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红玉 ...


  •   在广平,有个冯老翁,为人正直耿介,虽饱读诗书,家中却一贫如洗。他年近六旬,父子二人皆是秀才,却因家境贫寒,日子过得颇为清苦。数年间,老伴和儿媳相继离世,家中琐事便全落在了老翁一人身上,打水舂米这些粗活,他都得亲自操持。
      冯翁有个儿子叫相如,生得仪表堂堂,举止文雅。一天夜里,相如独自坐在月下,心中满是对生活的无奈与惆怅。突然,他眼角余光瞥见东邻墙头有个女子正悄悄窥探。相如抬眼望去,只觉眼前一亮,那女子容貌绝美,月色洒在她脸上,宛如仙子下凡。女子见相如发现了自己,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甜美的微笑。相如心中一动,向她招手,女子既不靠近,也不离去。相如再三恳请,她才搬来梯子,越过墙头,来到相如身边。
      二人相对而坐,相如鼓起勇气询问女子姓名。女子轻声说道:“我是邻女红玉。”相如望着红玉,只觉自己的心被她深深吸引,当下便与她许下永结同心的誓言,红玉也含羞答应。此后,每至夜晚,红玉便翻墙而来,与相如相聚。这般甜蜜的日子,一晃就过了半年左右。
      一天夜里,冯翁起身,突然听到有女子的欢声笑语。他心生疑惑,悄悄走近查看,竟发现儿子与红玉在一起。冯翁顿时火冒三丈,怒声唤出儿子,大骂道:“你这畜生在做什么!咱家如此落魄,你不思刻苦读书,反倒学起了这轻浮放荡之事?要是被人知道,不仅坏了你的德行,还会折损你的寿命!”相如吓得连忙跪地,泪流满面地表示自己知道错了。冯翁又转头叱责红玉:“你这女子,不守闺阁戒律,不仅自甘堕落,还连累他人。倘若事情败露,岂止是给我家蒙羞!”骂完,他气呼呼地回房睡觉了。
      红玉满脸泪水,对相如说道:“你父亲如此斥责,实在让我羞愧难当。看来我们二人的缘分,怕是尽了。”相如忙说:“父亲在世,我不能自作主张。你若对我有情,还望能暂且忍耐,我们再想办法。”可红玉心意已决,言辞决绝。相如忍不住痛哭流涕,红玉见状,连忙制止他:“我与你既无媒妁之言,又无父母之命,这般私会,终究难以白头偕老。不过,我知道有一处好姻缘,你可以去求娶。”相如面露难色,说自己家境贫寒。红玉温柔一笑:“明晚你等我,我帮你想办法。”
      第二天夜里,红玉如期而至,她从怀中掏出四十两白银,递给相如,说道:“离这儿六十里的吴村,有个卫氏女子,年方十八。她家要价颇高,所以还未嫁出去。你多给些钱财,她父母定会答应这门亲事。”说完,便与相如告别。
      相如找了个机会,将想去相亲的事告诉父亲,却隐瞒了红玉赠金的事。冯翁心想自己没钱,便想阻止儿子。相如又委婉地说:“先去看看,行就行,不行就算了。”冯翁这才点头同意。相如于是借了仆人车马,前往卫家。
      卫家本是普通农户,相如将卫翁叫出,与他闲聊起来。卫翁见相如出身名门望族,仪表堂堂,谈吐不凡,心中暗自欢喜,可又担心他舍不得出彩礼。相如听出卫翁话里有顾虑,便干脆将银子全部倒在桌上。卫翁大喜过望,连忙请邻村的书生做媒,写下婚书,定下了这门亲事。
      相如走进屋内拜见卫母,屋子虽狭小简陋,但见卫氏女子依偎在母亲身后,半遮半掩。相如偷偷瞧了一眼,只见她虽身着粗布衣衫,却难掩明艳动人的气质,心中暗自欣喜。卫翁留相如在家款待,还说道:“公子不必亲自来迎亲,等我们给女儿稍微准备些嫁妆,就送她过去。”相如与卫翁约定好日期后便回家了。他骗父亲说,卫家看重他们家的清白门第,不怎么在意彩礼。冯翁听了,也十分高兴。
      到了迎亲那天,卫家果然将女儿送了过来。卫氏女子勤劳节俭,温柔贤淑,与相如夫妻恩爱,日子过得和和美美。过了两年,卫氏生下一个儿子,取名福儿。一家人的生活,虽不富裕,却充满了温馨。
      又是一年清明,相如一家抱着孩子去上坟,却不想遭遇了邑绅宋氏。这宋氏曾做过御史,因受贿被罢官,回到家乡后,依旧横行霸道,作威作福。这天他也上坟归来,远远瞧见卫氏女子,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他向村人打听,得知是冯相如的妻子。宋氏心想冯相如不过是个穷书生,便想以重金相诱,妄图将卫氏占为己有。他派家人去冯相如家暗示此事。
