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编者序 ...

  •   1980年,那年我40岁,东西德都举行了纪念普鲁士王国的活动,作为霍亨佐伦的后裔,我受邀参加了重立腓特烈二世雕像的仪式。
      我在仪式上见到了勃兰登堡先生。贝什米特先生交给我一个箱子,里面是他们夫妇几百年来的通信,他希望我将信件编集,用于教育家族。我花了20年时间将幸存的几十封信按照时间一一整理修复,最后整理出了这本书。
      在这个过程中,我仔细阅读了每一封信,试图理解先生和夫人的心境和情感。这些信件记录了勃兰登堡-普鲁士几百年来的兴衰历程,通过整理这些信件,我逐渐感受到了普鲁士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了解了勃兰登堡先生的一片苦心。
      四年前,国家意识体曝光,我的外孙女威廉明娜希望能够将这本信件集出版,于是我征求了先生和夫人的同意,威廉明娜亲自负责出版事宜,这些亲历者的第一手资料才得以与世人见面。
      中国的出版社联系我,希望能够将这本信件集翻译成中文,并询问我是否有心仪的译者人选。王小姐是我的学生,她在历史与语言方面的天赋让我惊叹,我相信她可以成功地翻译这些信件,她也自信地揽下了这份工作。
      希望大家可以明白,不论人们如何说,真相就是真相,历史的见证不应被遗忘。这些信件不仅记录了普鲁士和勃兰登堡的兴衰,也映射了人类情感的复杂与深邃。我深知,这些文字不仅仅是纸上的墨迹,它们承载着过去的回声,也连接着未来的思考。我期望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能够在世界上找到它们应有的位置,让更多的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温度,理解那些在时间长河中曾经鲜活的生命。每一封信都仿佛是一个穿越时空的信使,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情感传递给了现代的读者。
      我相信,这本中文版的信件集将会为中国的读者打开一扇了解普鲁士和勃兰登堡历史的窗户,也将为人类情感的探索提供一个宝贵的视角。我期待着这些信件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桥梁,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阿尔贝特·冯·霍亨佐伦
      Albert von Hohenzollern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