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簪事 ...

  •   永嘉五年的槐影漫过青墀时,檐下悬着的玉铃正轻颤着《白纻歌》的羽调。我跪坐在褪色的曲水屏风前,看日晷的铜针将铜雀台的倒影刺入卫夫人《名姬帖》的绢本裂隙。十二重连廊的影格窗正在绽纹,檀木纹里游出的不是年轮,而是左芬校订《离思赋》时遗落的松烟碎屑,每一粒都裹着太康年间未及封缄的月光。

      东厢的犀角妆奁渗出《璇玑图》的经纬。那些用鮫绡包裹的碎玉,在晨光中苏醒如蜕茧的蚕娥,露出泰始六年未寄出的素笺——笺角印着谢道韫咏絮诗的冰裂纹,墨迹里蛰伏着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的断弦余震。当指尖抚过"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折痕时,丝帛突然凝成顾恺之画中的游丝描,每道笔锋都悬着苏若兰织锦时的金梭残影。梳篦划过云鬓的瞬间,发丝间突然坠下建安七子的玉冠碎珠,落地化作曹丕《典论》中抹去的半阕清商曲。

      后园的素纱屏风漫漶成天文图。张衡浑天仪的铜蟾蜍突然浮凸如未央宫秘藏的晷影,铜漏滴落的不仅是辰刻,还有班昭修订《汉书》时遗落的紫毫。捧起的不是星砂,而是裹着荀灌娘突围檄文的冷雾,在越窑青瓷唾壶中凝成"红妆换甲"的飞白体。铜鉴倒影里,我的步摇不知何时化作了钟繇《贺捷表》的垂露竖,鬓边花钿正融为左棻《离思赋》未成的墨韵。当试图拭去镜面水汽时,指腹突然烙上永嘉元年的铜驼泪渍,那些青铜锈蚀的褶皱里,正游动着石崇金谷园未燃尽的火把倒影。

      西廊的螺钿漆盒在子夜自启。错金银博山炉突然渗出元康元年的苏合香,每当投入《玉台新咏》的残页,青烟里便浮出绿珠《懊侬歌》的星轨:螺黛描着太康十年的眉妩,胭脂渍着永嘉元年的唇砂。昨夜打翻的玉簪花露在地面漫成华林园池的鹤迹,谢道韫的麈尾正点在王凝之诗稿的"林"字缺笔处,尾毫缠着未启的卫夫人《笔阵图》注解。漆盒夹层突然弹开,露出半枚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的残简,简背阴刻着贾南风未及销毁的愍怀太子诗稿,字缝间渗出带咸味的铜雀台瓦霜。

      连廊的影格窗棂游移如未解的回文诗。昨夜用辟蠹香薰过的《玉台新咏》残卷,今晨却在棂隙里钻出带松烟墨的织锦断片。俯身细看,那些七色丝线竟是苏若兰改写《璇玑图》时暗藏的兵阵,每处交叠都钉着荀灌娘夜驰洛阳时的马蹄银星。铜雀台残瓦在青瓷枕畔聚成洛书,每片都映出羊献容四立四废时未坠的九翚四凤冠。当试图拾起瓦当碎片时,掌心纹路突然暴起洛水河道图,掌丘间淤积的曹植《洛神赋》墨迹,正漫成陆机《文赋》中焚毁的三都赋残稿。

      五更时分,琴房的冰弦突然自鸣。蔡邕焦尾琴的断纹里渗出建安七子的酒渍,弹拨间带出的不是《广陵散》,而是甄宓塘上行舟时的木桨裂冰声。当试图按住商弦时,琴轸突然迸裂,露出底下羊欣未写完的《笔阵图》注解,墨迹里浮出半枚永和九年的兰亭残觞。冰弦震颤的余韵中,整张琴面突然透明,显露出琴腹深处左思构思《三都赋》时折断的三十九支紫毫,每根笔锋都蜷缩着未成形的洛阳纸价。

      铜驼街的荆棘刺破暮色时,清商署的乐悬碎成永嘉南渡的序章。那些在影格窗棂间重生的璎珞与墨痕,终化作太清三年的玉搔头灰,飘落在青庐最后的犀角梳齿隙。当最后的火光照见焦尾琴的冰弦时,永嘉五年的月光正穿透卫夫人《笔阵图》的蠹痕——原来我不过是悬在"点如高山坠石"旁的朱砂批注,是永嘉元年某张蚕茧纸上,卫夫人批校时笔锋悬停三秋未落的半粒松烟。

      铜雀台最后一滴锡泪坠向羊欣残简时,断裂的冰弦正牵着太康三年的蚕丝,将苏若兰《璇玑图》的第七重经纬缝入永嘉五年的月光。而此刻凝滞的飞白顿笔,正沿着蔡文姬十八拍的裂冰声,在未干的《胡笳调》墨迹里,烙成永恒的悬针垂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