卡能量。

      这些大米、面粉、罐头与干粮最多支撑30到35天;若再压缩至饥饿极限,或许能熬过50天。但那种状态下,身体机能和判断力都会迅速下降,这点储备远远不够。更不用说后面还有停水风险,目前储备的水源哪怕只用来饮用,这些水最多也只能撑60天左右,明天还是得外出寻找物资。

      她看着墙上逐渐充实的表格,眼神冰冷却专注。这不是仓鼠式囤货,而是系统化的战地生存准备。

      第三步,是评估现有武器。

      林岚把自己所有藏品拿了出来:

      一把军用折叠刀;

      一根撬棍;

      三根长尼龙绳;

      一柄旧登山斧;

      工具箱内的螺丝刀、钳子若干;

      厨房里还有一把菜刀和水果刀;

      没有枪。

      林岚叹息一声。按照部队规定,退役归乡前必须清点归还武器。如今,最趁手的也就是那把军刀和登山斧。

      她在心里给这些武器做了分级分类:近战类(刀、撬棍、斧)、投掷类(小工具、钉子)。并默默列入战斗应变方案。

      第四步,是设置陷阱与预警。

      林岚从储物间拿出几罐可乐。几个月前,她曾短暂回家办理复员手续,那时候顺手囤了一批方便食品和饮料,以备当时的过渡期——虽然她自己几乎不喝这些含糖饮料。
      如今,它们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她拧开拉环,将甜腻的液体倒入脸盆,然后将空罐擦干。可乐罐金属外壳轻巧易响,是天然的警报装置。她用钓鱼线将三只罐子穿连在一起,拉紧线绳,绑在大门把手上。只要有人推门,线一动,罐子就会相撞,发出清脆刺耳的响声。她推了推门试验,罐子应声落地,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她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在阳台设置了相同的装置。只要有人触动门把或窗框,罐子便会跌落触地,发出清脆警报——哪怕在睡梦中,她也能瞬间惊醒。

      卧室角立着一盏应急电灯,她用一块反光布包在上方,将照明范围压缩至只有手边。应急灯下方摆了一张小折叠桌。窗外夜色渐深,喧嚣逐渐远去。她在应急灯下坐下,摊开那张简易小桌,上面铺着地图。林岚取出两个笔记本放在战术台上:一本是厚重的黑皮战术笔记本,用于记录路线、风险、战斗准备、食物消耗与储备;另一本,是旧日随身带着的软封日记本,用来写她的“人生余记”。

      “雨水。”她皱起眉,喃喃道,“收集雨水和露水,就算停水,也能保证水源。”

      她猛然起身,冲进厨房,把两个废弃花盆、高压锅、空水桶、脸盆都搬到阳台上。然后将之前买的野营用防水布剪成几块,中间掏个洞,做成漏斗形状支撑在各个容器上方,可以收集露水,虽然效率不高,但可以积少成多。天若下雨,就更容易装满。

      雨水、陷阱、物资、封锁。

      一个临时避难所的雏形,终于显现。

      林岚坐在餐桌前,吃了一点饼干与罐头,还是觉得没饱,又开了一罐罐头,煮了个自热火锅,才吃了个饱,吃完饭收拾完毕餐桌,林岚又擦拭了一下军刀,将它重新插回刀鞘。然后回卧室,锁上门,脱下外套,稍微放松了一点。她翻开日记本,写下:

      《个人日记》
      “第1天。城市已经沦陷,公寓是我的最后防线。封好了窗户,设了陷阱。可还是睡不着。外面的哀嚎声像是从战场上爬回来找我的……只不过这次,没有战友,也没有后援,只剩我自己了。”

      随后她在战术台上摊开一张城市地图,这个小区是新建的,入住率还很低,她这栋公寓楼就只有她一家装修入住了,好处是没有了邻居变成丧尸的风险,坏处则是也无法“搜刮”邻居物资,随后在附件便利店、药店、硬件店上画圈,便利店100米,药店400米,硬件店更远。便利店最近,就在楼下不远处,可能有丧尸聚集。药店有抗生素,但要穿过闹市区风险太大。她决定明天先探便利店,带上军刀和撬棍,沿巷道绕行。

      然后打开战术笔记本,记录今天的消耗和结余:
      《战术笔记·D1》

      食物初始统计:10kg大米、2kg白面、2L食用油、10罐牛肉罐头、5个自热火锅、3袋巧克力饼干、15条巧克力棒。

      消耗:3罐牛肉(1800千卡)、1袋巧克力饼干(600千卡)、1自热火锅(800千卡)、2条巧克力棒(300千卡),总3500千卡。

      结算:10kg大米、2kg白面、2L食用油、7罐牛肉、4自热火锅、2袋巧克力饼干、13条巧克力棒。

      明日目标区域:便利店
      行动路线:东巷—中段小道—楼后通风井绕行
      预计行动时间:40分钟往返
      备用计划:东侧爬梯 →屋顶撤退
      风险预估等级:中低
      优先物资:食物、水、医疗、能源

      夜深了。

      她打开收音机,依然是电流声与短促的求救信号。城市的心跳逐渐远离,取而代之的是寂静与死亡。

      她握着军刀,坐在床上。

      眼睛盯着窗外漆黑的夜。

      思绪在战术评估与过往创伤之间穿梭不息。

      她知道,明天才是真正的开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