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挚友1 ...

  •   老街是思南城郊一条蜿蜒曲折的巷子,巷子俯瞰成“人”字,因她历史气息太过厚重,似被埋葬在旧时光里,青砖灰瓦,灯笼高挂,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此消遣。

      尽管如此,老街未曾沾染城市喧嚣分毫,”慢”一词贯穿了她整个岁月。

      巷口的孙大爷,年轻时任泰安小学的历史老师,退休后闲来无事,所幸整理旧书,装点门楣,“别管书屋”的诞生,不为赚钱,只为悦己。

      阿寻年幼常往书屋跑,老街盛夏酷热难耐,而书屋是艳阳没法攻占的地方,阿寻喜欢盘腿坐在嶙峋的土地上,手捧着散发腐朽气味的书册,一坐就是一下午。

      步行数十步,是一棵桑树,在春季舒展,肆意张扬,玲珑的果子坠着,青翠欲滴,阿寻似是想起什么,口中发酸。

      加快了脚步,路过小酒馆,孙爷爷在摇椅上睡着了,阿寻不便惊扰。孙爷爷擅酿酒,更喜饮酒,也曾以木箸沾酒,骗的小阿寻晕晕乎乎。

      阿寻在快餐店停步,已过饭点,快餐店空无一人。

      不,还是有的,女孩与阿寻一般年岁,马尾高竖,身着深绿条纹衬衣,袖口挽至手肘处。

      此刻,少女捧着手机,嘴里嘀咕着什么,离得远,阿寻听不清。

      只是看着有些恼怒,不巧,小蝶在打游戏。

      初春的阳光让少女的轮廓迷离起来,阿寻微微眯起眼,许是阿寻太专注,少女似有所感,抬起头朝阿寻的方向望,待看清来人,少女尖叫着,向着阿寻奔来。

      阿寻笑了,快步上前,与陶小蝶拥个满怀:“小蝶,好久不见。”

      “阿寻,你终于回来了。”

      距离上次见面,还是在三个月前。

      幼年相识,经年陪伴,阿寻极珍惜与小蝶的这份缘。

      阿寻主动开口:“这次回来,我不走了。”陶父陶母有午睡的习惯,阿寻声音压的极低。

      小蝶吃惊,倒也没问什么,阿寻性子寡淡,这次定是被伤透了心。

      她懂,所以她不问。

      告别小蝶,顺着蜿蜒的青石板路,五分钟后,阿寻到达目的地——“又见”。

      三年前,苏寻离开老街,偌大的院落霎时间沉寂,为免胡思乱想,老太太与隔壁纪家一合计,打通两家,合开一间茶水铺。取名“又见”。

      “又见”西北角是一座楼房,一楼用作饮茶室,二楼最左侧是阿寻卧房,阿寻寒暑假会来此小住。

      四月的第七天,阿寻惊喜连连。

      其一,书屋外多出一块展示牌,黑底白字:我只能在这里,而你可以一直在路上。阿寻觉得好笑,倒是应景。

      其二,拐角处,黛瓦白墙,暖色的光晕,霸道的麦香与甜香,是新开的一家面包房,想必店主是个妙人,否则不会以“勿言”命名。

      其三,“阿寻回来了,老纪,快把草莓洗出来。”

      “小点声,你这大嗓门,可别吓着阿寻。”

      说话的是纪家夫妇。“又见”另两位主人。

      其三,老街邻里间亲如一家,又有小蝶陪着,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老太太将阿寻送至巷口,转换车道,老街内不允许停车,附近修有专门的停车场,供当地居民停放家中车辆,阿寻上楼走进卧室时,老太太还没回来。

      屋内很干净,床也已经铺好了,是阿寻熟悉的模样,这一刻,浓浓的疲惫淹没了阿寻。

      阿寻将脸埋进松软的被褥,是阳光的味道。

      对老太太,阿寻心存感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