      相如一听,顿时怒形于色。可冷静下来后,他又想到自己势单力薄,绝非宋氏的对手,只好强压怒火,赔着笑脸。回家后,他将此事告诉父亲,冯翁听后,气得火冒三丈,冲出门去,对着宋氏的家人,指着天,画着地,破口大骂。宋氏家人吓得抱头鼠窜。
      宋氏得知此事后,恼羞成怒,竟派了几个人闯进冯相如家,对冯翁和相如父子大打出手。一时间,家中乱成一团,锅碗瓢盆摔碎一地,桌椅板凳东倒西歪。卫氏听到动静,急忙将孩子扔在床上,披头散发地冲出来呼救。那帮人却不管不顾,强行将她架走。父子俩被打得遍体鳞伤,躺在地上呻吟不止,孩子在屋内呱呱大哭。邻居们纷纷赶来,见此惨状,都十分怜悯,将父子俩扶到床上。
      过了一天,相如拄着拐杖勉强能起身了,可冯翁却因气愤难平,拒不进食,最终吐血身亡。相如悲痛欲绝,抱着孩子去告状,从地方告到督抚,几乎把所有衙门都跑遍了,却始终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后来,他又听说妻子宁死不屈,被折磨致死,心中更是悲痛万分。冤屈塞满了胸膛,却无处可伸。他常常想着找机会在大路上刺杀宋氏,可又顾虑宋氏随从众多,自己的孩子也无人托付。日日夜夜,他都在痛苦中煎熬,双眼因忧愁过度,几乎不曾合过。
      一天,忽然有个陌生男子来到相如家中吊唁。这人满脸虬髯,下巴宽阔,相如从未见过他。相如将他请进屋,刚想询问他的姓名和来历,男子却突然说道:“你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难道就忘了报仇吗?”相如心中一惊,怀疑他是宋氏派来的奸细,便假意敷衍。男子见状,气得双眼圆睁,怒声说道:“我还当你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没想到竟是个不值一提的懦夫!”说完,转身就要离开。
      相如见他举止不凡,言辞激烈,赶忙跪地拉住他,诚恳地说:“我实在是担心宋氏派人监视我。如今我向你袒露真心:我卧薪尝胆,想要报仇已经很久了,只是可怜这襁褓中的孩子,怕断了冯家的香火。你若是义士,能帮我抚养这孩子吗?”男子说:“照顾孩子这种妇人女子做的事,我做不来。你想托付给别人的事,你自己想办法;你想亲自去做的事,我愿意代劳。”相如听了,感动得连连磕头。男子却看都不看他一眼,径直出门而去。相如追出去追问他的姓名,男子说:“如果事情办不成,我不想遭你埋怨;如果办成了,我也不求你的报答。”说完便消失不见了。
      相如害怕招来更多灾祸,只好抱着孩子逃走。到了夜里,宋氏一家都已入睡,突然有个人翻墙进入,将宋御史父子三人,以及一名儿媳和一名婢女全部杀死。宋家人写了状子告到官府,官府大为震惊。宋家人咬定是相如所为,于是官府派差役去抓捕他。相如早已不知去向,这反而让官府更加坚信他是凶手。宋氏的仆人带着官差四处搜寻,夜里来到南山,听到有孩子的哭声,顺着声音找过去,果然找到了相如,将他捆绑起来带走。孩子哭得愈发厉害,那些人竟一把夺过孩子,扔在一旁。相如悲愤欲绝,却又无可奈何。
      到了县衙,县令审问:“你为何杀人?”相如大喊冤枉:“我是冤枉的!宋氏是夜里被杀,我白天出门,还抱着个哇哇大哭的孩子,怎么可能翻墙杀人?”县令却反问:“你若没杀人,为何要逃走?”相如一时语塞,不知如何辩驳,于是被关进了监狱。相如哭泣着说:“我死不足惜,可我的孩子有什么罪?”县令却冷酷地说:“你杀了人家那么多人,杀你一个孩子,有什么可抱怨的?”相如被革去了功名,在狱中受尽酷刑,却始终不肯认罪。
      这天夜里,县令刚刚睡下,突然听到有东西撞击床铺,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他吓得大声呼救,全家人都被惊醒,点起蜡烛一看,只见一把锋利无比的短刀,深深地插进床板,刀刃寒光闪闪,犹如寒霜,刀身没入木头一寸多,怎么也拔不出来。县令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派人拿着兵器四处搜寻,却始终不见凶手的踪迹。县令心中害怕,又想到宋氏已死,自己也没什么可畏惧的了,于是向上级详细说明情况,为相如解脱罪名,最终释放了他。
