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3、第六十三章:圆满落幕 ...
-
阳光温柔地洒在石山小学的校园里,树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这特殊的日子而欢歌。校园的礼堂经过精心布置,变得温馨而庄重,一场退休座谈会即将在这里举行,主角是赵刚夫妇。这场座谈会旨在更深入地回顾他们的教育生涯,分享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宝贵的教育经验。
王俊凯领着学校领导班子和众多师生,早早地就等候在此。座谈会现场,五彩的鲜花层层簇拥,像是一片花的海洋,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温暖的乐章。
就在大家满心期待的时候,一阵匆忙的脚步声传来。罗芳芳、李思梦和王立秋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罗芳芳喘着气,脸上却洋溢着激动的笑容:“可算赶上了!一听说赵校长和肖老师退休,我立马跟学校请了假。”李思梦也感慨道:“是啊,这么重要的时刻,我怎么能缺席,赵校长和肖老师对我的恩情,我这辈子都报答不完。”王立秋在一旁用力点头,眼中满是对恩师的敬重。
王俊凯站在台上,目光中满是敬重与感激:“赵校长,对我而言,是成长路上至关重要的引路人。在我初入教育行业,满心迷茫时,是赵校长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给予我信任与支持 。他的敬业精神,就像永不熄灭的火种,点燃了我们投身教育的热情;他的教育智慧,如同深邃的灯塔,在教育的迷雾中为我们指引方向。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王俊凯受县教育局委托,代表教育局、学校,郑重地向赵刚夫妇授予“教育坚守模范夫妇”的特殊奖励。奖状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那是对他们多年付出的高度肯定。王俊凯诚挚地说:“赵校长和夫人为石山小学奉献了无数的心血,这份荣誉,实至名归。”话音刚落,台下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时,一位资深教师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提议:“我觉得,咱们学校应当设立一个荣耀室,把老校长李长贵,赵刚和肖敏老师的先进事迹陈列其中,让全校师生都能学习他们的精神,让这份对教育的热爱与坚守代代相传。”这个提议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全体老师纷纷点头响应,一时间,讨论声、赞同声不绝于耳。大家开始热烈地讨论荣耀室的选址、布局和展品内容,有人提议将赵刚校长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发表的教育论文展示出来,也有人建议把肖敏老师和学生们的合影、学生们的感谢信等作为展品,让后人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他们的教育情怀。
接着,学生代表发言环节开始。罗芳芳第一个走上台,眼中泪光闪烁,声音略带哽咽,难掩内心的激动:“赵校长、肖老师,我永远都忘不了,当初因为家里困难,我被迫失学,是你们一次次到我家劝学,给我送来书本和文具,劝我父母让我上学,还帮我申请助学金,解决了我家的燃眉之急,我才有机会重返校园。这份恩情,我铭记于心。前几天,我和在北京的几个石山小学的校友商量,准备成立‘石山小学赵刚肖敏儿童教育基金’会。我们希望邀请赵刚校长担任名誉主席,这个基金专门用来帮助石小片区那些因家庭困难而不能上学的孩子们。我们都希望能像您二位一样,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将这份爱心与希望传递下去 。”
李思梦接着分享,回忆起过往,眼眶微微泛红:“我父亲把我托付给赵校长和肖老师后就离开了人世,母亲又远嫁他乡,是你们在艰难的生活中,省吃俭用抚养我长大,供我读书。在我准备高考压力最大的时候,你们的鼓励就像强心针,支撑我坚持下来。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的我。”王立秋也激动地说:“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想起赵校长的教诲,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李力力深有感动力地说,当年因为家里困难,准备辍学去南方打工,是赵老师一句话“人可以穷,但不能志气,不能穷知识”,让我重新回到学校。这句话让我终身受益。
除此之外,没能来到现场的学生们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感恩。电话铃声不断响起,话筒里传来饱含深情的问候;一封封感谢信如雪片般飞来,字里行间满是对赵刚夫妇的敬爱与不舍。这些信件和电话,诉说着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成长与成就,每一个字都彰显着赵刚夫妇教育的深远影响,真正诠释了桃李满天下的盛景。
座谈会结束后,学生们纷纷围了上来,手中捧着精心准备的礼物。有的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有的是承载着回忆的相册,还有的是饱含心意的鲜花。看着这些礼物,赵刚夫妇眼眶泛红,满是感动。但他们还是婉拒了学生们的好意,赵刚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你们的心意我们领了,可这些礼物我们不能收。你们的成长和进步,就是给我们最好的礼物。”肖敏也在一旁温柔地附和:“对呀,看到你们都这么有出息,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可学生们却不依不饶,坚持要赵刚夫妇收下。场面一时僵持不下,最后,赵刚和肖敏决定将这些礼物交由学校处理,让它们成为学校的一份纪念。他们表示,自己只想两手空空离开学校,把所有的美好都留在心底。
老师们也纷纷上台发言,讲述着与赵刚共事的难忘经历。张平老师回忆起自己初登讲台时的紧张与无措,是赵刚一次次耐心地听课、指导,帮助他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王思思老师感慨赵刚在自己生活遇到困难时,给予的关怀和帮助,那些温暖的瞬间,至今仍历历在目。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对赵刚的不舍与祝福,每一句话语,都承载着深厚的师生情、同事情。
赵刚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缓缓走上台,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情绪激动。他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可话语中还是难掩颤抖:“四十年了,整整四十年,我把我的青春、我的热血,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这片深爱的土地。这里的一草一木,见证了我的奋斗;一砖一瓦,承载着我的梦想。今天,我就要离开了,心中满是眷恋与不舍。但我坚信,石山小学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定会蒸蒸日上,创造更多辉煌。”台下的师生们,有的默默流泪,有的用力鼓掌,表达着对赵刚的敬意。
仪式结束后,赵刚缓缓走到王俊凯面前,双手捧着象征着责任与使命的交接棒,郑重地交到他手中。这一交一接之间,仿佛传递着教育的火种,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圆满结束,也宣告着新征程的开始。赵刚转身,与爱人相视而笑,携手缓缓走出校园。他们的背影,虽带着一丝离别的惆怅,却也满是对未来的期许。
即便离开了岗位,赵刚和肖敏依旧心系石山小学。他们时常关注学校的动态,时不时给王俊凯打电话,询问学校的发展情况,为学校的新规划出谋划策,用自己的经验为石山小学的发展添砖加瓦。
而石山小学,在王俊凯的引领下,就像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冲破风浪,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破浪前行,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教育传奇,让爱与知识的光辉,永远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