      相如回到家中,家中早已一贫如洗,米缸里没有一粒米,只剩下他孤独的身影对着空荡荡的四壁。幸好邻居们可怜他,时常送来些食物,他才勉强维持生计。想到大仇已报,他心中有些欣慰,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可一想起那惨绝人寰的灾祸,几乎让他家破人亡,泪水又忍不住夺眶而出;再想到自己半生穷困潦倒,如今连家族的血脉都差点断绝,他便常常在无人之处,放声大哭,无法自控。就这样过了半年,官府的追捕渐渐松懈。相如哀求县令,请求将卫氏的尸骨判还给他。将卫氏安葬后,相如回到家中,悲痛欲绝,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觉得生活毫无希望。
      突然,传来一阵轻轻的敲门声。相如凝神细听,听到一个人在门外小声地和小孩说话。他急忙起身查看,隐约看到像是个女子。门刚一打开,女子便问道:“大仇已经昭雪,你可安好?”那声音十分熟悉,可相如一时却想不起来是谁。他点亮蜡烛一照,竟是红玉!只见红玉牵着一个小孩,那小孩正嬉笑玩耍,跨在红玉的腿边。相如来不及多问,一把抱住红玉,放声大哭,红玉也伤心落泪。
      过了一会儿,红玉轻轻推开身边的孩子,说:“你忘了你的父亲吗?”孩子拉着红玉的衣服,眼睛直直地看着相如。相如仔细一看,竟然是自己的儿子福儿!他又惊又喜,流着泪问:“孩子怎么会在你这儿?”红玉这才说道:“实话告诉你,以前我说我是邻女,那是骗你的。我其实是狐仙。之前夜里赶路,在山谷口看到孩子在啼哭,便抱去秦地抚养。听说你的灾祸已经平息,所以就带他回来和你团聚。”相如听了,感动得涕泪横流,连忙向红玉拜谢。福儿在红玉怀里,就像依偎在母亲身边一样,竟认不出自己的父亲了。
      天还没亮,红玉就急忙起身。相如忙问她要去哪里,红玉回答说:“我要走了。”相如一听,光着身子跪在床头,哭得抬不起头来。红玉见状,笑着说:“我骗你的啦。如今咱们家刚刚重建,不早起晚睡努力操持可不行。”说完,她便像男子一样,拿起镰刀割除杂草,拿起扫帚打扫庭院。
      相如担心家中贫困,难以维持生计。红玉安慰他说:“你只管专心读书,别操心家里是盈是亏,说不定还不至于饿死。”于是,她拿出银子购置织布机,租了几十亩田地,雇人耕种。她自己也不闲着,扛着锄头除草,扯来藤萝修补房屋,每天都是如此。邻里乡亲听说红玉如此贤惠,都乐意资助他们。大约过了半年,家里便人丁兴旺,生活富足,如同富裕人家一般。
      相如感慨地说:“经历了这么大的灾祸,全靠你白手起家,重建了这个家。不过,还有一件事没办妥,可怎么办呢?”红玉问他是什么事,相如回答说:“考试的日期就要到了,可我的秀才功名还没恢复。”红玉笑着说:“我之前已经拿了四两银子给学官,你的名字已经恢复在名册上了。要是等你说,可就耽误太久了。”相如听了,对红玉愈发钦佩,觉得她简直神了。这一年,相如参加科举,果然中了举人。此时他三十六岁,家中良田成片,房屋高大宽敞。
      红玉身姿婀娜,轻盈得仿佛能随风飘去,可干起活来却比农家妇女还要勤快。即使是严寒的冬天,她辛苦劳作,双手却依旧细腻如脂。她自称三十八岁,可旁人看她,却常常觉得她只有二十来岁。
      异史氏说:儿子贤能,父亲有德,所以得到的报答也充满侠义。不仅人有侠义之心,狐仙也有。这样的遭遇,实在是奇特!然而那些为官者昏庸无能,令人发指。那把刀狠狠地插入床板,为何就不能再稍微移动半尺,刺中那昏官呢?要是苏子美读到这个故事,一定会举杯痛饮,感叹道:可惜啊,没刺中!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7章 红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